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的馈赠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 史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的馈赠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 史学卷
  •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572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汉学 史学(地点: 中国) 汉学 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的馈赠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 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开幕辞 袁行霈1

在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陈佳洱4

在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费孝通6

在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罗杰伟8

在汉学研究国际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张岱年9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闭幕献辞 王叔岷10

这次会议给了我们一个挑战 包弼德11

祝北京大学继续发挥汉学研究的核心作用 平山久雄12

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介绍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提要) 吴同瑞14

世纪的盛会--记北京大学汉学研究国际会议 傅刚17

中国文化流向印度(提要) 季羡林21

中国传统文化与未来世界 何兹全22

慕庐述学 王叔岷27

满学研究中几个问题 王钟翰32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 赵靖40

治学经验举隅 姚秀彦57

对宇文周和关陇集团的再认识 黄永年62

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提要) 田余庆69

应劭“汉改邮为置”说辨证 张传玺72

论“文明”的含义以及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提要) 孙森80

我所认识的钱宾四先生 韩复智83

《十一家注〈孙子〉》献疑--兼谈英日译本中的一些问题 刘桂生101

中国2500年以来的“清议” 何佑森110

填补中国科举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宋登科记考》的编撰(提要) 傅璇琮 龚延明116

《无圈点老档》及其乾隆钞本名称诠释 阎崇年120

陈寅恪先生的宋代观 王水熙134

韩国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之现状及展望(提要) 金烨143

隋唐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提要) 吴宗国145

《贞观政要》之日本流传与其影响 池田 温147

近五十年香港地区之明史研究 赵令扬150

对德中两国跨文化关系史研究的反思 费路152

竹筏“东亚地中海号”黄海漂流的意义和中韩交流史研究课题 曹永禄159

20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 陈高华162

元代蒙古、色目士人层的形成与发展 萧启庆168

换一个角度看11至17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问题 郑学檬184

出子出公考 佐竹靖彦187

台湾台南成功大学汉学研究概况 黄耀能196

俄国粟特研究对汉学的意义 姜伯勤201

试论中国数学发展与皇朝盛衰以及外来影响的关系(提要) 陈方正209

史学的艺术之境--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提要) 刘梦溪210

中国古代名城的传统文化透视(提要) 于希贤213

韩国近五十年来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试论建立独创性的东亚历史体系 朴元熇214

清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地方事务之烦难 魏丕信222

八旗满洲旗分佐领内高丽姓氏 徐凯226

蒙元史研究与中西学术会通 陈得芝238

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学--国学的推陈与出新(提要) 葛剑雄246

20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舆图 李孝聪248

“清、慎、勤”--为官第一箴言 张希清259

唐宋变迁重探(提要) 包弼德264

试论宋代“祖宗之法”的提出及其对北宋政局的影响(提要) 邓小南266

中国法制史学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提要) 张建国269

两幅宋代“一行山河图”及僧一行的地理观念 唐晓峰272

我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提要) 陈学霖276

宋代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楼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 黄宽重280

论清初满汉融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 赵杰305

柏林汉学的历史和现状 罗梅君311

中国古代的预言与正统--我对史料批判的看法 平势隆郎316

隋代阶官制度的变化--兼论唐代阶官体系上承北周(提要) 阎步克326

法国远东学院与汉学 蓝克利329

北京大学与早期敦煌学研究 荣新江333

出席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学者名录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