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 上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化学 上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60599.jpg)
-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48809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1217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 上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1
1-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
目 录1
1-2研究化学的目的3
1-3研究化学的方法4
2-1古代化学6
(1)实用和自然哲学时期(——公元前后)6
§1-2化学发展简史6
(2)炼金术、炼丹时期(公元前后—公元1500年)7
(3)医化学时期(公元1500—1700年)8
(4)燃素学说时期(公元1700—1774年)8
2-2近代化学的萌芽9
2-3化学的现状10
§1-3无机化学简介12
3-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12
3-2无机化学的任务13
1-1理想气体16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16
§2-1气体16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17
(2)气体分压定律19
(3)气体扩散定律21
1-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22
1-3气体的液化25
1-4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27
1-5气体分子运动论30
2-1液体的蒸发33
§2-2液体33
(1)蒸发过程34
(2)饱和蒸气压34
(3)蒸发热36
2-2液体的沸点37
§2-3固体38
3-1晶体与非晶体38
3-2晶体的外形 七大晶系39
(1)十四种晶格41
3-3晶体的内部结构41
(2)晶胞42
第三章原子结构47
§3-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47
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47
(1)氢原子光谱47
(2)玻尔理论50
(1)光的二象性56
(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56
1-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6
(3)海森堡测不准原理58
1-3波函数和原子轨道59
(1)薛定谔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59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63
1-4几率密度和电子云64
(1)电子云的概念64
(2)几率密度和电子云65
(3)几率密度分布的几种表示法67
1-5波函数的空间图象67
(1)径向分布68
(2)角度分布70
1-6四个量子数74
(1)主量子数(n)74
(2)角量子数(l)75
(3)磁量子数(m)77
(4)自旋量子数(ms)78
§3-2核处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80
2-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80
(1)鲍林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80
(2)屏蔽效应82
(3)钻穿效应84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86
2-2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87
(1)能量最低原理88
(2)保里原理88
(3)洪特规则89
2-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91
(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91
(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101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的关系102
(4)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族的关系103
§3-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104
3-1原子半径105
(1)原子半径在周期中的变化105
(2)镧系收缩107
(3)原子半径在同族中的变化108
3-2电离能108
3-3电子亲合能112
3-4元素的电负性114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19
§4-1离子键理论120
1-1离子键的形成120
1-2离子键的特点123
(1)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123
(2)离子键没有方向性123
(3)离子键没有饱和性124
(4)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124
1-3离子的特征125
(1)离子的电荷126
(2)离子的电子层构型126
(3)离子半径127
1-4离子晶体132
(1)离子晶体的特性132
(2)离子晶体的类型134
(3)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和晶体构型的关系136
1-5晶格能138
§4-2共价键理论141
2-1价键理论142
(1)共价键的本质143
(2)成键的原理145
(3)共价键的特点146
2-2杂化轨道理论151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152
(2)杂化轨道的类型152
(3)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156
(4)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57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159
2-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9
(2)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一般规则161
(3)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实例164
2-4分子轨道理论166
(1)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66
(2)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类型167
(3)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原则171
(4)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173
(5)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178
2 5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180
(1)键级180
(2)键能181
(3)键长182
(4)键角183
(5)键的极性184
2-6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186
(1)分子晶体186
(2)原子晶体187
3-1金属键的改性共价理论188
§4-3金属键理论188
3-2金属键的能带理论189
3-3金属晶体194
§4-4分子间作用力195
4-1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195
