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的中国 学术与社会 哲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的中国 学术与社会 哲学卷
  • 王守常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673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 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的中国 学术与社会 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西方哲学研究与传播1

第一章 研究与传播西方哲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1

第一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东渐”2

第二节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是晚清西学东渐的发展5

第二章 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和传播的曲折历程16

第一节 世纪之交西方哲学全面起始东渐(1898~1915年)16

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哲学东渐初步繁荣(1915~1927年)33

第三节 在历史的山重水复中全面推进西方哲学东渐(1927~1949年)54

第四节 西方哲学在曲折中东渐(1949~1976年)76

第五节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方哲学东渐的恢复和繁荣(1976~ )105

第六节 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社会的同步发展144

第三章 社会影响与曲折起落的社会心理根源150

第一节 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基本估计150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东渐曲折起落的社会心理根源157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168

第一章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及其学说在中国的传播168

第一节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辛亥革命时期168

第二节 从辛亥革命到十月革命时期186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2

第四节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196

第二章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208

第一节 新知识分子与城市工人的联合208

第二节 新出版物、思想、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出现213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219

第四节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26

第一节 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23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3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改良主义者的论战24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25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纲领的制定261

第五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传入与唯物史观的系统传播26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27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哲学著作的翻译出版27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27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284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289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论战294

第六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实践论》与《矛盾论》300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305

第五章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310

第一节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翻译310

第二节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启蒙运动313

第三节 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大批判与学术论争318

第六章 十年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25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的探讨326

第二节 工农兵学哲学运动331

第三节 学术讨论与政治斗争335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45

第一节 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与“文化大革命”346

第二节 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颠覆35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55

第三编 中国哲学的转型与重建363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哲学的转型问题363

第一节 中国哲学转型问题的提出363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哲学转型的特点365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哲学转型的提问369

第二章 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衰380

第一节 严复的“天演论”380

第二节 20年代经验论科学主义389

第三节 金岳霖的“道论”408

第四节 30~40年代唯物论科学主义430

第三章 人文主义思潮的分合444

第一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445

第二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456

第三节 贺麟的“新心学”476

第四节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488

第五节 唐君毅的“心通九境论”49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10

第一节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510

第二节 毛泽东的“实践论”519

第三节 冯契的“智慧说”528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哲学转型的得失542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哲学转型的成就542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哲学转型的曲折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