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18256.jpg)
- 李曙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432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信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信用及其含义1
1.1.1 信用的内涵1
第1章 征信及征信体系1
1.1.2 信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
1.1.3 信用的主要形式4
1.1.4 信用工具及其特征6
1.1.5 信用的作用8
1.1.6 信用与诚信9
1.2.1 征信的内涵11
1.2 征信及其含义11
1.2.2 征信的起源与发展12
1.2.3 征信的目的13
1.2.4 征信的作用16
1.3 征信市场17
1.3.1 征信对象17
1.3.2 征信方式18
1.3.3 征信服务20
1.4 征信体系框架22
1.3.4 征信市场的划分22
1.4.1 法律体系24
1.4.2 行业管理25
1.4.3 标准化26
1.4.4 征信机构26
1.4.5 市场培育26
1.4.6 教育与科研27
1.5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27
1.6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困难31
1.6.1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32
1.6.2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35
第2章 征信与经济发展38
2.1 现代信用风险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因素38
2.1.1 信用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渗透过程38
2.1.2 市场经济是依赖信用的经济42
2.1.3 我国信用经济现状及面临的问题45
2.2 信用的历史及衍生问题49
2.2.1 信用发展的历史阶段49
2.3 征信与信用风险51
2.2.2 信用的衍生问题51
2.3.1 信用风险的含义及特征52
2.3.2 信用风险的根源及影响因素55
2.3.3 征信是规制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57
2.4 征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分析59
2.4.1 征信对经济个体行为博弈的分析59
2.4.2 征信对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61
2.4.3 征信对于建立信用文化的影响63
3.1.1 征信是法制经济下的活动66
3.1 征信与法律体系的关系66
第3章 征信法律建设66
3.1.2 法律是征信体系的保障68
3.1.3 法律与道德共同促成良好的征信环境71
3.2 我国征信法律法规的现状72
3.2.1 国外征信相关法律72
3.2.2 我国征信法律的建设基础74
3.2.3 存在的问题75
3.2.4 我国征信法律建设的切入点76
3.3.1 征信国家立法的经验原则78
3.3 征信法律建设遵循的原则78
3.3.2 信息获取原则79
3.3.3 对信息的利用原则80
3.3.4 信息的标准化原则82
3.3.5 政府在法律建设方面的作用83
3.4 构建合理的征信法律框架的建议84
3.4.1 征信法律对业务活动的规范84
3.4.2 征信法律同现行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协同87
3.4.3 征信法律同经济政策的协调89
3.4.4 征信立法的制定及推行90
第4章 征信与标准化92
4.1 征信标准化92
4.1.1 标准化的含义92
4.1.2 征信标准化含义与范围94
4.1.3 征信标准化的意义95
4.2 数据采集与发布标准96
4.2.1 征信业务模型96
4.2.2 征信数据采集97
4.2.3 征信发布101
4.3 世界各国征信标准107
4.3.1 国外征信标准化发展历程107
4.3.2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征信标准108
4.3.3 部分国家的征信标准化建设109
4.3.4 各大征信公司的征信标准化115
4.3.5 案例介绍——印度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122
4.4 我国征信标准化建设130
4.4.1 我国征信行业标准化的目标130
4.4.2 征信标准化的技术需求131
4.4.3 征信标准体系132
4.4.4 标准制定原则134
4.4.5 标准发布与贯彻实施137
4.4.6 征信标准的管理与维护137
4.4.7 我国征信行业所需关键标准138
5.1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140
5.1.1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的历史140
第5章 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模式140
5.1.2 我国征信行业的现状144
5.1.3 国内主要地区的征信发展分析和比较146
5.1.4 国内主要征信公司发展现状148
5.2 国外征信模式概况152
5.2.1 国外征信模式分类152
5.2.2 私营征信模式概况153
5.2.3 公营征信模式概况156
5.2.4 协会征信模式概况157
5.3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模式选择158
5.3.1 选择市场化模式的依据158
5.3.2 选择政府经营模式的依据159
5.3.3 我国征信行业发展模式选择160
第6章 我国企业征信建设及服务模式163
6.1 企业征信的内容163
6.1.1 企业征信主体164
6.1.2 企业征信的目的169
6.1.3 企业征信的作用173
6.2.1 我国企业征信系统现状175
6.2 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建设175
6.2.2 人民银行企业征信模式176
6.2.3 商务部与发改委企业征信模式184
6.2.4 我国企业征信系统模式186
6.3 我国企业征信服务模式186
6.3.1 资信评级186
6.3.2 信用报告198
6.3.3 信息服务201
7.1.1 个人征信建设主体及采集的相关信息205
第7章 我国个人征信建设及服务模式205
7.1 个人征信建设内容205
7.1.2 个人征信建设目的207
7.1.3 个人征信作用208
7.2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209
7.2.1 上海和深圳个人征信系统209
7.2.2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210
7.2.3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模式212
7.3.1 信用评分213
7.3 我国个人征信服务模式213
7.3.2 信用报告217
7.3.3 其他信息服务内容219
第8章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战略选择及建议221
8.1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221
8.1.1 战略原则221
8.1.2 战略重点222
8.1.3 战略步骤223
8.2 对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发展建议224
8.2.1 政府的规范和引导225
8.2.2 征信硬件环境建设230
8.2.3 信用市场主体培育232
8.2.4 完善征信管理制度233
8.2.5 加强征信行业建设235
8.2.6 社会信用文化培育237
8.2.7 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239
8.2.8 信用监管体系建设240
参考文献242
附录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