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彝族通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彝族通史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2973670.jpg)
- 王天玺,张鑫昌主编;中国彝族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0922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273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彝族-民族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彝族通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王天玺1
第一编 远古至战国时期3
第一章 原始社会3
第一节 西南古猿3
一、开远古猿4
二、禄丰古猿4
三、保山古猿5
四、元谋古猿5
第二节 西南彝区旧石器时代人类5
一、巫山人6
二、元谋人6
三、盘县人8
四、水城人9
五、黔西人10
六、桐梓人11
七、昭通人11
八、丽江人11
九、昆明人12
十、蒙自人12
十一、姚关人13
第三节 西南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4
一、云南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4
二、贵州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1
三、四川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3
第二章 公元前45至前27世纪26
第一节 乾阳运年26
第二节 实索君长国29
第三节 尼能君长国31
第四节 苟葛君长国32
第五节 鲁朵、史第、师赛、弥觉君长国32
一、鲁朵君长国32
二、史第君长国33
三、师赛君长国33
四、弥觉君长国33
第六节 乾阳运年时代的教化34
第七节 精气八卦天文历法38
一、精气结合衍生万物38
二、四象五行与八卦的方位39
三、气象时制与人类社会的结合应用40
四、日月规线定局40
五、阴阳象卦配合运生星辰数41
六、五行方位的拟布41
七、四象演生八卦42
八、四象八卦的称谓与五行属性43
九、天干属相的五行属性43
十、天地阴阳象数布局44
十一、五生十成河图术数布局45
十二、十生五成图46
十三、天地精气运行路线47
十四、天干属相与八卦演生二十四象布局图47
十五、乾坤男女阴阳生克论47
十六、人体同于天体布局48
十七、人的生理同于天象49
十八、日月出没方位49
十九、日食和月食51
二十、定年界月界51
二十一、六气月份的划分52
二十二、天地人三合历法理论纲纪53
第三章 公元前27至前11世纪56
第一节 坤阴运年56
第二节 水星王国56
第三节 丽洛阿武王国59
第四节 坤阴运年时代的教化60
第四章 公元前11至前9世纪65
第一节 武洛撮建国65
第二节 笃慕称雄66
第三节 人文运年时代的教化70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73
第一节 六国分封73
第二节 七国纪年75
第三节 武侯滇国76
第四节 乍侯牂牁国78
第五节 糯侯蜀国80
第六节 恒侯巴国82
第七节 吐主录卧国83
第八节 阿默德施国86
第九节 乍乍武勾国91
第六章 经济92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经济92
一、原始技术的产生92
二、原始农牧业经济98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经济104
一、丝绸纺织业生产104
二、青铜器冶铸业生产107
三、建筑与陈设109
第七章 文化113
第一节 文字113
第二节 世界观115
第三节 礼俗117
一、婚俗117
二、丧俗120
第四节 天文历法121
第五节 文学艺术124
一、远古文学124
二、远古艺术140
第六节 医药144
附录148
《中国彝族通史》第一编大事记148
《中国彝族通史》第一编参考文献152
第二编 秦至隋时期157
第一章 民族称谓、分布与社会发展157
第一节 昆明157
一、地域分布157
二、社会发展状况159
第二节 夜郎163
一、汉代经略夜郎163
二、地域分布164
三、族属170
四、彝文古籍中的益那(夜郎)史事178
五、先武、后武及其年代问题182
第三节 哀牢187
一、哀牢史事概述187
二、地域分布188
三、物产和风俗189
四、哀牢与九隆191
五、九隆神话的原生地192
六、九隆传说与彝族历史195
第四节 僰人与濮人200
一、只有僰道一带有僰人分布200
二、僰人与濮人的关系207
三、僰人、濮人与彝族的关系209
第五节 笮都夷与《白狼歌》214
第六节 邛都219
第七节 古侯、曲涅入凉山224
一、分布224
二、迁徙226
三、谱系239
四、凉山兹莫的形成年代248
五、古侯、曲涅迁徙路线对比253
第八节 爨260
一、爨是彝族的一种历史名称260
二、爨是一个整体262
第二章 滇国267
第一节 滇国概述267
一、滇国史事267
二、滇国考古268
三、庄蹻王滇269
第二节 滇国族属及文化273
一、文献明载滇为叟273
二、滇人发式与服饰274
三、滇人葬俗277
四、滇文化与铜鼓278
五、滇人的体质特征280
六、猎首祭祀282
七、祭柱282
八、龙信仰283
九、权杖285
第三节 滇的亲族集团292
第三章 郡县设置与羁縻制度294
第一节 秦代的郡县设置294
第二节 汉代的郡县设置298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设置302
一、宁州设置302
二、牂牁分郡303
三、兴古分郡304
四、益州分郡305
五、宁州西部的郡县调整305
六、朱提分郡305
七、蜀郡分郡306
八、县的设置306
第四节 隋代的郡县设置307
一、经营南宁州307
二、原越巂郡地区的州县沿革311
三、原犍为郡及周围地区的州县沿革311
四、南宁州地区的州县设置312
第五节 羁縻制度的推行313
一、羁縻制度的词源和词义313
二、羁縻制度的基本构成314
三、羁縻制度的实质325
第四章 大姓与夷帅328
第一节 夷帅的崛起328
第二节 外来移民与大姓势力的兴起330
一、彝族地区外来移民330
二、大姓势力的形成334
三、大姓夷化340
四、夷化的内容347
第三节 诸葛亮南征351
第五章 爨氏称霸359
第一节 爨氏身份359
第二节 爨氏称雄363
第三节 爨氏之亡366
第六章 汉至晋时期彝族先民的反抗斗争368
第一节 廉头、姑缯的反抗斗争368
第二节 反抗王莽民族压迫的斗争370
第三节 东汉初年的昆明人起义374
第四节 哀牢人的反抗斗争375
第五节 封离等的反抗斗争376
第六节 熹平年间的益州起义377
第七节 五茶夷的反抗斗争378
第七章 经济381
第一节 农业381
一、水利灌溉381
二、农业耕作方式383
三、农业生产技术386
四、粮食的储藏389
五、土地所有制390
第二节 畜牧业392
一、畜牧业区域与发展概况392
二、家禽家畜的种类及其用途394
三、畜牧兽医技术399
第三节 手工业402
一、手工业的发展概况402
二、手工业的分类和管理409
三、手工业生产技术410
四、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交流415
第四节 交通与商贸416
一、地理环境与交通的关系416
二、滇川黔间交通网络419
三、蜀身毒道422
四、进桑麋泠道425
五、交通与商贸市镇的兴起428
六、交通与经济交往431
七、货币流通436
第八章 文化440
第一节 毕摩文化的兴起440
一、毕摩440
二、法器与占卜441
三、祖师与法术443
四、社会职能445
五、编纂整理古典史诗446
六、编写宗教经典447
七、著书立说448
第二节 滇文化449
一、发式、服饰文化449
二、乐器文化450
三、舞蹈文化451
四、宗教祭祀文化451
五、牧业文化451
六、斗牛文化452
七、狩猎文化452
八、建筑文化452
第三节 夜郎文化452
一、夜郎文物452
二、夜郎神话传说454
三、彝文古籍中记载的夜郎文化455
第四节 朱提文化460
一、青铜文化460
二、银文化461
三、碑刻文化461
四、印章文化464
五、东晋墓壁画文化465
第五节 文学466
一、神话传说466
二、诗文论和诗律论468
附录475
《中国彝族通史》第二编大事记475
《中国彝族通史》第二编参考文献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