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菌学实习提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细菌学实习提要
  • (日)佐藤秀三编;祖照基译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7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细菌学实习提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实习室中之注意1

第二章 玻璃器之清洁法3

第三章 灭菌法4

第四章 消毒法7

第五章 培养基制法总论9

第一节 一般知识9

第二节 培养基之氢离子浓度及其修正法10

第三节 培养基之灭菌法15

第四节 培养基之保存法19

第六章 培养基制法各论20

第一节 普通培养基20

第二节 特殊培养基24

第七章 细菌之培养法37

第一节 需气性菌分离培养法37

第二节 需气性菌之纯培养法39

第三节 厌气性培养法41

第八章 增菌法44

第一节 用特殊培养法之增菌法44

第二节 通过动物体之增菌法44

第九章 显微镜检查法47

第一节 显微镜之构造及各部位之名称47

第二节 显微镜之使用法48

第三节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49

第十章 细菌之染色法52

第一节 普通染色法(单纯染色法)52

第二节特殊染色法53

第十一章 细菌数量测定法62

第一节 直接计算法62

第二节 培养计算法(计算菌集落之方法)63

第三节 溷浊度比较法63

第十二章鉴别用之细菌新陈代谢作用检查法64

第一节 色素之产生64

第二节 毒素之产生65

第三节 氧化酵素之产生65

第四节 糖类分解作用66

第五节 对于蛋白质及氨基酸之作用70

第十三章 动物实验75

第一节 动物实验之目的及动物之选择75

第二节 实验动物之饲养法76

第三节 动物实验上必需之器具及药品82

第四节 注射法及采血法82

第五节 血清及血球之采取法及其保存法88

第六节 动物解剖法89

第七节 动物实验上之注意90

第十四章 免疫反应92

第一节 家兔免疫血清制造法92

第二节 凝集反应95

第三节Castel lani氏凝集素吸收试验96

第四节 沈降反应97

第五节 溶菌现象98

第六节 过敏症99

第十五章 梅毒血清诊断法101

第一节Wassermann氏反应(Browning氏法)101

第二节 村田氏梅毒血清沈降反应106

第三节Sachs-G eorgi氏反应109

第四节Sachs-Witebsky氏反应110

第五节Meinicke氏溷浊反应110

第六节Kahn氏试验法111

第七节Muller氏圆球反应112

第十六章 菌解素115

第一节 菌解素之采取法115

第二节 菌解素之增强法116

第三节 菌解素之证明法117

第四节 菌解素之贮藏119

第十七章 水及空气之细菌学检查法120

第一节 水之细菌学检查法120

第二节 空气之细菌学检查法123

第三节 牛乳之细菌学检查法123

第十八章 细菌学实习上之化学技术124

第一节 主要之量器及其使用法124

第二节 秤量法127

第三节 液体比重测定法128

第四节 溶液之调制法128

第十九章 细菌滤过器及其使用法133

第二十章 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类139

(一)链球菌139

(二)葡萄状球菌141

(三)肺炎双球菌141

(四)淋菌142

(五)脑膜炎球菌143

(六)卡他球菌143

(七)炭疽菌144

(八)枯草菌144

(九)破伤风菌145

(一○)恶性水肿杆菌146

(一一)肉毒杆菌147

(一二)产气荚膜杆菌147

(一三)溶组织杆菌149

(一四)伤寒菌149

(一五)副伤寒菌甲150

(一六)副伤寒菌乙151

(一七)志贺赤痢菌152

(一八)副赤痢杆菌152

(一九)普通大肠菌153

(二○)副大肠菌154

(二一)产气乳杆菌155

(二二)鼠疫菌156

(二三)鸡霍乱菌156

(二四)流行性感冒菌157

(二五)百日咳菌157

(二六)Ducrey氏杆菌(软性下疳杆菌)158

(二七)米利他热菌158

(二八)白喉杆菌159

(二九)鼻疽菌160

(三○)人结核菌161

(三一)牛结核菌161

(三二)鸟结核菌162

(三三)癞菌162

(三四)变形菌162

(三五)绿脓菌163

(三六)灵菌164

(三七)豕霍乱菌165

(三八)Bang氏流产菌166

(三九)豕流产菌166

(四○)鹦鹉热菌167

(四一)亚替氏菌168

(四二)白痢菌168

(四三)霍乱弧菌169

(四四)梅毒螺旋体170

(四五)回归热螺旋体171

(四六)Novyi氏螺旋体171

(四七)Vincenti氏螺旋体171

(四八)Weil氏病(出血性黄疽)螺旋体171

(附)鼠咬症螺旋体1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