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河南的科技事业 1949-199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河南的科技事业 1949-1990
  • 许广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092227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科学研究事业(地点: 河南 年代: 1949~199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河南的科技事业 1949-199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目录1

第一编国民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3

第一章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科技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

第一节新中国的建立为河南科技事业开辟了崭新的道路4

一、科学技术事业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4

二、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6

第二节科技管理体系和科研机构的建立7

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河南分会的筹建7

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河南分会的筹建9

三、科研、开发机构的建立11

第三节科技队伍的初步形成与发展13

一、对原有科技人员的调查登记与安置13

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15

三、新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17

第一节优良品种的收集、筛选与繁育推广19

第二章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与普及19

第二节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22

一、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研究22

二、肥料配置与合理施肥技术研究23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24

四、畜禽良种繁育与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25

第三节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26

第四节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28

一、粮油作物丰产技术与增产经验29

二、经济作物丰产技术及增产经验31

三、畜牧业饲养繁育技术32

四、增产技术措施和经验33

第三章工业技术基础的奠定与技术革新活动35

第一节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河南的兴建35

第二节工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7

第三节新产品开发与技术革新活动39

第二编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1月—1966年4月)41

第四章科技管理机构的建立与科研体系的初步形成43

第一节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及其主要任务43

一、加强科技工作,建立科技机构43

二、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及科技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48

三、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51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建立53

一、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及其所属研究机构的建立与变革53

二、省农业科学院及所属研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54

三、省属各行业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56

四、地、市所属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变革57

五、中央驻豫科研机构58

第三节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60

一、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建立60

二、省科学技术协会的主要活动62

第四节科技队伍建设65

一、科技队伍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65

二、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育66

三、科技力量的构成与分布67

第五章全省科学技术工作战线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71

第一节贯彻“八字”方针的历史背景72

一、国民经济面临严峻形势72

二、科技工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73

第二节科技机构的调整75

一、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75

二、调整的方法步骤以及所采取的措施76

三、调整工作的成效80

第三节学习贯彻《科研工作十四条》,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新秩序81

一、《科研工作十四条》的基本精神81

二、学习贯彻《科研工作十四条》,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新秩序82

第四节贯彻广州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85

一、广州会议的基本精神85

二、贯彻广州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86

一、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89

二、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89

第一节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年度计划的编制89

第六章科技发展计划规划的编制89

三、实施计划的主要措施93

第二节 1963年—1972年全省科学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的编制95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和目标95

二、主要发展方向和任务97

三、实现规划的主要措施107

第一节农业科技活动广泛开展111

第七章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科技活动111

一、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开展科学种田112

二、农业科研“三三制”的实践116

三、农村“三结合”科学实验基点的发展118

四、“八字”方针的贯彻,给科研工作带来新的生机121

第二节蓬勃兴起的工业科技125

一、工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125

二、工业科技工作在调整中稳步展开130

三、群众性“双革”活动、学术活动及科普活动蓬勃发展132

一、交通运输科技活动富有成效134

第三节其它科学技术活动134

二、地质勘探与资源普查取得进展135

三、医药卫生科技工作取得成果136

四、科技情报、计量、标准、成果鉴定工作初步展开137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142

第八章“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南的科学技术事业144

第一节全省科学技术事业一度陷入瘫痪144

一、“文化大革命”开始,科技管理部门受到冲击144

二、“夺权风暴”、“全面内战”,给科技事业带来灾难145

第二节抓革命,促生产,河南科技工作一度好转147

一、社会经济形势暂时稳定147

二、科技工作出现转机148

第二节整顿前后起伏动荡的科技工作形势150

一、“刹妖风”和“批林批孔”,科技工作形势逆转150

二、全面整顿,科技工作开始复苏150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使科技工作再受挫折151

一、“四级”农科网的建立与发展153

第九章河南科技事业在逆境中发展153

第一节农业科技工作的发展153

二、农业科学试验的主要成绩155

第二节工业科技工作在困境中前进165

一、群众性“双革”活动的广泛开展166

二、重点技术项目的研究和示范推广167

第三节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的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173

一、医疗卫生技术研究173

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174

第四节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与交流175

第四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11月—1990年12月)179

第十章河南科学技术工作的重大转折180

第一节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180

一、揭批“四人帮”180

二、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的召)开181

三、恢复和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81

四、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82

一、全省科技战线深入揭批“四人帮”183

第二节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83

二、省委召开科学教育工作会议184

三、全省各地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85

第三节 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召开全省科学大会186

一、组织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86

二、宣传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186

三、制订《1978至1985年全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87

四、全省科学大会的召开188

第四节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189

一、全省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普查189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全面展开190

