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层VPN体系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二层VPN体系结构
  • 〔美〕Dmitry Bokotey,Anthony Chan等著;刘伟琴、米强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973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虚拟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二层VPN体系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1 遗留的第二层VPN3

第四部分 第二层隧道技术协议版本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3

1.1 理解传统VPN3

第1章 理解第二层VPN3

1.1.2 第三层VPN4

1.1.3 传统VPN面临的难题5

1.2 介绍增强型第二层VPN6

1.3 小结9

第2章 伪线仿真框架和标准11

2.1 伪线仿真概述11

2.1.1 网络参考模型12

2.1.2 协议层和系统体系结构13

2.1.3 在PSN上传输15

2.1.4 建立伪线16

2.2 伪线仿真标准化16

2.2.1 IETF工作组17

2.2.2 伪线仿真的第二层VPN体系结构17

2.2.3 其他第二层VPN体系结构20

2.3 小结20

3.1 遗留的第二层VPN23

第3章 第二层VPN体系结构23

3.1.1 帧中继和ATM24

3.1.2 数据链路交换25

3.1.3 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PDN)25

3.2 MPLS任意传输(AToM)概述27

3.2.1 在AToM中使用标签堆栈28

3.2.2 AToM支持的第二层协议29

3.2.3 确定是否使用AToM30

3.3 第二层隧道协议版本3(L2TPv3)概述32

3.3.1 L2TPv3操作33

3.3.2 L2TPv3支持的第二层协议34

3.3.3 确定是否使用L2TPv335

3.4 小结36

第二部分 第二层协议入门知识41

第4章 LAN协议41

4.1 以太网背景和封装概述41

4.2 Metro以太网概述43

4.3 Metro以太网服务体系结构44

4.4 理解生成树协议46

4.4.1 生成树操作概述46

4.4.2 在当今网络中实现生成树所存在的缺陷48

4.5 纯第二层实现49

4.6 802.1q隧道50

4.6.1 802.1q和802.1p标记51

4.6.2 理解802.1q隧道的工作原理52

4.6.3 802.1q隧道指导原则和限制53

4.7 小结54

第5章 WAN数据链路协议57

5.1 介绍HDLC封装57

5.2 介绍PPP封装60

5.3 理解帧中继62

5.3.1 封装63

5.3.2 帧中继链路管理接口协议65

5.3.3 管理流量71

5.4 理解ATM73

5.4.1 封装73

5.4.2 ATM管理协议:ILMI和OAM77

5.4.3 管理流量79

5.5 小结85

第6章 理解MPLS上的任意传输91

第三部分 MPLS上的任意传输91

6.1 标签分发协议简介91

6.1.1 LDP协议组件92

6.1.2 发现机制94

6.1.3 会话建立95

6.1.4 标签分发和管理96

6.1.5 LDP安全99

6.2 理解AToM运作99

6.2.1 伪线标签绑定99

6.2.2 建立AToM伪线101

6.2.3 控制字协商102

6.2.4 使用序列号103

6.2.5 伪线封装104

6.3 小结108

第7章 MPLS上LAN协议的案例研究111

7.1 理解MPLS上的以太网技术111

7.1.1 EoMPLS标签堆栈112

7.1.2 支持的VC类型117

7.1.3 标签imposition117

7.1.4 标签disposition118

7.2 EoMPLS传输案例研究119

7.2.1 案例研究7-1:路由器到路由器——基于端口122

7.2.2 案例研究7-2:路由器到路由器——基于VLAN125

7.2.3 案例研究7-3:VLAN重写127

7.2.4 案例研究7-4:交换机到交换机——基于VLAN129

7.2.5 案例研究7-5:交换机到交换机一基于端口133

7.2.6 案例研究7-6:Cisco 12000系列路由器中的VLAN重写特性135

7.2.7 案例研究7-7:映射到伪线137

7.3 常见的故障诊断技术138

7.3.1 在路由器上诊断EoMPLS故障138

7.3.2 在PE路由器上调试EoMPLS操作142

7.3.3 在交换机上诊断EoMPLS故障146

7.4 小结147

第8章 MPLS上WAN协议的案例研究149

8.1 建立MPLS伪线上的WAN149

8.1.1 控制平面149

8.1.2 使用的伪线类型150

8.1.3 数据平面封装150

8.1.4 控制字的使用151

8.1.5 MTU要求152

8.2 介绍MPLS上的WAN协议153

8.2.1 MPLS上的HDLC153

8.2.2 MPLS上的PPP154

8.2.3 MPLS上的帧中继155

8.2.4 MPLS上的ATM157

8.3 配置MPLS上WAN协议案例研究161

8.3.1 案例研究8-1:MPLS上的HDLC163

8.3.2 案例研究8-2:MPLS上的PPP169

8.3.3 案例研究8-3:MPLS上的帧中继DLCI173

8.3.4 案例研究8-4:MPLS上的ATM AAL5 SDU178

8.3.5 案例研究8-5:MPLS上的ATM信元182

8.4 高级WAN AToM案例研究185

8.4.1 案例研究8-6:解码LDP标签映射和伪线ID FEC元素186

8.4.2 案例研究8-7:AToM硬件能力187

8.4.3 案例研究8-8:MPLS上的打包信元中继189

8.4.4 案例研究8-9:理解不同的ATM传输模式192

8.5 小结195