4-2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199
4 3离子的极化201
(1)离子的极化作用203
(2)离子的变形性203
(4)离子极化学说在晶体化学中的应用204
(3)相互极化作用(或附加极化作用)204
4-4氢键205
(1)氢键的形成206
(2)氢键的特点208
(3)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209
第五章 氢和稀有气体213
§5-1氢213
1 1氢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13
(3)独特的键型214
(2)形成共价键214
(1)形成离子键214
1-2氢的成键特征214
1-3氢的性质和用途215
(1)单质氢215
(2)原子氢216
1 4氢的制备217
1-5氢化物218
(1)离子型氢化物218
(2)金属型氢化物220
(3)分子型氢化物221
1-6氢能源222
§5-2稀有气体223
2-1历史的回顾223
2-2通性和用途224
2-3稀有气体在自然界的分布和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226
2-4化合物227
(1)氙的氟化物的合成和性质228
(2)含氧化合物230
(3)其它稀有气体化合物231
2-5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232
(1)杂化轨道法232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33
(3)MO法处理氙化合物的分子结构234
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36
§6-1热力学第一定律236
1-1基本概念236
(1)体系和环境236
(2)状态和状态函数237
(3)过程和途径238
(4)体积功和p-V图239
(5)热力学能241
1-2热力学第一定律242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242
(2)功和热243
1-3可逆途径245
§6-2热化学248
2-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48
(2)恒压反应热249
(1)恒容反应热249
(3)Qp和Qv的关系251
2-2盖斯定律254
(1)热化学方程式254
(2)盖斯定律255
2-3生成热256
(1)生成热的定义257
(2)标准生成热的应用258
2 4燃烧热260
2-5从键能估算反应热261
§6-3化学反应的方向262
3-1反应方向概念262
(1)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262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式263
3-2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264
3 3状态函数熵265
(1)混乱度和微观状态数265
(2)状态函数熵266
(3)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268
(4)对过程熵变情况的估计269
3-4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270
(1)吉布斯自由能判据270
(2)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272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速率279
§7-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79
§7-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82
2-1碰撞理论282
(1)活化配合物285
2-2过渡状态理论285
(2)反应历程-势能图286
§7-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87
3-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87
(1)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87
(2)反应的分子数和反应级数291
(3)速率常数k294
3-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95
3-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99
(1)均相催化300
(2)多相催化301
(3)催化剂的选择性303
第八章化学平衡307
§8-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307
§8-2平衡常数308
2-1经验平衡常数308
2-2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311
2-3标准平衡常数312
2-4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313
§8-3标准平衡常数K?与△rGm?的关系315
3-1化学反应等温式315
3-2△?Gm?、△rGm?和△rGm的关系317
§8-4化学平衡的移动318
4-1浓度对平衡的影响318
4-2压强对平衡的影响319
4-3温度对平衡的影响321
4-4选择合理生产条件的一般原则322
§9-1溶液328
第九章溶液328
1-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29
(1)质量摩尔浓度329
(2)物质的量浓度329
(3)质量分数330
(4)摩尔分数331
(5)体积分数331
1-2溶解度原理331
(1)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333
(2)压强的影响——亨利(Henry)定律334
1-3分配定律335
§9-2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337
2-1蒸气压下降——拉乌尔(Raoult)定律337
2-2沸点升高339
2-3凝固点下降340
2-4渗透压341
2-5依数性的应用342
3-2溶胶345
(1)溶胶的制备和净化345
3-1分散体系345
§9-3溶胶345
(2)溶胶的光学性质347
(3)溶胶的电泳和粒子结构348
3-3溶胶的聚沉和稳定性351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352
(2)电解质混合物的聚沉作用352
(4)溶胶的稳定性353
(3)相互聚沉现象353
3-4高分子溶液354
第十章 电解质溶液359
§10-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360
1-1离子氛和离子强度361
1-2活度和活度系数362
§10-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363
2-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363
(1)解离常数和解离度363
(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367
(1)水的离子积常数369
2-2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369
(2)溶液的pH值370
(3)酸碱指示剂371
2-3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372
2-4缓冲溶液376
§10-3盐的水解378
3-1各种盐的水解379
(1)弱酸强碱盐379
(2)强酸弱碱盐381
(3)弱酸弱碱盐382
(4)弱酸的酸式盐384
3-2影响水解的因素385
(1)平衡常数的影响385
(2)外界条件的影响386
§10-4酸碱理论的发展387
4-1酸碱质子理论387
(1)酸碱定义387
(2)酸碱的强度388
(3)酸碱反应389
(1)酸碱定义392
(2)反应392
4-2酸碱电子理论392
§10-5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394
5-1溶度积和溶解度394
