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1.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

1.1.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简史1

1.1.2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性——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3

1.1.3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4

1.1.4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8

1.2多电子原子结构13

1.2.1屏蔽效应与多电子原子中的轨道能级顺序13

1.2.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6

1.2.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19

1.3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21

1.3.1原子半径21

1.3.2电离能22

1.3.3电子亲合能(势)23

1.3.4电负性(X)24

综合练习25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1

2.1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31

2.1.1键能32

2.1.2键长33

2.1.3键角34

2.1.4键的极性34

2.1.5分子的极性34

2.2化学键理论36

2.2.1离子键理论36

2.2.2价键理论37

2.2.3分子轨道理论40

2.3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45

2.3.1杂化轨道理论45

2.3.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49

2.4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52

2.4.1分子间作用力53

2.4.2氢键54

2.5晶体知识简介56

2.5.1晶体的特征和分类57

2.5.2离子晶体58

2.5.3分子晶体59

2.5.4原子晶体59

2.5.5金属晶体59

2.6离子极化62

2.6.1离子的极化能力和形性62

2.6.2离子极化对化学键型的影响63

2.6.3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64

2.6.4多键型晶体66

综合练习66

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70

3.1分散系70

3.1.1分散系的概念70

3.1.2分散系的分类71

3.2溶液的浓度71

3.2.1物质的量浓度72

3.2.2质量摩尔浓度72

3.2.3摩尔分数72

3.2.4质量分数73

3.2.5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73

3.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74

3.3.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74

3.3.2溶液的凝固点下降75

3.3.3溶液的沸点升高77

3.3.4溶液的渗透压78

3.4胶体溶液79

3.4.1分散度和表面吸附79

3.4.2胶团结构80

3.4.3胶体溶液的性质81

3.4.4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82

3.5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83

3.5.1高分子溶液83

3.5.2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84

3.5.3高分子溶液的盐析84

3.5.4表面活性剂84

3.5.5乳状液85

3.6电解质溶液86

综合练习87

第4章 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的90

方向和限度90

4.1热力学基础知识90

4.1.1化学反应进度90

4.1.2系统和环境92

4.1.3状态和状态函数93

4.1.4过程和途径93

4.1.5热和功94

4.1.6热力学能(U)94

4.1.7热力学第一定律95

4.2热化学95

4.2.1化学反应热效应95

4.2.2盖斯定律97

4.2.3反应焓变的计算98

4.3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03

4.3.1化学反应的自发性103

4.3.2熵104

4.3.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106

4.3.4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109

4.4化学平衡及其移动110

4.4.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111

4.4.2平衡常数111

4.4.3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布斯函数变114

4.4.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15

综合练习118

第5章 化学反应速率122

5.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122

5.2反应历程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124

5.2.1反应历程与基元反应124

5.2.2化学反应速率方程124

5.3简单反应级数的反应127

5.3.1零级反应127

5.3.2一级反应128

5.3.3二级反应129

5.4反应速率理论129

5.4.1有效碰撞理论129

5.4.2过渡状态理论130

5.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31

5.5.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31

5.5.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32

5.5.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33

5.6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应用135

综合练习135

第6章 酸碱平衡138

6.1酸碱质子理论138

6.1.1酸碱理论简介139

6.1.2酸碱的相对强弱142

6.2溶液酸度的计算146

6.2.1质子平衡式146

6.2.2一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47

6.2.3多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48

6.2.4两性物质的水溶液148

6.2.5酸碱平衡的移动151

6.2.6酸碱指示剂153

6.3缓冲溶液157

6.3.1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157

6.3.2缓冲作用原理158

6.3.3缓冲溶液pH的计算158

6.3.4缓冲容量159

6.3.5重要的缓冲溶液161

6.4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161

6.4.1一元弱酸(碱)溶液161

6.4.2多元弱酸(碱)溶液163

综合练习164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167

7.1溶度积原理167

7.1.1溶度积常数167

7.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168

7.2沉淀的类型及溶度积规则169

7.2.1沉淀的类型和性质169

7.2.2溶度积规则170

7.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71

7.3.1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171

7.3.2沉淀的溶解173

7.3.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他因素176

7.4多种沉淀之间的转化177

7.4.1分步沉淀177

7.4.2沉淀的转化179

7.5沉淀的纯度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79

7.5.1共沉淀现象179

7.5.2后沉淀现象181

综合练习181

第8章 配位化合物184

8.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184

8.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184

8.1.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85

8.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87

8.2配位化合物的类型与异构现象189

8.2.1配位化合物的类型189

8.2.2配位的异构现象191

8.3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93

8.3.1价健理论193

8.3.2晶体场理论196

8.4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200

8.4.1配位平衡常数200

8.4.2配位平衡的移动201

8.5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206

8.5.1分析技术206

8.5.2湿法冶金207

8.5.3无机离子的分离和提纯207

8.5.4配位催化作用207

8.5.5染料工业207

8.5.6电镀与电镀液的处理208

8.5.7生命科学中的配合物208

综合练习208

第9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212