第9章 高级AToM案例研究197

9.1 负载共享197

9.1.1 案例研究9-1:非等成本多路径200

9.1.2 案例研究9-2:等成本多路径201

9.2 优选路径203

9.2.1 案例研究9-3:使用IP路由选择配置优选路径204

9.2.2 案例研究9-4:使用MPLS流量工程隧道配置优选路径209

9.3 案例研究9-5:用MPLS流量工程快速重新路由来保护AToM伪线218

9.4 案例研究9-6:配置GRE隧道上的AToM伪线224

9.5 多AS网络中的伪线仿真227

9.5.1 案例研究9-7:用专用电路互连伪线228

9.5.2 案例研究9-8:具有IGP重分发的BGP IPv4标签分发233

9.5.3 案例研究9-9:具有IBGP对等操作的BGP IPv4标签分发237

9.6 案例研究9-10:为伪线信令配置LDP认证247

9.7 验证伪线数据连通性248

9.7.1 案例研究9-11:公告VCCV能力249

9.7.2 案例研究9-12:验证数据平面连通性251

9.8 AToM中的服务质量254

9.8.1 案例研究9-13:流量标记255

9.8.2 案例研究9-14:流量监管257

9.8.3 案例研究9-15:排队与整形257

9.8.4 案例研究9-16:中间标记258

9.8.5 案例研究9-17:第二层特有的匹配和设置259

9.9 小结262

10.1 通用传输接口:L2TPv3的前身267

第10章 理解L2TPv3267

10.2 L2TPV3简介269

10.2.1 L2TPV3数据封装270

10.2.2 L2TPV3控制连接273

10.3 小结277

第11章 基于L2TPV3的LAN协议案例研究281

11.1 L2TPV3配置语法简介281

11.1.1 xconnect命令语法282

1 1.1.2 pseudowire-class命令语法283

11.1.3 12tp-class命令语法284

11.2 基于L2TPV3的LAN协议案例研究286

11.2.1 案例研究11-1:以太网端口到端口手动会话288

11.2.2 案例研究11-2:带keepalive的以太网端口到端口手动会话294

11.2.3 案例研究11-3:以太网端口到端口动态会话301

11.2.4 案例研究11-4:以太网VLAN到VLAN动态会话306

11.3 小结313

第12章 基于L2TPV3的WAV协议案例研究315

12.1 基于L2TPV3技术的WAN协议概述315

12.1.1 控制平面315

12.1.2 数据平面316

12.1.3 使用特定第二层子层317

12.1.4 MTU考虑318

12.1.5 HDLC和基于L2TPV3的PPP320

12.1.6 基于L2TPV3的帧中继321

12.1.7 基于L2TPV3的ATM321

12.2 配置基于L2TPV3的WAN协议案例研究323

12.2.1 案例研究12-1:基于L2TPV3的HDLC静态会话325

12.2.2 案例研究12-2:基于L2TPV3的PPP动态会话331

12.2.3 案例研究12-3:基于L2TPV3的帧中继DLCI动态会话341

12.2.4 案例研究12-4:基于L2TPV3的AA15 SDU动态会话347

12.2.5 案例研究12-5:基于L2TPV3的ATM信元中继动态会话354

12.3 小结358

第13章 高级L2TPV3案例研究361

13.1 案例研究13-1:路径MTU发现361

13.1.1 问题:L2TPV3的MTU和分片362

13.1.2 解决方案:路径MTU发现365

13.1.3 结合PMTUD与DF位372

13.2 基于L2TPV3的高级ATM传输378

13.2.1 案例研究13-2:ATM OAM仿真378

13.2.2 案例研究13-3:ATM信元打包385

13.3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387

13.3.1 案例研究13-4:流量标识388

13.3.2 案例研究13-5:流量监管392

13.3.3 案例研究13-6:排列与整形396

13.3.4 案例研究13-7:特定的第二层匹配与设置397

13.4 小结399

第五部分 扩展第二层VPN体系结构403

第14章 第二层互通与本地交换技术403

14.1 第二层互通技术概述403

14.1.1 桥接互通404

14.1.2 路由互通405

14.1.3 互通MTU考虑406

14.2 第二层互通案例研究406

14.2.1 以太网(桥接)互通案例研究408

14.2.2 路由互通417

14.3 第二层本地交换431

14.3.1 案例研究14-8:Frame Relay-to-Frame Relay本地交换技术432

14.3.2 案例研究14-9:ATM-to-ATM本地交换433

14.3.3 案例研究14-10:Ethernet-to-Ethernnet本地交换434

14.4 第二层互通的本地交换436

14.4.1 案例研究14-11:Ethernet-to-VLAN本地交换436

14.4.2 案例研究14-12:ATM连接电路和本地交换437

14.5 理解高级互通与本地交换438

14.5.1 connect命令438

14.5.2 封装439

14.6 小结444

第15章 虚拟专用LAN服务447

15.1 理解VPLS基本原理447

15.1.1 服务定义448

15.1.2 虚拟交换449

15.1.3 VPLS转发与泛洪450

15.1.4 VPLS信令451

15.2 VPLS部署模型452

15.2.1 基本拓扑模型452

15.2.2 层次VPLS453

15.2.3 VPLS冗余455

15.3 VPLS配置案例研究455

15.3.1 案例研究15-1:基本配置455

15.3.2 案例研究15-2:per-VLAN的MAC地址限制463

15.3.3 案例研究15-3:服务质量(QoS)464

15.3.4 案例研究15-4:第二层协议隧道技术465

15.3.5 案例研究15-5:多宿主468

15.4 小结472

附录 L2TPv3 AVP属性类型4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