(1)溶度积常数394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397
5-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399
(1)沉淀的生成399
(2)沉淀的溶解400
(3)分步沉淀402
(4)沉淀的转化405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410
§11-1基本概念410
1-1原子价和氧化数410
1-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412
1-3氧化剂和还原剂413
1-4氧化还原电对414
2-1氧化数法415
§1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415
2-2离子-电子法418
§11-3 电极电势421
3-1原电池和电极电势421
(1)原电池421
(2)电极电势423
(3)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424
(4)电极的类型与原电池的表示法428
3-2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431
(1)定性讨论433
3-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433
(2)奈斯特方程434
3-4电极电势的应用441
(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441
(2)求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441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444
§11-4电势图解及其应用447
4-1元素电势图447
4-2氧化态图450
(1)水的热力学稳定区452
4-3 电势-pH图及其应用452
(2)应用456
§11-5 电解458
5-1原电池和电解池458
5-2电解定律460
5-3分解电压461
§11-6化学电源简介463
(二)单位和换算因数470
(一)普通物理常数470
附录470
(三)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79)471
(四)热力学数据(298.15K)473
(五)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98K)490
(六)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1—298K)492
(七)标准电极电势(298K)495
(八)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91—298K)509
第十二章卤素515
§12-1 卤素的通性515
目 录515
元素周期表515
§12-2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520
2-1卤素的成键特征520
2-2卤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521
2-3单质522
2-4卤化氢和氢卤酸531
2-5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536
2-6卤素的氧化物539
2-7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542
2-8拟卤素和拟卤化物549
§12-3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552
3-1含氧酸氧化还原性的周期性553
3-2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强弱的因素554
习题558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560
§13-1氧族元素的通性560
§13-2氧、臭氧563
2-1氧在自然界中的分布563
2-2氧的制备和空气液化564
2-3氧的结构、性质和用途565
2-4臭氧570
2-5氧的成键特征574
2-6氧化物577
§13-3 水580
3-1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580
3-2水的结构581
3-3水的物理性质583
3-4水的状态图586
3-5水的化学性质589
3-6水的污染与净化591
§13-4过氧化氢593
4-1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593
4-2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594
4-3过氧化氢的制备596
§13-5硫和它的化合物598
5-1单质硫598
5-2硫在形成化合物时的价键特征600
5-3硫的氧化态-吉布斯自由能图601
5-4单质硫的制备、性质和用途602
5-5硫化氢和硫化物603
5-6硫属元素的氧化物607
5-7硫属元素的含氧酸612
5-8硫的卤化物626
§13-6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627
6-1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627
6-2氢化物酸性强弱的规律628
6-3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规律631
习题634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637
§14-1氮族元素的通性637
§14-2氮和它的化合物641
2-1氮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641
2-2氮元素的氧化态-吉布斯自由能图643
2-3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单质氮644
2-4氮的氢化物647
2-5氮的含氧化合物659
2-6氮的卤化物669
3-1磷原子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670
§14-3磷和它的化合物670
3-2磷元素的氧化态-吉布斯自由能图672
3-3磷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单质磷673
3-4磷化氢676
3-5磷的含氧化合物678
3-6磷的硫化物689
3-7磷的卤化物690
§14-4砷、锑、铋693
4-1砷、锑、铋的成键特征694
4-3砷、锑、铋的单质695
4-2砷、锑、铋的氧化态-吉布斯自由能图695
4-4砷、锑、铋的氢化物697
4-5砷、锑、铋的氧化物699
4-6砷、锑、铋的三卤化物703
4-7砷、锑、铋的硫化物704
§14-5盐类的热分解707
5-1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类型和规律707
5-2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本质和对某些规律的解释716
习题723
§15-1碳族元素的通性726
第十五章碳族元素726
§15-2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729
2-1碳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729
2-2碳族元素的单质730
2-3氧化物740
2-4含氧酸及其盐745
2-5氢化物754
2-6卤化物和硫化物756
3-1影响水解的因素758
§15-3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758
3-2水解产物的类型762
习题765
第十六章硼族元素767
§16-1硼族元素的通性767
§16-2硼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769
2-1硼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769
2-2硼族元素的单质769
2-3硼的氢化物776
2-4卤化物780
2-5含氧化合物782
§16-3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788
3-1惰性电子对效应788
