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干旱农业生态系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干旱农业生态系统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242552.jpg)
- 李锋瑞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2736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干旱农业生态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旱地作物系统综合试验研究第1章 试验区概况及研究方法3
1.1 试验区概况3
1.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5
1.2.1 试验材料5
1.2.2 试验处理6
1.2.3 田间栽培管理7
1.2.4 试验观测8
第2章 旱地作物与水分关系研究9
2.1 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异特征9
2.1.1 轮作作物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10
2.1.2 复种作物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19
2.2 作物农田耗水及土壤水分亏缺规律22
2.2.1 作物田间耗水量的计算22
2.2.2 主要作物的农田耗水及水分亏缺特征24
2.2.3 主要轮作复种模式的农田耗水特征33
第3章 作物各生育期降水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37
3.1 分析方法38
3.1.1 降水分布的稳定性指数的计算38
3.1.2 降水亏缺量及降水亏缺指数的计算39
3.1.3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39
3.2 冬小麦各生育期降水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41
3.2.1 降水供给的稳定性程度41
3.2.2 降水供需错位及亏缺特征42
3.2.3 降水亏缺的发生频率46
3.3 玉米各生育期降水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47
3.3.1 降水供给的稳定性程度47
3.3.2 降水供需错位及亏缺特征48
3.3.3 降水亏缺的发生频率51
3.4 谷子各生育期降水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53
3.4.1 降水供给的稳定性程度53
3.4.2 降水供需错位及亏缺特征54
3.4.3 降水亏缺的发生频率54
3.5 主要研究结论58
第4章 作物生长的降水生态适宜性及其评价60
4.1 有关作物降水生态适宜性问题研究概述61
4.2 作物降水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64
4.3 模型的实际应用65
4.3.1 权重系数的确定66
4.3.2 作物降水生态适宜性指数的计算67
4.3.3 冬小麦降水生态适宜性指数与产量的相关分析71
4.4 有限补灌条件下作物农田水分生态适宜性的评价72
第5章 作物农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率74
5.1 主要作物的农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74
5.2 主要轮作复种模式的农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78
5.3 作物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83
5.3.1 研究概述83
5.3.2 实证分析85
第6章 轮作复种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89
6.1 水土保持效能评价89
6.1.1 综合评价分析90
6.1.2 聚类分析与选优94
6.2 经济效益评价95
6.2.1 主要作物的农田货币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特征96
6.2.2 主要轮作复种模式的农田货币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特征102
6.3 综合生态经济效益评价105
6.3.1 综合评价分析106
6.3.2 聚类分析与选优111
下篇 旱地集水农业的理论与方法第7章 旱地农业发展模式转型:从水保型农业走向集水高效农业117
7.1 传统旱作农业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117
7.2 集水农业: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23
7.3 甘肃集水农业的开发实践与经验启示130
7.4 北方旱区实施集水农业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137
第8章 集水农业的水文学基础151
8.1 降雨产流过程151
8.2 影响降雨产流的主要因素156
8.2.1 气候环境因素157
8.2.2 地理形态因素166
8.2.3 主水道特征175
8.2.4 集水区地理位置177
8.2.5 土壤环境因素177
8.2.6 植被环境因素187
8.2.7 土地利用方式188
8.3 雨水集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90
8.3.1 实验方法概述191
8.3.2 降雨集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95
第9章 降雨径流的模型研究方法199
9.1 概述199
9.2 降雨径流模型研究方法评介203
9.2.1 径流系数方法203
9.2.2 等时线法或时间—面积方法205
9.2.3 单位过程线方法210
9.2.4 SCS方法215
9.2.5 Boughton方法227
9.2.6 ORSTOM模型231
第10章 集水农业工程技术体系235
10.1 集水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及科学内涵235
10.1.1 降雨径流工程集蓄技术子系统236
10.1.2 节水有限补灌技术子系统247
10.1.3 集水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子系统251
10.2 集水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52
附录一 插图索引255
附录二 表格索引258
参考文献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