图书介绍

刑事诉审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审关系研究
  • 黄文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358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关系-审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审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内容提要1

第一章 起诉权与审判权概述5

一、刑事诉讼职能与刑事诉审关系5

(一)刑事诉讼职能概述5

(二)控诉职能7

(三)审判职能8

(四)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的关系10

(五)辩护职能对控诉职能、审判职能的影响12

(一)起诉权的概念13

二、刑事起诉权的概念、特征及效力13

(二)起诉权的特征14

(三)起诉的对象16

(四)起诉的效力18

三、刑事审判权的概念、特征和效力22

(一)刑事审判权的概念22

(二)刑事审判的特征23

(三)刑事审判权的行使28

(四)审判权对起诉权的效力30

四、刑事诉审关系的界定32

五、刑事诉审关系的研究对象33

一、刑事诉讼模式概述36

第二章 刑事诉讼模式与刑事诉审关系36

二、弹劾式诉讼模式下的诉审关系38

三、纠问式诉讼模式下的诉审关系43

四、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诉审关系46

五、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诉审关系51

(一)在起诉机构设置上各有特色52

(二)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离53

(三)在坚持公诉为主的情况下,允许自诉形式的存在53

(四)控审双方审前联系未彻底切断,庭审法官易形成预断54

(六)在审判对象上采用公诉事实观,不实行严格的诉因制度55

(五)庭审中控辩双方消极被动,裁判法官积极主动并享有广泛的庭外调查权55

六、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的诉审关系57

(一)诉审机构完全分立,实行起诉国家垄断主义,法院不能主动开启审判程序58

(二)实行不太严格的诉因制度58

(三)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防止法官庭前预断的产生59

(四)实行缓诉制度和检察审查会制度60

(五)既注重发挥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又注重法官主动调查取证的能动作用60

七、各种诉讼模式下诉审关系的比较评析61

(一)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61

(二)价值观上的差异62

(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63

一、控审分离原则65

(一)控审分离的历史演进65

第三章 刑事诉审关系的基本原则65

(二)控审分离的价值68

(三)控审分离的理论基础70

二、不告不理原则84

(一)不告不理原则的概念及含义84

(二)不告不理原则的历史演进86

(三)不告不理原则的价值分析92

(四)不告不理原则在我国的运行现状及其完善94

(一)法官中立原则的概念和基本内容99

三、法官中立原则99

(二)法官中立的理论基础102

(三)法官中立的价值110

(四)法官中立原则的比较与借鉴113

四、诉审同一原则119

(一)诉审同一原则的理论根据119

(二)诉审同一原则的内容123

(三)诉审同一原则的灵活性——变更控诉125

(四)贯彻诉审同一原则的制度保障130

(一)我国刑事诉审关系的特点135

一、我国刑事诉审关系的特点及成因135

第四章 我国刑事诉审关系及其重构135

(二)我国刑事诉审关系的成因138

二、影响我国刑事诉审关系的各种因素140

(一)法官庭外调查权对刑事诉审关系的影响140

(二)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对刑事诉审关系的影响154

(三)刑事审判对象对刑事诉审关系的影响166

(四)诉审双方的审前联系对刑事诉审关系的影响171

(五)刑事二审的全面审查对刑事诉审关系的影响173

(六)再审程序的启动对刑事诉审关系的影响178

(一)确立司法的“至上性”,取消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权179

三、我国刑事诉审关系的重构179

(二)借鉴起诉状一本主义,禁止法官与控方的单方面接触181

(三)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审查起诉部门,审查起诉法官与庭审法官实行彻底分离182

(四)取消法官的庭外调查权,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183

(五)废除检、法之间的相互配合原则186

(六)设立证据开示制度187

(七)建立合理的公诉变更和罪名变更机制188

(八)废除二审的全面审查制度189

(九)取消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资格190

主要参考文献192

后记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