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气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气象学
  • 崔学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8981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农业科学:气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气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1

一、气象学及其研究领域1

绪论1

二、农业气象学任务及其研究方法2

第二节 农业气象学发展简史4

第三节 大气的一般特性5

一、大气的组成成分5

二、大气的分层8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10

一、辐射的概念10

第一章 辐射交换10

二、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11

三、辐射的基本定律12

第二节 日地关系和季节形成14

一、日地关系14

二、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14

三、昼夜的形成与日照长短的变化16

四、二十四节气18

第三节 太阳辐射19

一、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19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20

三、决定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削弱程度的因子22

第四节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3

一、太阳直接辐射(S')24

二、散射辐射(D)25

三、太阳总辐射(Q)26

四、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28

第五节 地面净辐射29

一、地面辐射和大气的长波辐射29

二、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30

三、地面有效辐射(F0)31

四、地面净辐射(R)(地面辐射差额)32

第六节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33

一、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的影响34

二、光照度与植物生长发育34

三、光照时间与植物生长发育35

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36

第二章 温度39

第一节 地面层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39

一、分子热传导39

二、辐射39

三、对流39

一、地表层热量平衡40

第二节 土壤温度40

六、潜热40

五、乱流(湍流)40

四、平流40

二、土壤的热力学特性42

三、土壤中热量的传递44

四、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45

五、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47

六、土壤的冻结和解冻47

七、土温对植物的影响48

第三节 水层的温度48

一、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49

第四节 空气温度的变化49

二、水面温度的变化特点49

一、影响水层温度变化的因子49

二、空气的绝热变化与大气稳定度53

第五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55

一、温度强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56

二、温度变化与农业生产57

三、一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57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60

第一节 空气湿度60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60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62

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63

三、空气湿度的垂直分布63

一、水面蒸发64

二、土壤蒸发64

三、植物蒸腾65

四、农田蒸散66

第三节 水汽的凝结67

一、水汽凝结的条件67

二、水汽凝结物68

第四节 降水72

一、降水的成因72

三、降水的种类73

二、降水的表示方式73

四、人工降水75

第五节 积雪76

第六节 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77

一、水分循环77

二、水量平衡方程78

第七节 水分与农业79

一、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79

二、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80

三、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81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83

一、气压及其单位83

第四章 气压与风83

第一节 气压83

三、气压随时间的变化85

四、气压的水平分布86

五、气压系统垂直结构88

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90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91

二、自由大气中的风93

三、摩擦层中的风94

四、风的变化95

二、三圈环流96

一、单圈环流96

第三节 大气环流模式概述96

三、大气活动中心98

第四节 季风和地方性风98

一、季风98

二、地方性风99

第五节 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02

一、风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状况102

二、风能传播花粉、种子102

三、风害102

一、气团和锋104

第一节 天气学基础104

第五章 天气和气象灾害104

二、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及其表现110

第二节 天气预报113

一、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时效113

二、天气预报方法113

第三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118

一、寒潮118

二、冰雹119

三、台风122

四、干热风124

五、旱涝126

第四节 低温灾害128

一、霜冻128

二、冷害131

三、冻害132

第五节 高温热害133

一、高温害133

二、果树及林木日灼133

第六节 大风、龙卷风、沙尘暴134

一、大风134

二、龙卷风134

一、黑灾135

三、沙尘暴135

第七节 草原上的黑灾、白灾135

二、白灾(雪灾)136

第八节 森林火灾138

一、森林火灾的概念及其危害138

二、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138

三、森林火险预报139

四、森林火灾的防御140

第六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141

第一节 气候形成要素141

一、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141

二、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143

三、下垫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144

四、人类经济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48

第二节 气候带和气候型152

一、气候带152

二、气候型155

第三节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157

一、季风发达157

二、大陆性强158

三、温度差异大159

四、降水复杂161

二、历史时代气候变迁163

第四节 气候变迁163

一、地质时代气候变迁163

三、近代气候变化164

第五节 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166

一、农业气候分析166

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方法167

三、农业气候区划168

四、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170

第一节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176

一、能量交换的层面176

第七章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176

二、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177

第二节 不同类型小气候特征179

一、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179

二、防护林带小气候183

三、坡地小气候187

第三节 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89

一、耕作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89

二、栽培及管理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90

三、保护设施地的小气候效应192

主要参考文献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