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王新农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4018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高等学校-教材;“三个代表”思想-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1

一、邓小平的革命经历、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根据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11

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索11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13

三、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15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6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16

二、邓小平理论的独特风格18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23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2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2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6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8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2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1

一、对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历程3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34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34

二、“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39

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40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4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49

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3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56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56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6

二、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59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63

一、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统一起来63

二、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依靠群众,走自己的路65

三、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我们一切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67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70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70

二、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73

三、创新对于民族、国家、政党的重大现实意义75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79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79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79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探索82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85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及其特点85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89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4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94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96

三、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8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05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5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10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11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阶段中的初始阶段1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16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11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119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22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25

一、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25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其意义128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2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132

二、十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133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35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35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13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138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142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4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44

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52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157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62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65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5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67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6

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76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76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18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90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190

二、各种所有制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97

一、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197

二、理顺分配关系,正确处理分配领域的诸多关系200

一、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203

第四节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融入世界—体化发展203

二、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207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1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12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212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4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6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21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21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223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25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29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31

一、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31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37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239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其内涵239

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241

三、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24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45

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45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45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47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25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25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5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26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26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264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68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68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269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希望271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75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7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75

二、“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82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84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286

一、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286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288

三、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289

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91

第三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291

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94

三、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298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0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03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303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06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10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10

二、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312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14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19

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19

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家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22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24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核心力量32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329

一、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329

二、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33

三、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335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336

五、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3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39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39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41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45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46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46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个历史性课题348

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350

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53

重要必读文献目录357

后记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