9.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12

9.1.1氧化值212

9.1.2氧化与还原213

9.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14

9.2电极电势216

9.2.1原电池216

9.2.2电极电势218

9.2.3标准电极电势218

9.2.4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函数之间的关系220

9.2.5能斯特公式221

9.2.6电极物质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222

9.2.7条件电极电势224

9.3电极电势的应用226

9.3.1比较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26

9.3.2计算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和电动势E227

9.3.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227

9.3.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227

9.3.5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228

9.3.6测定溶液的pH及物质的某些常数228

9.4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229

9.4.1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229

9.4.2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230

9.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231

9.5.1浓度231

9.5.2温度231

9.5.3催化剂231

9.5.4诱导作用232

9.6电解232

9.6.1电解的基本概念232

9.6.2法拉第电解定律233

9.6.3分解电压与超电势233

9.6.4电解池中两极的电解产物234

9.6.5电解的应用236

综合练习237

第10章 定量分析概论240

10.1概述240

10.1.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40

10.1.2分析方法的分类240

10.1.3定量分析过程241

10.1.4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242

10.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243

10.2.1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243

10.2.2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246

10.2.3误差的减免248

10.3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248

10.3.1可疑数据的取舍248

10.3.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49

10.3.3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251

10.4有效数字的修约及其运算规则251

10.4.1有效数字及其位数251

10.4.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52

综合练习253

第11章 滴定分析257

11.1滴定分析法概述257

11.1.1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分类257

11.1.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258

11.1.3滴定方式258

11.1.4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259

11.1.5滴定分析中的计算260

11.2酸碱滴定法261

11.2.1酸碱滴定曲线261

11.2.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67

11.2.3酸碱滴定应用举例268

11.3沉淀滴定法270

11.3.1概述270

11.3.2确定终点的方法270

11.3.3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测定原理及应用比较274

11.4氧化还原滴定法274

11.4.1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274

11.4.2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282

11.5配位滴定法292

11.5.1配位滴定法概述292

11.5.2 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294

11.5.3配位滴定曲线296

11.5.4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298

11.5.5金属指示剂299

11.5.6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01

11.5.7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302

11.5.8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303

综合练习306

第12章 吸光光度法和电位分析法313

12.1吸光光度法314

12.1.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314

12.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19

12.1.3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322

12.1.4吸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326

12.1.5吸光光度法应用实例327

12.2电位分析法330

12.2.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331

12.2.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335

12.2.3直接电位法337

12.2.4电位滴定法340

综合练习343

第13章 主族元素347

13.1 s区元素347

13.1.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概述348

13.1.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348

13.1.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制备及用途351

13.1.4对角线规则351

13.2 p区元素352

13.2.1硼族元素352

13.2.2碳族元素357

13.2.3氮族元素366

13.2.4氧族元素374

13.2.5卤素元素382

13.2.6稀有气体(简介)386

综合练习387

第14章 过渡元素390

14.1 d区元素390

14.1.1 d区元素概述390

14.1.2钛、锆和铪393

14.1.3钒、铌和钽394

14.1.4铬、钼和钨396

14.1.5锰、锝和铼400

14.1.6铁系元素402

14.1.7铂系元素408

14.2 ds区元素409

14.2.1铜族元素409

14.2.2锌族元素414

14.3 f区元素419

14.3.1镧系元素419

14.3.2锕系元素概述421

综合练习421

第15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424

15.1沉淀分离法425

15.1.1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425

15.1.2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427

15.1.3盐析法428

15.1.4等电点沉淀法428

15.2溶剂萃取分离法428

15.2.1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429

15.2.2重要萃取体系431

15.2.3萃取操作方法433

15.3离子交换分离法434

15.3.1离子交换树脂434

15.3.2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和交换容量435

15.3.3离子交换色谱法435

15.3.4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436

15.3.5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实例437

15.4经典液相色谱分离法438

15.4.1色谱分离法简述438

15.4.2柱色谱438

15.4.3纸色谱439

15.4.4薄层色谱441

综合练习442

附录445

附录Ⅰ本书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445

附录Ⅱ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和常用量的符号及名称446

附录Ⅲ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298.15K, p=100kPa)447

附录Ⅳ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K?(25℃)450

附录Ⅴ某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451

附录Ⅳ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298.15K)452

附录Ⅶ标准电极电势(298.15K)453

附录Ⅷ 部分条件电极电势(298.15K)457

附录Ⅸ元素周期表459

参考文献4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