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奚旦立,刘秀英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1975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1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1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2
一、环境分析和环境监测2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3
三、监测技术概述4
第三节 环境保护标准5
一、环保标准的分类和作用5
二、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6
三、水质标准7
四、大气标准12
五、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16
复习题和习题16
第二章 水质污染监测17
第一节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17
一、水质污染监测的目的和对象17
二、水质污染监测项目18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18
一、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8
二、水样的采集20
三、水样保存的一般方法24
四、水样的预处理25
第三节 物理性质的测定31
一、温度31
二、颜色32
三、残渣35
四、电导率37
五、浊度38
第四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38
一、测定方法的选择39
二、重金属的测定40
第五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45
一、酸度和碱度45
二、pH值45
三、氰化物46
四、氟化物49
五、硫化物51
六、氨氮(NH3-N)53
七、溶解氧(DO)54
八、砷55
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57
一、化学需氧量(COD)57
二、生化需氧量(BOD)59
三、总需氧量和总有机碳62
四、挥发酚63
五、油类65
第七节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67
一、活性污泥的性质67
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67
第八节 水质污染的生物学评价68
一、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68
二、河流污染的生物学评价69
三、生物测试74
四、细菌学检验75
复习题和习题77
第三章 大气污染监测79
第一节 大气及大气污染物79
一、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79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80
三、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81
四、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和项目83
第二节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84
一、采样点的布置84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86
三、采样方法和仪器87
四、采样效率93
五、气样体积的换算与测定结果的表示94
第三节 粒子状污染物的测定95
一、自然降尘量的测定96
二、飘尘的测定97
第四节 分子状污染物的测定108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108
二、氮氧化物的测定114
三、一氧化碳的测定116
四、总氧化剂和臭氧的测定119
第五节 烟道气的测定121
一、测定位置和测定数目的确定121
二、烟气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122
三、烟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126
四、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127
五、烟气组分的测定130
第六节 标准气样的配制133
一、标准气的产生133
二、静态配气法133
三、动态配气法136
第七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138
一、植物受害过程和植物监测依据138
二、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139
三、植物监测方法140
复习题和习题141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143
第一节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43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43
第三节 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145
一、水分含量145
二、pH值145
三、总汞146
四、镉146
五、铬147
六、铅148
七、氰化物148
八、砷149
第四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150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150
二、吸入毒性试验152
三、口服毒性试验153
四、鱼类毒性试验154
五、有害固体废物的水溶性试验和渗漏模型试验157
复习题和习题157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158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本底值158
一、土壤的组成158
二、土壤本底值160
第二节 土壤污染监测160
一、土壤监测项目161
二、土壤监测的特点161
三、土壤样品的采集163
四、土壤样品的制备165
五、土壤污染测定166
复习题和习题169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170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170
一、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170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171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72
一、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72
二、动物样品的收集和制备174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74
一、消解和灰化174
二、提取和分离175
三、浓缩177
复习题和习题177
第七章 噪声污染监测178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178
第二节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178
一、声音的产生、频率、波长和声速178
二、声功率、声强和声压179
三、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179
四、噪声的叠加和相减180
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182
一、响度和响度级182
二、计权声级183
三、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184
四、噪声的频谱分析186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187
第五节 噪声标淮189
第六节 噪声监测192
一、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192
二、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方法197
三、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199
复习题和习题202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204
第一节 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204
一、放射性204
二、放射性核衰变形式204
三、放射性的度量单位206
第二节 放射性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207
一、放射性的来源207
二、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210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211
一、我国环境放射性基本标准211
二、我国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和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212
三、一些国家和机构发布的有关环境放射性基本标准212
第四节 放射性监测213
一、放射性样品的采集213
二、放射性监测214
复习题和习题216
第九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217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217
第二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218
一、实验用水218
二、试剂与试液220
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221
第三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222
一、基本概念222
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227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233
四、直线相关和回归234
第四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237
一、名词解释237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239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247
第五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249
一、标准分析方法249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250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250
第六节 环境标准物质252
一、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252
二、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水样的制备254
第七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256
一、质量保证检查单256
二、环境质量图257
复习题和习题261
第十章 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263
第一节 简易监测方法263
一、检气管法263
二、试纸比色法与溶液快速法268
三、固体电解质原电池型检测器269
四、气敏传感器检测器270
第二节 自动监测系统271
一、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72
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73
三、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75
第三节 遥感技术及应用276
一、相关光谱法及其应用276
二、红外遥感及应用277
复习题和习题278
实验部分279
实验一 废水悬浮物和浊度的测定279
一、悬浮性固体的测定279
二、浊度280
实验二 色度的测定281
一、铂钴比色法281
二、有色废水颜色的测定及研究(三刺激值法)282
实验三 氨氮的测定284
一、纳氏试剂比色法284
二、氨离子选择电极法286
实验四 水中氰化物的测定288
实验五 水中铬的测定291
实验六 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293
实验七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297
实验八 废水中酚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99
实验九 大肠菌群的测定(发酵法)301
实验十 污水中油的测定307
实验十一 总悬浮微粒的测定310
实验十二 二氧化硫的测定312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312
二、钍试剂比色法315
实验十三 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317
实验十四 烟气中硫酸雾的测定(中和滴定法)319
实验十五 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1
实验十六 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323
实验十七 环境噪声监测324
实验十八 工业废渣渗漏模型试验326
附录327
附录一 渔业水域水质标准(摘自TJ35-79)327
附录二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摘自TJ24-79)328
附录三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意见征求稿节录)328
附录四 海水水质标准(摘自GB3097-82)329
附录五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摘自TJ36-79)330
附录六 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摘自GBJ4-73)331
附录七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摘自GB4284-84)333
附录八 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334
附录九 日本环境水质标准(1971年12月28日)336
附录十 日本排水标准(1971年7月21日)338
附录十一 不同的噪声声级所允许暴露时间(美国)338
附录十二 对生活饮用水和文化生活用水点水体中水的成分和水质总要求(苏联)339
附录十三 常用名词的缩写及中英文对照340
参考文献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