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黎仁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780221091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资本市场-审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 林万祥1
1 导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视角5
1.3 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6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6
1.3.2 研究方法8
1.4 本书内容的基本布局9
1.3.3 分析原则9
2 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13
2.1 西方理论界揭示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14
2.1.1 舞弊风险因素论14
2.1.2 舞弊的“GONE”理论15
2.1.3 舞弊的冰山结构理论16
2.2 美国独立审计理论对舞弊行为的研究16
2.2.1 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审计研究的发展过程17
2.2.2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19
2.2.3 美国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症结分析21
2.3.1 舞弊行为的规律性特征25
2.3 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规律性与特征描述25
2.3.2 舞弊行为的人员结构与环境线索分析26
2.3.3 计算机环境下舞弊审计的特点26
2.4 美国近期的重大会计舞弊行为27
3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32
3.1 会计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33
3.1.1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解释33
3.1.2 会计舞弊行为的制度环境分析41
3.2 中国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法律特征分析42
3.2.2 舞弊行为具有关联性、抽象性等特征,“犯罪黑数”较大43
3.2.1 舞弊行为的主体类别复杂,行为人的社会身份高,多属“白领犯罪”43
3.2.3 舞弊行为的涉案数额巨大,对证券市场管理和经济秩序的危害严重44
3.2.4 舞弊行为主体的心理意识状态与行为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主观意识表现强烈44
3.3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形成规律的分析45
3.3.1 资本市场中的舞弊人员结构及其相关情况分析45
3.3.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制度环境特征46
3.4 舞弊行为的成本价值分析47
3.4.1 舞弊行为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47
3.4.2 提高舞弊行为者的成本以预防舞弊49
4 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52
4.1 创造性会计行为的基本分析53
4.1.1 合法会计手段的滥用能够为创造性会计行为寻找法律注脚54
4.2 寻找并发现:创造性会计行为创造了什么?55
4.1.2 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博弈与企业的阻力55
4.2.1 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不确定性收入56
4.2.2 确认虚无缥缈的伪造收入59
4.2.3 利用非核心业务的一次性所得提高企业收入61
4.2.4 通过现期的费用前移或后推进行转移而人为调节利润64
4.2.5 把公司当期的收入转移到未来以便将来某个时期需要时进行收入确认66
4.2.6 把将来的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以便更好调节未来时期的利润67
4.3 企业兼并购买中的创造性会计行为68
4.3.1 通过兼并试图将亏损转移到残余时期69
4.3.3 记录与收购公司有关的销售收入70
4.3.2 兼并后任意变更收购价格的分配70
4.3.4 使用付给股票或股票权证作为未来购买的承诺71
5 舞弊行为审计技术规范的确立72
5.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72
5.1.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互动模型73
5.1.2 舞弊审计中判断行为依据的环境因素75
5.1.3 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与判断的目标76
5.2 注册会计师实施舞弊审计的基本技术77
5.2.1 分析性复核法77
5.2.2 期后事项分析法77
5.2.4 交易实质分析法78
5.2.5 资产质量分析法78
5.2.3 税项分析法78
5.3 对粉饰性会计报表的审计技术79
5.3.1 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审查“资产泡沫”79
5.3.2 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审查“包装内容”79
5.3.3 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审查“调节利润”79
5.3.4 现金流量分析法,审查“虚拟资产”80
5.3.5 收付实现制验证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与资产,审查“虚拟利润”80
5.4 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的辨别技术80
5.4.1 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迹象时的审计措施80
5.4.2 关注舞弊的可能性,揭示企业内部的管理舞弊81
5.4.3 掌握不同舞弊特征,查实舞弊行为81
5.4.4 设计延伸性审查程序借以发现和揭露舞弊83
5.5.5 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审计84
5.6 舞弊行为审计中行为经济学的运用探微84
5.6.1 心理偏差的矫正分析84
5.6.2 审计调查中行为学与心理学的应用85
5.6.3 审计方法与技巧的选择86
6 实施舞弊行为审计策略的研究89
6.1 有效认识会计舞弊行为的手段及其相互关联90
6.1.1 舞弊行为及其相互关联90
6.1.2 会计舞弊行为的高危区域分析91
6.1.3 高危区域的公司92
6.2.1 利用数据搜索的定量过滤93
6.2 利用数据搜索技术实施过滤93
6.2.2 利用数据搜索的定性过滤95
6.3 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模型设计96
6.3.1 技术程序模型的行为基础96