3-2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790
习题791
第十七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793
§17-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793
§17-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795
2-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795
2-2制备方法简介798
§17-3化合物799
3-1 M+和M2+离子的特征799
3-2氧化物800
3-3氢氧化物803
3-4盐类807
§17-4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811
习题816
§18-1铜族元素818
1-1 通性818
第十八章铜、锌副族818
1-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822
1-3铜族元素的存在和冶炼823
1-4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826
1-5 ⅠB族元素和Ⅰ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840
§18-2锌族元素840
2-1通性840
2-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844
2-3锌、汞的存在和冶炼846
2-4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847
2-5 ⅡB族元素和Ⅱ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853
习题855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858
§19-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858
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858
1-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860
1-3配合物的命名866
1-4配合物的类型867
1-5空间结构与异构现象870
2-1价键理论876
§19-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876
2-2晶体场理论884
§19-3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898
3-1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898
3-2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903
3-3配合平衡的移动914
§19-4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920
4-1在无机化学方面的应用920
4-2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923
4-3配合催化925
4-4生物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927
习题928
第二十章过渡金属(Ⅰ)931
§20-1 引言931
§20-2钛副族932
2-1钛副族概述932
2-2钛的重要化合物935
2-3锆和铪的化合物940
3-1钒副族概述942
§20-3钒副族942
3-2钒的重要化合物945
3-3铌和钽的化合物948
§20-4铬副族950
4-1铬副族概述950
4-2铬的重要化合物956
4-3钼和钨的重要化合物968
§20-5锰副族973
5-1锰副族概述973
5-2氧化数为+7的锰的化合物978
5-3氧化数为+4的锰的化合物981
5-4氧化数为+2的锰的化合物983
§20-6生产实例分析——重铬酸钠的生产985
§20-7无机物的颜色991
7-1物质显色的若干规律991
7-2物质呈色的原因和影响因素995
习题1007
§21-1铁系元素1011
1-1铁系元素概述1011
第二十一章过渡金属(Ⅱ)1011
1-2铁1015
1-3钴和镍1026
§21-2铂系元素1035
2-1铂系元素概述1035
2-2铂和钯的重要化合物1040
§21-3过渡金属的通性1043
3-1过渡金属单质的某些物理性质1043
3-2过渡金属的电离势1046
3-3过渡金属的氧化态及其稳定性1049
3-4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1056
3-5过渡金属离子及化合物的颜色1058
3-6配位场效应对过渡金属离子半径以及热力学1059
性质的影响1059
3-7含有金属-金属键的过渡金属化合物1062
习题1065
第二十二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1068
§22-1引言1068
2-1 镧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电子层结构1069
§22-2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通性1069
2-2镧系收缩1071
2-3镧系元素的氧化态1073
§22-3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1077
3-1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1077
3-2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磁性1078
3-3镧系元素的发光材料1080
§22-4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和镧系金属1081
4-1 氧化数为+3的化合物1081
4-2氧化数为+4和+2的化合物1089
4-3配位化合物1091
4-4镧系金属单质1094
§22-5锕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通性1097
5-1锕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电子层结构1097
5-2锕系元素的氧化态、离子半径和配位数1099
5-3锕系离子的颜色及磁性1104
5-4锕系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1105
§22-6钍和铀的化合物1106
6-1钍的化合物1106
6-2铀的化合物1107
习题1110
第二十三章 原子核化学1112
§23-1历史的回顾1112
§23-2核结构1115
2-1核模型1116
2-2核力1117
2-3核的稳定性1118
2-4质能转换、核的结合能1119
3-1核衰变1123
§23-3核反应1123
3-2原子核衰变的规律1125
3-3诱导核反应1129
§23-4核能的释放1134
4-1核裂变能1135
4-2核聚变能1138
§23-5核化学成就的重要意义1139
5-1揭示了合成新元素的可能性,发展了周期系1139
5-2为获得新能源指明了方向1143
习题1145
§24-1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1147
第二十四章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1147
§24-2生物体中的元素及其生理作用1148
2-1生命元素1148
2-2生物体内元素的生理功能1150
2-3有害元素1152
2-4微量元素和地方病1153
§24-3重要的生物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1155
3-1生物体内的配位体1156
4-1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1162
§24-4铁蛋白和含铁酶1162
4-2铁硫蛋白1166
§24-5铜蛋白1167
§24-6含锌酶1167
§24-7 维生素B12和B12辅酶1169
§24-8钠、钾、钙的生物功能1172
8-1钠、钾的生物功能1172
8-2钙的生物功能——“信使”作用1173
问题1174
索引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