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
  • 周术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6794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建筑设计-视觉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理论篇13

1 工具媒介的演化及对建筑实践的影响13

1.1 按照工具媒介划分的三个历史时段13

1.2 手工媒介时代14

1.2.1 手工媒介的发展源流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14

1.2.2 以现场感知为主导的建筑实践18

1.3 机械媒介时代20

1.3.1 机械媒介的流变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20

1.3.2 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并行发展的建筑实践28

1.4 电子媒介时代30

1.4.1 电子媒介的发展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30

1.4.2 以媒介感知为主导的建筑实践35

1.5 媒介的演化及其影响的历时性比较37

1.5.1 手工媒介时代37

1.5.2 机械媒介时代38

1.5.3 电子媒介时代39

2 空间的视觉体验41

2.1 理论基础41

2.1.1 哲学基础41

2.1.2 空间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43

2.2 真实空间的视觉体验49

2.2.1 体验的本质:具身感知49

2.2.2 具身的感知主体49

2.2.3 作为主体的感知对象52

2.2.4 主体之间的空间体验54

2.3 媒介空间的视觉体验56

2.3.1 体验的本质:离身感知56

2.3.2 离身的感知主体57

2.3.3 作为客体的感知对象59

2.3.4 主客之间的空间体验62

2.4 空间视觉体验的比较65

2.4.1 体验本质的比较65

2.4.2 感知主体的比较66

2.4.3 感知对象的比较67

2.4.4 空间体验的比较68

3 实体的视觉现象71

3.1 理论基础71

3.1.1 视觉现象的相关理论71

3.1.2 实体感知的相关文献75

3.1.3 本书对建筑实体的界定79

3.2 真实建筑的视觉现象83

3.2.1 表皮感知83

3.2.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87

3.3 媒介建筑的视觉现象88

3.3.1 表皮感知88

3.3.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90

3.4 实体视觉现象的比较91

3.4.1 表皮感知的比较91

3.4.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的比较94

实验篇99

4 实验方法与设计99

4.1 理论假设与实验内容99

4.2 实验设计方案与目的100

4.2.1 实验设计方案与流程图100

4.2.2 实验目的101

4.3 实验框架102

4.3.1 被试者102

4.3.2 自变量与因变量102

4.3.3 研究案例103

4.3.4 实验场景103

4.3.5 实验程序105

4.4 具体方法与技术106

4.4.1 抽样方法106

4.4.2 数据收集方法108

4.4.3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110

5 现场感知VS透视感知111

5.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111

5.1.1 建筑形态特性112

5.1.2 量化标准与赋值112

5.1.3 实验概况113

5.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总样本数据分析)117

5.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117

5.2.2 综合均值的比较120

5.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121

5.2.4 讨论123

5.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124

5.3.1 顺序效应的验证124

5.3.2 顺序效应的影响125

5.3.3 讨论126

5.4 结论127

6 现场感知VS模型感知129

6.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129

6.1.1 建筑形态特性129

6.1.2 量化标准与赋值130

6.1.3 实验概况130

6.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全样本数据分析)133

6.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133

6.2.2 综合均值的比较137

6.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137

6.2.4 讨论137

6.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139

6.3.1 顺序效应的验证139

6.3.2 顺序效应的影响140

6.3.3 讨论141

6.4 结论141

7 现场感知VS动画感知143

7.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143

7.1.1 建筑形态特性143

7.1.2 量化标准与赋值145

7.1.3 实验概况145

7.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全样本数据分析)148

7.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148

7.2.2 综合均值的比较151

7.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152

7.2.4 讨论153

7.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154

7.3.1 顺序效应的验证154

7.3.2 顺序效应的影响155

7.3.3 讨论156

7.4 结论157

终结篇161

8 结论与展望161

8.1 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的视知觉差异161

8.2 弥合两种感知方式差异的视觉修正策略165

8.3 研究展望166

图表来源168

参考文献170

中文文献170

英文文献176

附录178

附录A1:关于现场感知与透视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178

附录A2:关于现场感知与实体模型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180

附录A3:关于现场感知与动画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182

附录B:透视实验统计数据184

附录C:模型实验统计数据187

附录D:动画实验统计数据190

致谢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