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 陈静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209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劳动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问题的缘起和研究背景1

1.1.1 问题的缘起1

1.1.2 研究背景2

1.1.3 研究意义4

1.2 相关文献综述6

1.2.1 国外相关研究6

1.2.2 国内研究现状7

1.3 本书的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9

1.3.1 研究思路9

1.3.2 主要研究内容9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12

1.4.1 定性研究方法12

1.4.2 定量研究方法13

1.4.3 研究工具13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13

1.5.1 基于对体面劳动的理解,构建了劳动权益保障的指标体系13

1.5.2 构建了多方合作型劳动权益保障新模式14

2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15

2.1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研究15

2.1.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15

2.1.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7

2.1.3 贫困就业理论19

2.1.4 非正式经济理论19

2.1.5 生存经济理论20

2.1.6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20

2.1.7 制度边缘理论20

2.1.8 社会平等理念22

2.1.9 理论基础启示22

2.2 非正规就业内涵与特征24

2.2.1 非正规就业内涵24

2.2.2 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之间的关系29

2.2.3 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特性研究29

2.3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分类研究31

2.3.1 目前我国学术界公认的非正规就业群体组成结构31

2.3.2 社会分层结构理论33

2.3.3 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分类33

2.3.4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结构分层35

本章结语36

3 劳动权益与体面劳动相关研究37

3.1 劳动权益的内涵与特征37

3.1.1 权益的内涵界定37

3.1.2 劳动权益的内涵界定37

3.1.3 劳动权益的特征41

3.1.4 劳动权益的分层研究42

3.2 体面劳动的内涵与特征43

3.2.1 体面劳动的内涵界定43

3.2.2 体面劳动的特征45

3.3 劳动权益保障与体面劳动实现之间的关系研究47

3.3.1 劳动权益保护是体面劳动实现的基础48

3.3.2 良好的人文关怀是实现体面劳动的更深层次的表现形式49

本章结语49

4 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历史演变与存在的问题51

4.1 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历史演变51

4.1.1 第一阶段,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空白期51

4.1.2 第二阶段,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探索期53

4.1.3 第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期56

4.2 现阶段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65

4.2.1 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65

4.2.2 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68

4.2.3 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72

4.3 现阶段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3

4.3.1 劳动个体方面的原因73

4.3.2 劳动就业组织方面的原因75

4.3.3 政府方面的原因77

4.3.4 工会方面的原因78

本章结语79

5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理论模型构建80

5.1 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分析80

5.1.1 劳动者个体属性因素对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81

5.1.2 组织属性对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86

5.1.3 地域经济属性对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87

5.1.4 工会组织对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88

5.1.5 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对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90

5.2 劳动权益保障的后效变量研究91

5.2.1 劳动权益保障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91

5.2.2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93

5.2.3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对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影响94

5.3 劳动权益保障理论模型构建96

本章结语97

6 劳动权益保障状态下的各种衡量指标体系构建98

6.1 劳动权益保障指标体系构建98

6.1.1 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文献综述98

6.1.2 劳动权益保障衡量指标体系的理论遴选103

6.1.3 劳动权益保障衡量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117

6.1.4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119

6.2 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指标体系构建122

6.3 工作生活质量衡量指标体系构建124

6.4 组织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构建125

6.5 和谐劳动关系衡量指标体系构建127

本章结语128

7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研究129

7.1 调查过程与样本情况分析129

7.1.1 问卷设计情况说明129

7.1.2 样本容量分析130

7.1.3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130

7.2 数据分析方法132

7.3 项目分析133

7.3.1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量表项目分析133

7.3.2 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量表项目分析134

7.3.3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工作生活质量量表项目分析135

7.3.4 组织绩效量表项目分析135

7.3.5 和谐劳动关系量表项目分析135

7.4 调查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136

7.4.1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137

7.4.2 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问卷效度和信度分析141

7.4.3 生活工作质量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142

7.4.4 组织绩效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144

7.4.5 和谐劳动关系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148

7.5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49

7.6 影响因素分析150

7.6.1 个体属性对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差分析150

7.6.2 组织属性对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差分析154

7.6.3 地域经济属性对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差分析155

7.6.4 工会组织对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差分析156

7.6.5 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对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各个因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157

7.7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158

7.8 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对其后效变量的影响分析160

7.8.1 劳动权益保障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160

7.8.2 劳动权益保障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相关性分析161

7.8.3 劳动权益保障对和谐劳动关系影响的相关性分析162

本章结语163

8 结论与建议164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164

8.1.1 个体属性因素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164

8.1.2 组织属性因素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166

8.1.3 地域经济属性因素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168

8.1.4 工会组织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168

8.1.5 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正向影响169

8.1.6 其他几个基本结论169

8.2 构建多方合作型劳动权益保障新模式171

8.3 对策与建议172

8.3.1 优化政府的制度保护和监督环境173

8.3.2 强化工会组织的上下沟通协调职能177

8.3.3 优化劳动就业组织内部管理环境,加强与多方的沟通和协作180

8.3.4 努力提升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182

本章结语184

参考文献185

后记1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