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8/32811321.jpg)
- 郭德宏主编;郭德宏,刘晶芳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4876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6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文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党的创立和国共合作的大革命(1919年5月—1927年7月)3
一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迁3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经济和政治3
中国早期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5
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0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1
上海临时中央和各地党组织的建立26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2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人运动的高潮36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41
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党内合作”的确立42
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形成48
国共合作后的革命新局面52
四 反帝大风暴的兴起和北伐的胜利进军59
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风暴的掀起60
北伐的酝酿和出师63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67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71
五 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77
对革命性质和前途问题的认识77
对资产阶级和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81
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86
对军事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初步认识89
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92
从“三二○”到“四一二”的反共逆流93
从共产国际到中共中央的右倾退让97
武汉政府的危机和大革命的失败101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与沉痛教训104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曲折发展(1927年8月—1937年7月)111
七 八七会议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11
中共中央的改组和应付大革命失败的对策111
八七会议与革命总方针的制定113
三大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116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21
八 六大前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132
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革命认识的曲折132
六大对中国革命认识的新进展和局限136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143
九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49
中国的国情和形势决定革命必须走自己的路149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152
以农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156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系统阐述162
十 土地革命的开展169
土地革命的兴起169
土地所有权问题的解决178
对待富农政策的演变182
十一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建设188
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88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7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201
十二 白区斗争的发展与曲折207
各地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207
六大后党在城市的艰苦斗争211
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文化反“围剿”216
“左”倾错误的危害219
十三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危害及经验教训226
王明的上台226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对根据地的危害232
一再犯“左”倾错误的原因与教训238
十四 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240
长征初期的失利与觉醒240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内容244
红军长征的胜利250
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254
十五 政治路线的转变25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259
“左”倾土地政策的纠正262
党在国统区工作的转变26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广泛开展269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73
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279
十六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战的路线方针279
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79
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284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287
持久战的战略指导思想292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战略地位的变化296
十七 敌后战场的开辟、坚持与发展296
敌后战场的巩固和发展301
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与恢复扩大304
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309
十八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314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314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318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326
十九 建设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337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338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34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349
二十 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斗争356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克服党内右倾错误356
推动国共“长期合作”的努力361
反对国民党磨擦活动的斗争366
中央领导层的整风学习374
二十一 延安整风运动374
全党普遍的整风382
抢救运动388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392
二十二 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人民的斗争396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96
“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和民主运动的高涨401
沦陷区人民的斗争406
中国共产党在战时的外交方针413
二十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413
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418
广泛的民间外交活动和与美国官方的关系424
二十四 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434
七大的酝酿和筹备434
七大的召开和历史功绩437
敌后战场的反攻作战448
大反攻阶段的到来和抗日战争的胜利45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1945年8月—1949年10月)457
二十五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457
和平民主方针的提出457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464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制定与实施473
维护各项协议的斗争477
二十六 革命战争形势的历史性转变483
内战的爆发和党的反击方针483
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486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493
二十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501
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和土地改革的开展501
“左”倾错误的产生及纠正507
土改政策和策略的发展和完善510
二十八 第二条战线518
党在国统区斗争的方针518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522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广泛开展527
二十九 震撼世界的大决战533
战略决战的决策533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537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544
三十 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47
创建新中国的理论政策和组织准备547
新政协的筹备、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55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