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南地区白垩纪 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初步总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南地区白垩纪 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初步总结](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907315.jpg)
- 张清如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23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7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白垩纪~晚第三纪-孢粉-微体化石-序列-研究-中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南地区白垩纪 新近纪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初步总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白垩纪—新近纪含孢粉化石地层概述1
一、广东韶关东北部黄坑周田岩性简述1
二、江汉盆地西部2
三、广西百色盆地3
四、广东三水盆地3
五、海南岛长昌盆地4
六、海南岛长坡盆地4
七、河南三门峡盆地5
八、河南潭头盆地6
九、河南淅川县李官桥盆地7
十、湖北房县盆地7
第二章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10
第一节 白垩纪10
一、广东韶关东北黄坑周口(早白垩世早中期)10
二、湖北宜昌五龙组(早白垩世晚期)12
三、广东三水盆地白鹤洞组(早白垩世晚期)13
四、广东三水盆地三水组(晚白垩世早中期)14
五、广东三水盆地大塱山组(晚白垩世中期—晚期)14
六、湖北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446~500m)跑马岗组(下部)(晚白垩世中期)15
七、湖北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311m)跑马岗组(中部)(晚白垩世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期)15
八、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271m)跑马岗组(上部)(晚白垩世最晚期)16
九、湖北当阳慈化ZK001孔270m(晚白垩世晚期—早古新世早期)17
第二节 古近纪18
一、古新世18
(一)湖北当阳跑马岗水库和宜都过路滩水库剖面龚家冲组下部(古新世早期)18
(二)湖南衡阳盆地枣市组(早、中古新世)19
(三)湖南衡阳盆地茶山坳组(古新世晚期)21
(四)湖南衡阳盆地栗木坪组(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22
二、始新世23
(一)河南三门峡盆地坡底组(始新世早中期)23
(二)湖北房县盆地油坪组(早始新世)24
(三)海南琼山县长昌盆地长昌组(早始新世)25
(四)湖北松滋井坡车阳河组(早、中始新世)25
(五)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核桃园组(晚始新世)26
三、渐新世27
(一)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27
(二)百色盆地百岗组(渐新世早中期)29
(三)广西百色盆地伏平组(晚渐新世)30
第三节 新近系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32
一、中新世32
(一)广西百色盆地建都岭组(CK8# 691~546m)中新世)34
(二)海南儋县长坡盆地长坡组(中新世)36
(三)湖北江汉盆地广华寺组(晚中新世)38
二、上新世39
(一)湖南石门ZK4孔143.25m(早上新世)42
(二)海南海口市台湾大厦ZK168孔216m(中上新世)43
(三)海南长昌盆地水嘴坡组(晚上新世)44
第四节 白垩系—新近系孢粉组合横向对比45
一、白垩系孢粉组合横向对比表45
二、中南地区早—中古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54
三、中南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61
四、中南地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68
五、湖北地区早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76
六、中南地区早始新世—早中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80
七、中南地区晚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87
八、中南地区晚始新世—渐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92
九、中南地区中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97
十、中南地区上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102
第五节 中南地区白垩系—新近系其他门类化石名单110
一、早白垩世晚期五龙组110
二、湖北当阳盆地晚白垩世跑马岗组110
三、湖北房县盆地早始新世油坪组110
四、湖南衡阳盆地早、中古新世枣市组111
五、湖南衡阳盆地早始新世栗木坪组111
六、广东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组111
七、广东南雄盆地晚古新世浓山组111
八、广西百色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那读组111
九、广西百色盆地中渐新世百岗组111
十、湖北松滋县中始新世车阳河组(牌楼口剖面)111
十一、河南三门峡盆地古新世门里组112
十二、河南大仓皇剖面始新世大仓皇组112
十三、河南五里堆剖面始新世五里堆组112
十四、河南潭头盆地始新世—渐新世112
十五、海南长昌盆地古新世—始新世112
十六、海南长坡盆地中新世长坡组113
十七、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晚始新世核桃园组113
十八、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分布点114
第三章 按自然分类孢粉化石描述115
第四章 种属学名索引411
第五章 古地理、古气候、古温度探讨450
第一节 中南地区植物地理分区的探讨450
一、温暖潮湿植物地理区450
二、半干旱或干旱热带植物地理区450
三、干旱炎热带植物地理区450
第二节 中南地区古环境与古植被演替452
一、白垩纪植被演替453
二、古近系植被演替454
三、新近系植被演替455
第三节 古植被与古气候温度探讨456
一、早白垩世古气候探讨457
二、晚白垩世古气候探讨458
三、古近系古气候探讨459
四、新近系古气候探讨464
五、我国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古气候古温度的变化表(平均气温)468
图版说明469
参考文献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