6.3.2 技术程序模型图示及其应用程序98
6.3.3 舞弊因素卡单模板的建立100
6.3.4 舞弊因素卡单的使用说明106
6.3.5 会计师事务所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回应108
6.4 共同规模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运用109
6.4.1 建立共同规模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110
6.4.2 纵向分析中发现的预警信号112
6.4.3 使用横向分析发现的预警信号113
6.4.4 分析财务报告脚注中发现的预警信号114
6.5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就舞弊事项的沟通114
6.5.1 审计小组询问高级管理人员的目的和内容114
6.5.2 注册会计师询问管理层的技巧115
7 独立审计对舞弊行为的判定规范117
7.1 判定规范的制度形式117
7.1.1 强制性规范制约的形成117
7.1.2 内生性规范的制约形式118
7.1.3 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的规范形式118
7.2 独立审计市场中对舞弊行为确立的判定标准118
7.2.2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的界定119
7.2.1 国外独立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的界定119
7.3.1 会计舞弊的刑法界定120
7.3 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120
7.3.2 会计刑罚规制中构成会计舞弊犯罪的共同特征121
7.3.3 会计舞弊刑法规制的执行规范探讨122
7.4 会计舞弊的价值判断与分析124
7.4.1 金额大小是判定会计违法和会计舞弊犯罪的基本依据124
7.4.2 行为性质是判定会计违法和会计舞弊犯罪的基本标准125
7.4.3 特定犯罪目的是会计舞弊犯罪的定性标准125
7.4.4 行为后果严重程度是会计舞弊犯罪定量的基本依据125
7.5.1 判断标准的逻辑推论126
7.4.5 行为发生的方式、时间、场所是会计舞弊犯罪定量的辅助依据126
7.5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判定标准的研究126
7.5.2 从“程序理性到结果理性”的标准辨析129
7.5.3 舞弊行为判断标准的内容规范132
7.5.4 独立审计失败的判定标准132
8 舞弊行为审计中法律责任的界定135
8.1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一个历史范畴135
8.1.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酝酿阶段136
8.1.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萌芽阶段137
8.2.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加了审计行为的法律责任138
8.2.1 会计目标的多元化提高了审计风险,逐渐加重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38
8.1.3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纵深发展阶段138
8.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影响因素138
8.2.3 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139
8.2.4 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性,导致了法律责任的复杂化139
8.3 舞弊审计中法律责任的主体设定与法律标准139
8.3.1 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的责任设定140
8.3.2 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设定140
8.3.3 中介机构民事责任的设定141
8.4 独立审计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142
8.4.1 民事责任中第三者利害关系人的设定143
8.4.2 第三者民事责任的性质界定144
8.4.3 第三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145
8.5 注册会计师在民事诉讼中的抗辩策略147
8.5.1 积极搜寻审计报告中并不存在重大的虚假陈述147
8.5.2 有效分析原告中不符合“第三者”的界定147
8.5.3 尽力寻找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147
8.5.4 积极收集不存在审计失败与存在共同过失的证据148
8.6 审计报告的分析及其编制技巧148
8.6.1 有效并谨慎使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段149
8.6.2 准确区分审计报告中的保留意见与否定意见150
8.6.3 正确使用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无法表示意见150
9.1 独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国际化协调152
9 独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152
9.1.1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153
9.1.2 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协调发展模式选择154
9.1.3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155
9.2 完善独立审计行业的监管机制,提升审计的整体功能156
9.2.1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现状分析156
9.2.2 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对策探讨157
9.2.3 强化行业协会建设,完善行业自律监管机制159
9.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约束的建设159
9.3.1 职业道德约束模式分析160
9.3.2 注册会计师个人道德约束机制设计161
9.3.3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162
9.4 完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职业责任管理制度163
9.4.1 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分析163
9.4.2 注册会计师实施欺诈的成本性分析164
9.4.3 防范独立审计欺诈行为法律风险的对策165
9.4.4 加大审计欺诈的处罚力度,有效发挥法律的威慑力166
9.5 打击会计舞弊行为的职业群体167
参考文献170
后记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