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中国 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民中国 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0228026.jpg)
- 陆益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0601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民中国 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后乡土中国的社会形态第一章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3
第一节 乡村经济活动形态5
第二节 乡村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24
第三节 乡村社会与文化生活形态30
第四节 小结37
第二章 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39
第一节 社会发展评估的意义和方法39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人类发展指数43
第三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48
第四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58
第五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政策要求63
第六节 小结68
第三章 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双二元化69
第一节 T村概况70
第二节 城市与乡村:“两栖”生活72
第三节 大市场与小村落:吸引和排斥77
第四节 双二元化、不确定性及其风险82
第五节 小结86
第四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92
第一节 乡土性与后乡土性92
第二节 差序格局及其演变101
第三节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105
第四节 长老权力与法理权威110
第五节 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114
第六节 现代性的生产和消费119
第七节 小结122
第二编 中国农民的观念及行为第五章 理解农民及其社会行动127
第一节 农民及其社会特征128
第二节 农民社会行动的逻辑131
第三节 组织与农民的行为136
第四节 文化与农民的社会行动143
第五节 小结147
第六章 生男偏重与农民的生育行为149
第一节 农民生育行为的理论150
第二节 村落文化构成的生育压力和庇护154
第三节 农民生育兴趣的文化心理机制163
第四节 生男偏重的社会影响168
第五节 农民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需求的均衡171
第六节 小结173
第七章 农民的法治意识与法律态度176
第一节 法治意识:理论及问题177
第二节 农民对法制系统的支持180
第三节 农民法治意识的三种图示189
第四节 小结:法律的社会化与乡村社会的法制化196
第八章 农民的守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00
第一节 解释守法行为的两种理论范式201
第二节 守法行为与法治意识的测量205
第三节 工具性因素与农民的守法行为207
第四节 规范意识在农民守法行为中的作用209
第五节 小结212
第九章 农民的社会认同及影响因素215
第一节 农民的阶级阶层认同216
第二节 农民的权威认同225
第三节 农民的社会评价标准230
第四节 农民的生活满意度233
第五节 小结:客观现实反映的认同236
第十章 农民的流动及其群体的边缘化238
第一节 农民的分化和流动238
第二节 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历程241
第三节 城市农民阶层的边缘化表征246
第四节 城市农民阶层的边缘化成因250
第五节 小结:社会排斥的消除与社会再整合254
第三编 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第十一章 乡村政治与权威格局的变迁259
第一节 乡村政治的基本结构259
第二节 村落政治与权威格局265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政治的变迁272
第四节 治理抑或建设:乡村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279
第十二章 市场转型中的农业发展困境286
第一节 土地问题287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293
第三节 农民增收与政府补贴298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304
第五节 合作与农民组织化309
第十三章 嵌入性政治对乡村经济的影响313
第一节 嵌入性:分析政治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视角314
第二节 集体经济的衰退:理论解释及其局限317
第三节 集体化:政治嵌入及其对村落经济的影响321
第四节 小结329
第四编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第十四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335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内涵335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模式340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中可能的误区344
第四节 小结:建设与制度创新的并重347
第十五章 农民需要的新农村建设350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理论及问题351
第二节 农民的相对剥夺性需求及影响因素354
第三节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性需求及影响因素358
第四节 小结:农民需求导向的新农村建设361
第十六章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364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尝试365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困境367
第三节 走出困境的策略372
第四节 小结375
第十七章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377
第一节 模式及其意义378
第二节 小岗村经验与模式选择380
第三节 赵庄经验与模式选择384
第四节 两种模式的结构特征比较387
第五节 小结390
第十八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建设393
第一节 制度建设与农村建设394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需求396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供给405
第四节 小结406
第十九章 多元城市化路径与新农村建设408
第一节 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关系408
第二节 多元城市化路径413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41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的集镇化420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424
第二十章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与新农村建设428
第一节 中国改革30年:从农村到城市429
第二节 城乡二元体制及其主要影响432
第三节 为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437
第四节 如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440
第五节 小结: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442
参考文献444
后记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