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国学道德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国学道德根
  • 熊春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10978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德道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国学道德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民族复兴有待于道德复兴1

一、治世之道,不离道德1

二、对比分析世界各国的体制结构3

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5

四、民族国魂是道德,急需复兴扶生8

五、回顾历史看老子《德道经》及其作用11

六、老子《德道经》现实意义14

中华民族根文化和老子社会发展学说(上)17

1.老子《德道经》就是我们民族根文化的主根18

一、道德复兴是民族根文化复兴的根本18

2.道德文化是体之于身的学问21

二、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和思想25

1.老子按道德之根划分社会发展阶段25

2.如何理解现代社会处于愚智阶段28

3.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科学性29

4.社会学说中“以人为本”之本在哪里32

5.人身体内的道德复兴是社会发展的根基37

中华民族根文化与老子社会发展学说(下)42

1.愚智社会离德必乱的理论分析45

三、愚智时代的主要特点45

2.愚智社会的乱后必愚49

3.愚智社会是仁义礼愚社会的末期52

四、老子社会发展学说思想的意义53

1.挽救社会危运须求助老子《德道经》53

2.复兴社会必须从复兴信德起步54

3.中国道教、佛教曾担负社会道德教化61

五、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对个人修身明德的指导意义62

论老子“大唯物主义”和“唯德主义”辩证法思想(上)66

1.什么是老子“大唯物主义”哲学67

一、天人合一的大唯物主义67

2.老子大唯物主义哲学来自“天人合一”思想69

二、掌握老子哲学思想的方法73

1.世人为什么难识老子哲学的伟大73

2.老子“修之身”内求法的方法论82

三、掌握老子哲学思想的四把钥匙86

1.象析法释道和德88

2.数析法释道和德92

3.理析法释道和德100

4.炁析法释道和德101

论老子“大唯物主义”和“唯德主义”辩证法思想(中)106

四、老子的唯德主义辩证法106

1.老子大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论哲学的总根106

2.“唯物与唯心”之争融化于“唯德主义”之中109

3.现代哲学物质第一性理论缺少一半112

4.德一丢失后的社会混乱状态116

5.物质与精神的“异相互动双曲线”119

6.历史德治社会的经验可资借鉴125

7.马克思主义与老子哲学的结合128

论老子“大唯物主义”和“唯德主义”辩证法思想(下)133

五、阴阳和谐论与矛盾斗争论133

1.“德一”的特殊意义133

2.阴阳乃“德一”之子136

3.认清“有”字的真面目141

4.矛盾斗争论的局限147

5.阴阳和谐论的内涵与作用149

6.“知守”两个字是把握阴阳的根本方法156

一、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泾渭162

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上)——三生万物是宇宙和社会发展的根本162

1.现代哲学缺少“修身明德”的哲学基础166

2.道德学是引领一切的哲学168

二、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172

1.老子哲学横贯中西172

2.西方哲学辩证法来源于东方175

3.莱布尼茨一念误判导致惨重的后果179

4.中国人错误地照搬西方哲学184

5.历史上道德学哲学的丢失186

1.科学和宗教共同构成完整的太极图模式189

三、中西宗教特点的异同189

2.德和道是一切事物最核心的本质194

3.东西方宗教的差异197

4.以德统驭神权、人欲、王权200

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下)——“三生万物中气为和”是和谐发展之道205

一、剖析阴阳知“三”理205

二、明三知三万物昌215

三、知中、识中明和谐219

主要参考文献226

编后记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