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仲裁权研究 仲裁之程序公正与权利保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乔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341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仲裁权研究 仲裁之程序公正与权利保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仲裁权研究之价值1
一、社会冲突与仲裁机制1
二、仲裁权与仲裁制度的整体性5
三、仲裁权研究之价值6
第二章 仲裁权概念的法律界定10
第一节 仲裁权的涵义10
一、仲裁权的概念10
二、仲裁权的特征15
三、仲裁权的构成16
四、仲裁权的功能21
第二节 仲裁权的界限确定22
一、仲裁权与审判权(民事审判权)22
二、仲裁权与行政权24
三、仲裁权与调解权26
四、仲裁权与仲裁事务管理权27
第三节 仲裁权的法律属性28
一、对仲裁权法律属性的争论28
二、影响仲裁权法律属性确定的因素35
三、对仲裁权法律属性的再认识38
第三章 仲裁权的主体——仲裁庭44
第一节 仲裁权主体的形成规则44
一、非平衡性形成规则44
二、仲裁庭的形成方式47
第二节 仲裁员资格51
一、法律对仲裁员资格的一般要求51
二、法律对仲裁员资格的特殊要求53
第三节 仲裁权主体的公正性保障57
一、仲裁员自身的公正性约束57
二、对仲裁员的异议及仲裁员的回避60
三、仲裁员的更替66
第四章 仲裁权的产生基础——仲裁协议69
第一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仲裁协议69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及其扩展69
二、仲裁意思自治的体现71
三、仲裁意思自治的非绝对性原则76
第二节 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78
一、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应是合格的签约主体79
二、当事人仲裁的意思表示真实83
三、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具有法律规定的可仲裁性84
四、仲裁协议的内容合法86
五、仲裁协议应具有法定形式87
第三节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94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94
二、仲裁事项98
三、仲裁机构与仲裁地点99
四、仲裁规则109
五、仲裁裁决的效力111
第四节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113
一、仲裁条款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依据113
二、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适用116
第五节 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认定130
一、仲裁协议的效力130
二、仲裁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132
第五章 仲裁权的取得——仲裁管辖权143
第一节 仲裁管辖权的界定143
一、仲裁管辖权与法院管辖权143
二、仲裁管辖权与仲裁机构受理权145
三、不同仲裁规则下的仲裁管辖权148
第二节 仲裁管辖权的取得155
一、当事人授权155
二、法律授权160
三、当事人授权与法律授权的冲突与协调162
第三节 仲裁管辖权异议164
一、对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的异议164
二、对仲裁机构及仲裁庭的异议168
三、对仲裁庭受理范围的异议170
四、对仲裁管辖权异议权利的放弃173
第四节 对仲裁庭仲裁管辖权的认定180
一、各国对仲裁管辖权异议的认定180
二、仲裁庭对仲裁管辖权异议的决定权184
第六章 仲裁权的行使——程序与运作195
第一节 仲裁权行使的法律意义195
一、仲裁权行使的含义及特点195
二、仲裁权行使的依据197
三、仲裁权行使的原则201
四、仲裁权行使的方式204
第二节 仲裁权行使的过程分析206
一、仲裁权行使的基本模式206
二、仲裁权行使过程中的司法支持与协助211
三、仲裁庭对具体仲裁权的运作218
四、仲裁庭不当行使仲裁权及其救济232
第三节 仲裁权行使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242
一、仲裁当事人的变更问题242
二、“第三人”问题247
三、合并仲裁问题255
四、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的相关法律问题259
第七章 仲裁权的监督——合法与公正的保障264
第一节 构筑仲裁权监督机制的基础264
一、仲裁权监督的哲学基础和法理依据265
二、仲裁制度本身的局限性266
三、社会现实的需要267
第二节 各国司法对仲裁权的监督268
一、各国司法对仲裁权监督的立法与实践268
二、司法对仲裁权监督的发展趋势275
第三节 我国仲裁权监督体制289
一、我国仲裁权监督体系289
二、我国对仲裁权司法监督的形式291
三、对我国仲裁权监督体制的思考295
第八章 仲裁权的实现——仲裁的目的与价值313
第一节 仲裁权实现的法律意义313
一、仲裁权实现的法律内涵313
二、仲裁权实现的特征和途径315
三、仲裁权实现的法律依据317
第二节 仲裁权的自觉实现与强制实现321
一、仲裁权的自觉实现321
二、仲裁权的强制实现322
三、仲裁权的自觉实现到强制实现的转化328
四、和解在仲裁权实现中的意义330
第三节 仲裁权实现的障碍因素333
一、当事人授权瑕疵333
二、仲裁员的素质及其独立性与公正性338
三、仲裁庭权力的限制339
四、仲裁庭行使仲裁权时的外部干扰340
第四节 仲裁权实现的保障341
一、法律保障341
二、程序保障343
三、司法保障347
第九章 余论——完善我国仲裁权理论之法律思考351
一、确定仲裁理论的核心问题352
二、关于仲裁机制的完善353
三、仲裁授权理论的完善353
四、仲裁权行使理论的完善357
五、仲裁权公正性保障理论的完善360
主要参考书目362
英文前言368
后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