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规划建设纵横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敬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ISBN:7540209542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规划建设纵横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被誉为“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的古都北京1
第一章被誉为“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的古都北京1
前言1
目 录1
目 录1
第一节北京城的变迁2
第一节北京城的变迁2
第二节明、清北京城的格局及其规划思想8
第二节明、清北京城的格局及其规划思想8
第三节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4
第三节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4
第四节历尽劫难,趋于衰败20
第四节历尽劫难,趋于衰败20
第二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设想到趋于成熟和完善24
第二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设想到趋于成熟和完善24
第一节酝酿和探索25
第一节酝酿和探索25
第二节崎岖不平的成长道路33
第二节崎岖不平的成长道路33
第三节趋于成熟和完善48
第三节趋于成熟和完善48
第四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点与演变发展56
第四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点与演变发展56
第三章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61
第三章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61
第一节天安门广场62
第一节天安门广场62
第二节行政办公楼和外事建筑67
第二节行政办公楼和外事建筑67
第三节最高学府的集中地74
第三节最高学府的集中地74
第四节全国最大的科研基地78
第四节全国最大的科研基地78
第五节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81
第五节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81
第六节 全国第一流的医疗卫生设施85
第六节 全国第一流的医疗卫生设施85
第七节 规模空前的北京亚运工程89
第七节 规模空前的北京亚运工程89
第八节 设备先进的影剧院93
第八节 设备先进的影剧院93
第四章 北京经济的繁荣发展98
第四章 北京经济的繁荣发展98
第一节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99
第一节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99
第二节 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101
第二节 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101
第三节 京郊农村的变化105
第三节 京郊农村的变化105
第四节 热闹繁华的商业区109
第四节 热闹繁华的商业区109
第五节 旅游建筑揽胜114
第五节 旅游建筑揽胜114
第六节 巍峨壮观的金融大楼118
第六节 巍峨壮观的金融大楼118
第七节 应运而生的综合体建筑122
第七节 应运而生的综合体建筑122
第八节 工业科技园区的兴起125
第八节 工业科技园区的兴起125
第五章 星罗棋布的居住区130
第五章 星罗棋布的居住区130
第一节 由“邻里单位”向住宅小区的演变131
第一节 由“邻里单位”向住宅小区的演变131
第二节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135
第二节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135
第三节 住宅设计的不断改进146
第三节 住宅设计的不断改进146
第四节 关于高层住宅的争议153
第四节 关于高层住宅的争议153
第五节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158
第五节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158
第六节 郊区村镇住房规划建设162
第六节 郊区村镇住房规划建设162
第六章 旧城的保护与改造167
第六章 旧城的保护与改造167
第一节 对旧城改造认识的发展与提高168
第一节 对旧城改造认识的发展与提高168
第二节 展宽打通东西长安街172
第二节 展宽打通东西长安街172
第三节 北海大桥改建中的难点175
第三节 北海大桥改建中的难点175
第四节 保护珍贵的文物古建筑178
第四节 保护珍贵的文物古建筑178
第五节 对建筑高度的控制与反控制182
第五节 对建筑高度的控制与反控制182
第六节 旧城区工业的调整搬迁185
第六节 旧城区工业的调整搬迁185
第七节 危旧房的改造189
第七节 危旧房的改造189
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195
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195
第一节 水源——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196
第一节 水源——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196
第二节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201
第二节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201
第三节 城市活力的源泉206
第三节 城市活力的源泉206
第四节 现代城市的“顺风耳”和“千里眼”211
第四节 现代城市的“顺风耳”和“千里眼”211
第五节 保护环境,绿化首都215
第五节 保护环境,绿化首都215
第六节 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220
第六节 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220
第七节 确保首都安全226
第七节 确保首都安全226
第八章 四十多年来对北京规划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化234
第八章 四十多年来对北京规划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化234
第一节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235
作用235
第一节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235
作用235
第二节 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地方特点239
第二节 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地方特点239
第三节 建设良好的城市发展外部环境241
第三节 建设良好的城市发展外部环境241
第四节 城市的发展要为后代子孙着想245
第四节 城市的发展要为后代子孙着想245
第五节 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251
第五节 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251
第六节 建设标准的适度掌握255
第六节 建设标准的适度掌握255
面临的新问题25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北京规划建设259
面临的新问题25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北京规划建设259
第一节 规划观念的更新260
第一节 规划观念的更新260
第二节 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265
第二节 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265
起来269
第三节 怎样尽快把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化269
起来269
第三节 怎样尽快把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化269
第四节 加快旧城改造的喜和忧275
第四节 加快旧城改造的喜和忧275
第五节 市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280
第五节 市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280
第六节 新形势下城市环境的新问题285
第六节 新形势下城市环境的新问题285
第七节 违法建设的新特点290
第七节 违法建设的新特点290
第十章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北京295
第十章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北京295
第一节 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296
第一节 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296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299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299
第三节 建设外向发展的“开放型”城市302
第三节 建设外向发展的“开放型”城市302
第四节 市区的调整改造305
第四节 市区的调整改造305
第五节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308
第五节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308
第六节 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条件311
第六节 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条件311
第七节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313
第七节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313
附 录318
附录一 北京市历年常住人口统计318
附录一 北京市历年常住人口统计318
附 录318
附录二 各区(县)土地面积情况319
附录二 各区(县)土地面积情况319
统计320
附录三 北京市历年建设征用土地用途分类320
统计320
附录三 北京市历年建设征用土地用途分类320
附录四 北京市历年新建房屋面积分类统计321
附录四 北京市历年新建房屋面积分类统计321
附录五 北京市历年城市人口居住水平变化322
情况322
情况322
附录五 北京市历年城市人口居住水平变化322
附录六 北京市城近郊危旧房分类统计323
附录六 北京市城近郊危旧房分类统计323
附录七 北京市第一批危旧房改造区概况324
附录七 北京市第一批危旧房改造区概况324
附录八 北京市1995年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情况325
附录八 北京市1995年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情况325
附录九 北京市工业科技园区综合情况327
附录九 北京市工业科技园区综合情况327
附录十 1995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若干328
指标比较328
指标比较328
附录十 1995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若干328
附录十一 北京与世界主要城市各项城市水平329
比较329
比较329
附录十一 北京与世界主要城市各项城市水平329
参考文献331
参考文献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