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现代刮痧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现代刮痧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32823909.jpg)
- 孔垂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433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刮搓疗法 刮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现代刮痧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刮痧疗法的起源和发展1
一、传统刮痧1
第一章 刮痧基本知识及其实施方法1
二、现代刮痧4
第二节 刮痧疗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现状5
第三节 痧的现象及其临床指导意义7
一、传统认识7
二、现代认识8
三、临床指导意义9
第四节 刮拭方法及刮拭后的反应12
一、持板方法13
二、刮拭方法13
三、补泻手法14
四、刮拭要领15
五、刮拭后的反应16
一、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17
第五节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17
二、整体刮拭的顺序25
三、实施刮痧治疗的步骤25
第六节 刮痧手法的具体运用26
一、各种手法的具体运用26
二、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26
第七节 刮痧适应症、慎用症与禁忌症及注意事项27
一、适应症27
二、慎用症与禁忌症28
三、注意事项28
第二章 现代刮痧疗法的理论基础知识32
第一节 脏腑学说32
一、五脏32
二、六腑44
二、经络内容49
第二节 经络学说基本知识49
一、经络功能49
三、十二经脉名称51
四、十二经脉走向51
五、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1
六、经络各论51
七、经络的临床应用67
第三节 腧穴学基本知识70
一、腧穴的作用71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71
三、腧穴的分类74
四、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75
五、特定穴的应用75
六、经络刮痧常用经穴80
第四节 全息刮痧选区理论基础知识103
二、生物全息现象及其原理104
一、什么叫全息刮痧法104
三、全息穴区和同名器官之间的联系105
四、全息刮痧选区各论107
五、全息刮痧选区取穴治疗原则129
第五节 病因发病学说概要132
一、六淫132
二、疠气137
三、七情内伤138
四、饮食劳逸140
五、外伤142
六、痰饮、瘀血143
七、内、外环境与发病146
第六节 四诊概要148
一、望诊149
三、问诊152
二、闻诊152
四、切诊155
第七节 中医简易眼诊157
一、观眼识病的理论依据157
二、眼区的划分及与脏腑的通连158
三、络脉的形色159
四、观察方法161
五、观眼识病的临床意义162
六、观眼心悟162
第三章 刮痧治病、保健机制、临床作用及与其他疗法的关系163
第一节 现代刮痧法的治病、保健机制和临床作用163
一、治病、保健机制164
二、临床作用167
第二节 现代刮痧法与其他疗法的关系169
一、药物治疗与食品调理*169
第三节 提高刮痧疗效的要素170
二、针灸、推拿、拔罐术170
三、理疗170
一、选经配穴与疗效的关系171
二、补泻手法与疗效的关系171
三、刮拭顺序规律、范围与疗效的关系172
四、交替变换刮拭部位、手法与疗效的关系172
五、室温与疗效的关系173
六、坚持治疗与疗效的关系173
七、配合治疗与疗效的关系174
八、综合调养与疗效的关系174
第四节 重视预防医学,祛除慢性痼疾175
一、为何重视预防医学175
二、预防医学探讨健康的三大要素176
三、现代刮痧法的整体医疗保健观184
一、辨证精186
第一节 刮痧六要186
第四章 刮痧要旨186
二、取经准187
三、手法明187
四、善妙用187
五、病适应188
六、贵于恒188
第二节 刮痧选穴、配穴准则189
一、虚实189
二、病因191
三、病机、病位192
五、同经相应取穴法193
六、常用配穴法194
第三节 刮痧治疗原则195
一、表里196
三、虚实197
二、寒热197
四、阴阳198
第四节 刮痧十二字真诀199
第五章 刮痧治疗各科病症图解202
第一节 内科202
一、感冒202
二、支气管炎204
三、支气管哮喘205
四、肺气肿206
五、细菌性肺炎207
六、脑动脉硬化208
七、高血压病210
八、低血压211
九、中风后遗症——偏瘫212
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3
十一、心绞痛215
十二、胃脘痛216
十三、急性胃炎217
十四、慢性胃炎218
十五、胃痉挛219
十六、胃神经官能症220
十七、胃下垂221
十八、隔肌痉挛223
十九、慢性腹泻224
二十、胆囊炎225
二十一、胆绞痛226
二十二、胰腺炎227
二十三、慢性肝炎228
二十四、慢性阑尾炎229
二十五、便秘231
二十六、神经衰弱232
二十七、神经官能症233
二十八、精神分裂症(癫狂)234
二十九、癫癎235
三十、酒精中毒236
三十一、脑外伤后综合征237
三十二、颜面神经麻痹(面瘫)239
三十三、三叉神经痛240
三十四、桡神经麻痹241
三十五、尺神经麻痹242
三十六、肋间神经痛243
三十七、坐骨神经痛244
三十八、尿频、尿失禁245
三十九、膀胱炎及尿道炎246
四十、急性前列腺炎248
四十一、慢性前列性腺炎249
四十二、糖尿病250
四十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51
四十四、甲状腺机能减退症252
四十五、甲状腺腺瘤253
第二节 外科255
一、颈椎病255
二、落枕256
三、颈部肌肉扭伤257
四、强直性脊柱炎258
五、肩关节周围炎259
六、网球肘(肱骨外上踝炎)261
七、腱鞘囊肿262
八、掌指指间关节扭挫伤263
九、单纯下肢静脉曲张264
十、慢性腰痛265
十一、腰椎间盘脱出症266
十二、腰肌劳损267
十三、急性腰扭伤268
十四、髌骨软化症270
十五、风湿性关节炎271
十六、足跟痛272
十七、脱肛273
十八、痔疮274
第三节 妇科276
一、乳腺增生病276
二、乳腺炎277
三、月经不调278
四、痛经279
五、经行情志异常280
六、经行头痛282
七、经行乳房胀痛283
八、经行泄泻284
九、盆腔炎285
十、不孕症286
十一、白带287
十二、外阴瘙痒288
十三、产后尿潴留290
十四、产后尿失禁291
十五、产后便秘292
十六、产后腹痛293
十七、产后恶露不绝294
十八、乳汁不足295
十九、回乳296
第四节 儿科297
一、惊厥297
二、小儿麻痹症298
三、小儿麻痹后遗症——上肢麻痹299
四、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麻痹301
五、小儿夜啼302
六、小儿支气管肺炎303
七、小儿流涎症304
八、吐乳305
九、厌食306
十、小儿营养不良307
十一、小儿遗尿309
十二、小儿尿路感染310
十三、小儿泄泻311
第五节 皮肤科312
一、雀斑312
二、黄褐斑313
三、痤疮315
四、荨麻疹316
五、急性湿疹317
六、慢性湿疹318
七、药物性皮炎319
八、神经性皮炎320
九、银屑病322
十、单纯性疱疹323
十一、带状疱疹324
十二、瘙痒症325
十三、冻疮326
十四、阴囊湿疹327
第六节 五官科329
一、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329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0
三、耳鸣331
四、耳聋332
五、耳源性眩晕(美尼尔病)333
六、鼻出血334
七、过敏性鼻炎335
八、慢性鼻炎337
九、慢性鼻窦炎338
十、梅核气339
十一、急性扁桃体炎340
十二、慢性扁桃体炎341
十三、失音342
十四、牙髓炎344
十五、牙周炎345
十六、复发性口腔溃疡346
十七、鹅口疮347
十八、白内障348
十九、假性近视349
二十、迎风流泪症350
二十一、急性结膜炎352
附录1 保健刮痧法354
附录2 常见病症用药简介363
主要参考文献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