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生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87463.jpg)
- 熊治廷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2921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环境生物学的定义1
二、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4
三、环境生物学的发展简史8
四、环境生物学的分类地位与分支学科12
第二章 人为逆境17
第一节 环境的化学性污染17
一、大气的化学性污染17
二、水体的化学性污染20
三、土壤的化学性污染23
第二节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24
一、电离辐射污染24
二、非电离辐射污染28
三、噪声污染32
四、热污染33
第三节 病原体传播和外来物种引入34
一、病原体传播34
二、外来物种引入36
第四节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37
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37
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39
三、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40
第三章 异生素在生物体内的归宿42
第一节 吸收43
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转运43
二、吸收途径51
第二节 分布59
一、外来物质与内源性物质结合59
二、运输途径61
三、外来物质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62
第三节 生物转化67
一、生物转化的基本阶段和反应类型67
二、生物转化中酶的诱导和抑制81
三、生物转化的物种与个体差异85
第四节 排泄91
一、动物的排泄91
二、植物的排泄95
第五节 生物蓄积98
一、概述98
二、生物蓄积的定量测定方法99
三、超量蓄积现象104
第六节 异生素动力学简介104
一、概述104
二、模型105
第四章 异生素的毒性效应115
第一节 毒物的种类116
一、无机毒物116
二、有机毒物117
第二节 毒性效应及其测定122
一、毒性效应的类型122
二、毒性参数125
三、毒性分级128
四、毒性试验132
五、剂量与毒性146
六、联合毒性148
第三节 典型毒物的毒性效应153
一、有机合成杀虫剂的毒性效应153
二、除草剂的毒性效应158
三、重金属的毒性效应161
四、有害气体的毒性效应167
第四节 毒性作用的机理169
一、对酶的抑制170
二、与受体结合177
三、生物膜通透性改变180
四、自由基反应181
第五节 异生素的分子结构与生物毒性185
一、概述185
二、有机物的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186
第五章 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的损伤193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93
一、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193
二、电离辐射的躯体效应199
三、电离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204
第二节 紫外辐射的生物效应213
一、生物组织对紫外线的吸收与传输213
二、紫外辐射对躯体的损伤214
三、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216
四、紫外辐射对蛋白质的影响218
第三节 微波和射频辐射的生物效应222
一、机体对微波和射频能量的吸收222
二、微波辐射的热效应227
三、微波和射频辐射的非热效应231
四、微波和射频辐射对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234
第四节 红外辐射的生物效应242
一、对眼睛的损伤242
二、对皮肤的损伤243
三、其他效应244
第五节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245
一、生物组织的超声特性245
二、对机体的影响247
三、对细胞的影响248
四、分子效应249
第六节 噪声的生物效应249
一、对听觉的影响249
二、其他生理效应251
三、心理效应252
第六章 遗传毒理学254
第一节 突变的基本类型255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255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257
三、基因突变260
第二节 诱发突变263
一、诱变因素263
二、化学诱变剂诱发的突变266
三、辐射诱发的突变275
第三节 诱发突变的后果282
一、显性致死和遗传疾病282
二、体细胞突变与肿瘤285
三、体细胞突变与致畸作用288
第四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291
一、试验系统的分类291
二、一些常用的试验294
三、方法的选择与结果的评价306
第七章 污染的种群生物学效应312
第一节 污染对种群动态的影响313
一、生活史及其对污染的敏感性313
二、污染对种群增长率的影响319
三、污染胁迫种群的调节323
第二节 污染对种间关系的影响331
一、污染对捕食的影响332
二、污染对竞争的影响339
三、污染对寄生的影响345
四、污染对食草作用的影响352
第三节 污染与种群进化358
一、抗污染变异及其机制359
二、抗性种群的形成373
三、抗性进化的代价386
第八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归宿与效应390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归宿391
一、归宿的一般特征391
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转移399
三、污染物环境归宿的实验研究方法402
第二节 污染物的群落与生态系统效应404
一、研究方法405
二、结构效应412
三、功能效应417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冗余问题427
第三节 污染与生态系统演替430
一、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430
二、污染对陆生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433
第九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人为丧失435
第一节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435
一、生物多样性的层次436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43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448
一、概述448
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450
三、生物多样性特丰的国家454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456
一、物种的灭绝速度457
二、物种的脆弱性459
三、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65
四、过度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70
五、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71
六、外来种引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76
第四节 灭绝的群落和种群生物学理论478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78
二、异质种群理论481
三、最小生存种群理论484
第十章 应用环境生物学494
第一节 生物监测494
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494
二、生物监测的特点496
三、监测生物及指标的选择499
四、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502
第二节 危害性与风险评价504
一、危害性与风险评价的总体程序505
二、危害性鉴别507
三、危害性评价508
四、风险评价510
五、风险管理511
第三节 环境生物技术513
一、概述513
二、污染水体与污水的生物处理514
三、大气污染的生物防治518
四、土壤污染的生物治理520
五、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521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523
一、就地保护--保护区523
二、迁地保护530
三、新种群重建534
四、受损生态系统恢复536
参考文献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