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发展与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发展与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230628.jpg)
- 张明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999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区域发展-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发展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区域发展1
区域发展理论演进的纵向考察 1
一、农业区域发展理论1
二、工业区域发展理论4
三、中心地发展理论5
四、区域产业关联发展理论7
五、区域增长极理论7
六、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9
七、现代区域经济运行与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10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因素 11
一、自然资源因素11
二、人口资源因素14
三、社会资源因素15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16
一、区域发展利益规律17
二、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17
三、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19
四、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21
五、区域周期性波动发展规律23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与选择 25
一、世界发展大趋势25
二、区域发展模式比较26
三、区域发展模式选择29
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31
一、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意义32
二、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应该分类建设34
三、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科技创新36
四、促使先进制造业基地向技术链高端拓展38
五、提高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竞争力39
六、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全球化发展战略44
制造业链式化转移探索 49
一、按照价值链进行的制造业转移49
二、按照供应链进行的制造业转移51
三、按照生产链进行的制造业转移52
培育区域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案例分析 55
一、形成向区域龙头企业倾斜的发展政策56
二、加强区域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57
三、提高区域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59
四、完善以区域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集群结构59
信息化带动区域工业化 60
一、信息化的内涵60
二、信息化拓宽工业化的新空间63
三、信息化推动高新技术和新兴工业发展65
四、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67
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分析 70
一、企业之间的溢出效应70
二、家庭之间的溢出效应71
三、公共经济的溢出效应71
四、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73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机理分析 74
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行特征74
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过程出现的拐点78
三、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的内部制衡系统80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思索 84
一、大力培育植根于当地的制造业84
二、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潜力88
三、不断拓宽招商引资空间90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案例分析 92
一、确立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93
二、增强园林生态城市的经济势能94
三、挖掘有利于园林生态城市发展的特色经济优势97
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 98
一、慎重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99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99
三、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00
四、形成综合能力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01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资产管理101
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102
一、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消除户口壁垒103
二、统一城乡财政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104
三、统一城乡税收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107
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08
第二篇 区域开发111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111
一、经济区的内涵112
二、经济区的类型112
三、划分综合经济区的一般原则114
四、划分综合经济区的具体原则115
五、划分经济区的指标117
六、划分经济区的实践118
我国古代农村土地开发思想管窥 120
一、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分类120
二、依据农村土地区位差别核定税收数量121
三、根据农村土地的区位特点建造农田121
四、以农村耕地为基础建立国家行政区125
韦伯工业布局论的结构考察 125
一、韦伯的运费最小工业布局论126
二、韦伯的劳动力费用最小工业布局论127
三、韦伯的工业集聚布局论128
四、产业布局指向论129
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对策 130
一、区域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130
二、区域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的原因131
三、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对策132
西部大开发应致力于发展区域主导产业 134
一、准确选定西部各区域的主导产业135
二、以名牌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136
三、扶持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产品档次136
四、形成有利于主导产业成长的新型银企关系137
五、努力争取骨干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137
六、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主导产业培育137
西部大开发应突破资本瓶颈制约 139
一、铸造有理性的资本市场主体139
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筹资功能140
三、用活社会保障基金141
四、大胆采用BOT引资方式142
五、吸引带有援助性质的国外长期低息贷款142
六、开辟西部证券市场吸引外资143
七、提高固定资本周转速度143
八、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144
山区丘陵土特产资源开发 144
一、土特产作物的历史和现状144
二、土特产作物的经济效益147
三、土特产作物发展缓慢的原因150
四、对发展土特产作物的几点建议152
地级市外贸资源开发 154
一、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效益155
二、实现出口企业的规模效益157
三、推进外贸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158
山区竹类资源开发 159
一、发展竹制品加工业的优势160
二、增强竹制品竞争力的现行措施162
三、提高竹制品竞争力的长远策略164
港口资源开发 167
一、突出重点,分类开发,形成大中小港口功能配套互补的组合群167
二、开辟沿海公路,沟通江海航道,充分发挥三大港口群的整体优势171
三、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加速发展三大海湾港口城镇经济173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177
一、滩涂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177
二、提高滩涂水产养殖资源开发效益的措施181
三、提高新围涂地农用垦殖资源开发效益的对策185
国外能源开发 188
一、化石燃料发电领域的新成果189
二、氢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190
三、太阳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193
四、风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196
五、波浪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197
六、核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198
七、生物质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199
八、电池开发领域的新成果204
九、其他能源开发领域的新成果205
第三篇 区域创新209
国外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 209
一、超级大国——美国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209
二、主要工业国(除美国)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211
三、新兴工业国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212
美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管窥 213
一、哈佛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213
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214
三、耶鲁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214
四、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215
五、加州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216
六、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216
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考察 217
一、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18
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18
三、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19
四、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20
五、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20
六、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21
七、林肯实验室的创新实力222
日本运用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创新 223
一、制订实施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23
二、制订实施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24
三、制订实施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26
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227
一、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227
二、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228
三、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28
四、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229
五、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229
六、德国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的启示230
意大利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 231
一、意大利创新活动的强项与弱项232
二、意大利建立和完善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体系232
三、意大利近年运用政策推进创新活动的成效234
俄罗斯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 238
一、奠定创新政策体系的法律基础238
二、围绕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制订科技计划238
三、俄罗斯近年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的主要成效239
瑞典高效的创新政策运行机制揭秘 242
一、建立和健全创新政策体系242
二、完善创新政策的实施机制244
三、运用政策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246
韩国从引进技术走向自主创新 248
一、引进模仿阶段249
二、消化吸收阶段249
三、自主创新阶段251
新加坡促进创新活动的主要对策 255
一、借助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256
二、建设科技园为创新活动提供优越环境258
三、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研发实力260
以色列高效的创新运行机制探索 262
一、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宏观管理机制263
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发机构264
三、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科技计划体系267
审视我国科技信用缺失现象 270
一、科技成果研究过程的信用缺失现象271
二、科技成果开发过程的信用缺失现象274
三、科技成果转让过程的信用缺失现象276
我国科技项目失信行为与治理对策 279
一、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失信现象279
二、治理科技项目失信行为的措施282
我国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纵向考察 285
一、科学基金领域构筑阻挡不端行为的“三道大坝”285
二、科技部牵头制定规范科技人员行为的政策法规286
三、提出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289
四、展望与结论291
我国巩固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律基础 292
一、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写入法律292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293
三、通过宽容失败和强调诚信来鼓励创新295
四、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296
五、加强科学技术资源共享制度297
六、支持农业基础科技研究298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对策研究 299
一、健全商标保护制度的主要对策299
二、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的主要对策302
三、推进著作权保护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304
四、做好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306
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背景下的人才队伍建设 307
一、人才短缺是影响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307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相关人才308
三、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309
台州建设促进创新活动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 313
一、为壮大民营企业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313
二、为壮大主导产业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318
三、为壮大区域竞争力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323
台州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取得的成效 327
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迅速增多327
二、品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327
三、研发组织系统进一步完善328
四、民营企业集群不断壮大329
五、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36
推进台州区域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的措施 338
一、出台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统领性政策339
二、形成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系统性政策340
三、制定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多样性政策340
四、探索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交替性政策341
作者主要相关论著 343
一、主要相关著作343
二、主要相关论文343
主要参考文献 347
一、中文参考文献347
二、外文参考文献353
后记——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与这本书 355
一、学科发展研究形成的特色355
二、学科队伍建设的成效357
三、教学工作成效357
四、科研工作成效358
五、实验室、图书资料建设成效359
六、多渠道争取学科经费及使用情况359
七、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经验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