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度建设中的工农联盟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邢古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04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工农联盟-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度建设中的工农联盟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1
二、选题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6
三、研究中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工农联盟9
四、研究方法1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1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农联盟思想18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观及实现工农联盟的可能性18
二、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21
三、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4
第二节 列宁的工农联盟思想26
一、列宁在俄国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思想27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的工农联盟思想29
三、斯大林时期苏联工农联盟问题37
四、苏联在工农联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40
第三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的伟大创新43
一、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44
二、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47
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赢得农民48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工农联盟51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中的工农联盟51
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位的变化52
二、工农联盟目标和任务的变化58
三、工农联盟功能的变化60
第二节 对合作化时期工农联盟的再认识61
一、合作化的初衷是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61
二、农业生产合作化对工农联盟的积极影响63
三、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一些极端措施对农民利益的损害66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工农联盟的经验教训69
一、经验69
二、教训71
一、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及其工农联盟观78
第一节 从工农联盟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问题78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农联盟78
二、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历史必然性85
三、农村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89
四、“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93
第二节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工农联盟新的有效形式97
一、改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工农联盟的根本途径97
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01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农联盟的特征103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保护107
一、新的社会阶层出现109
第三节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109
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112
三、新的社会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18
第四节 农民工是新时期工农联盟的一条重要纽带121
一、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122
二、农民工的特点和社会属性124
三、农民工加入工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26
第四章 制度建设中影响工农联盟的因素分析129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影响工农联盟的因素129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工农联盟的积极影响129
二、市场经济体制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对工农联盟的消极影响132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工农联盟的新特点和新内涵136
第二节 民主政治建设中影响工农联盟的因素136
二、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问题对工农联盟的影响1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工农联盟的影响14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147
二、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对工农联盟的消极影响151
第四节 社会阶级阶层变化对工农联盟的影响155
一、工人阶级队伍新变化对工农联盟的影响155
二、农民阶层分化对工农联盟的影响162
三、二元社会结构对工农联盟的影响169
第一节 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173
第五章 巩固和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农联盟173
一、正确处理干群之间的关系174
二、正确处理城乡(工农)之间的关系178
三、正确处理工农之间国民基本待遇的矛盾185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191
一、在现代化的大视野中看待工农联盟191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194
三、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196
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201
一、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工农联盟之间的关系207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工农之间的政治文化联盟207
二、实现并维护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利210
三、构筑工农之间共同的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215
四、进一步提高工人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219
第四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之间大联盟222
一、由工农联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联盟推进2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联盟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的关系225
三、工农联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联盟中的主体作用226
结束语229
主要参考文献236
后记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