第五节科技管理体系的恢复和完善191

一、省科技管理部门综合协调职能的加强191

二、省科技专业组的成立193

三、地、市、县科技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发展194

四、省直各部门科技管理机构的建立195

五、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机构的建立195

六、企业科技管理体制的形成196

七、省技术监督局的建立198

第六节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恢复和发展198

一、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恢复和发展198

二、科协系统的建设201

第十一章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方针206

第一节 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方针在河南的贯彻206

一、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方针的提出206

二、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207

三、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方针在河南的贯彻208

第二节组织科学技术年活动,召开科技表彰先进暨科技成果奖励大会210

一组织科学技术年活动211

二、召开表彰先进暨科技成果奖励大会215

第十二章新时期的科技管理工作217

第一节 省科技领导小组的成立及历史作用217

一、省科技领导小组的成立217

二、省科技领导小组的历史作用219

一、科技计划编制的依据和基本任务221

第二节科技计划管理221

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222

三、科技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23

四、1986—2000年全省科技发展战略225

五、“六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226

六、“七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229

第三节 科技成果管理234

一、科技成果鉴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234

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36

第四节 专利管理240

一、专利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40

二、专利机构的建立及队伍的形成240

三、专利宣传241

四、专利的申请与实施241

五、专利纠纷调处242

第五节科技外事管理243

一、科技外事管理机构的建立243

六、企业专利工作的开展243

二、科技外事工作职能的转变246

三、开拓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247

第六节科技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的开展250

一、科技政策法规机构的建立250

二、科技政策研究工作的开展251

三、科技法制工作的开展252

一、科技队伍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256

第一节科技队伍建设256

第十三章 科技队伍、科研机构建设和科研条件的改善256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逐步形成258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260

四、科技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奖励262

第二节科研机构建设263

一、科研机构的恢复与调整263

二、科研机构的稳步发展268

三、科研机构的行业分布269

一、科研经费不断增加270

第三节科研条件逐步改善270

二、科研物资的供应与管理272

三、实验室及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274

第四节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274

一、科技情报机构的建立及演变274

二、科技情报网的建立276

三、科技情报的搜集278

四、科技情报的开发应用278

第十四章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蓬勃发展286

第一节科学技术团体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活动286

一、学术团体的发展状况286

二、国内外学术活动288

第二节科技咨询服务293

一、决策咨询293

二、技术经济论证295

三、技术咨询服务297

一、科普网络的建立298

第三节科学技术普及活动298

二、青少年科技活动299

三、科学技术培训300

四、城市科普活动301

第四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的兴起303

一、协会、研究会发展303

二、商品生产村的建设304

三、农村科普开发工程305

第五节 厂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307

第一节农业科研成就及其推广309

第十五章科研成就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309

一、种植业技术的开发与推广310

二、林果业技术的开发与推广312

三、农业水利技术的开发314

四、畜牧业科技开发与推广316

五、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318

六、山区综合开发治理319

一、机电技术的开发与推广321

第二节 工业科研成就与开发321

二、纺织技术的开发与推广323

三、石油化工技术的开发与推广325

四、煤炭科技开发与推广326

五、冶金建材科研成就与开发328

六、轻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329

第三节新兴科技的开发与应用331

一、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及“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331

二、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应用334

三、新材料的开发应用336

四、核技术的开发应用337

五、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应用340

六、遥感技术的开发应用344

七、应用磁学的开发应用345

八、激光和红外技术的开发应用346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349

第一节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及其成效349

第十六章科学技术体制改革349

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350

三、试点单位改革初见成效352

第二节科技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53

一、传达贯彻中央《决定》353

二、省委、省政府发出贯彻中央《决定》的意见353

三、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354

四、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55

第三节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356

一、改革拨款制度,促进科研单位面向经济建设356

二、开拓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357

第四节放活科研单位,放活科技人员358

一、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358

二、放活科技人员359

三、大力发展民办科技机构360

一、健全和发展农村科技管理体系361

笫五节健全农村科技管理和服务体系361

二、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蓬勃发展362

第十七章开创全省科技工作新局面364

第一节科技兴农364

一、进展情况365

二、基本经验366

三、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和丰收计划368

一、政策启动,区域突破371

第二节科技兴工371

二、发挥优势,组织攻关373

三、“火炬”牵动,形成产业377

第三节科技兴豫379

一、科技兴豫战略的实施380

二、科技兴宛381

三、科技兴县384

四、大别山区科技扶贫389

结束语394

后记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