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发展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地一耕作制度: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钥匙1

第一节 集体合作农作效率的数理分析1

一、分析背景3

二、两种制度下的最优劳动供给与产出5

三、集体农作的效率8

四、作为整体的集体的积极性13

五、为什么不完全按禀赋分配?14

六、小结17

第二节 从合作化到大包干的历史与逻辑18

一、制度变迁与绩效波动的史实20

二、林毅夫的退出权理论检讨26

三、1956~1961中国农业危机原因再检讨34

四、“天堂预期”假说37

第二章 农民工: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钥匙44

第一节 农民工概况44

一、概念44

二、规模与流向45

三、基本社会特征47

第二节 农民工流动原因分析50

一、关于农民工流动原因的主要研究成果50

二、同伴竞争假说:一个补充53

三、同伴竞争机制的扭曲59

第三节 农民工流动的壁垒60

第三章 阶级阶层理论研究92

第一节 国人的阶级阶层观9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的基本取向9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阶级观99

第四节 地位差别与流动壁垒102

第五节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108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之我见11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的三大模式112

一、官方的2+6阶级阶层划分模式112

二、李强的345划分模式113

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的十大阶层划分模式117

第二节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之我见119

一、阶层分化理论框架119

二、阶级阶层结构框架121

第五章 中国社会的断裂与转型126

第一节 断裂社会论126

第二节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的断裂现象和断裂化趋势?128

一、工业化转型与断裂129

二、城市化转型与断裂132

三、市场化转型与断裂136

第三节 改善中国社会结构不能寄希望于中产阶级139

第六章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二元结构145

第一节 农民工的阶级阶层定位145

一、农民工是工人阶级145

二、农民工是工人阶级中的新阶层149

第二节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二元结构成因分析154

一、制度和政策因素155

二、经济和社会因素158

第三节 消灭农民工体制,整合工人阶级161

一、统一城乡教育163

二、统一社会保障163

三、统一对内开放164

第七章 政治发展理论研究166

第一节 政治发展理论介绍166

一、政治发展的概念166

二、政治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173

第二节 我的政治发展观177

一、文化与意识形态178

二、知识与经验180

三、制度与方法182

第八章 中国意识形态的历史与发展186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与理论186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政党19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理论起点19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历史起点201

第五节 从非主流到主导意识形态204

第六节 从主导性到一元化国家意识形态207

第七节 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的积极调整211

第八节 意识形态调整的经验总结214

第九节 合法性与中共意识形态的未来发展217

第十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未来可能的选择222

第九章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化228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共生228

一、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与计划经济体制228

二、民族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230

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史中的逻辑关系232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与现代化在中国的分道235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235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危机236

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化在计划经济体制解体史中的现实关系238

第三节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权衡241

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解体的政治社会学分析框架241

二、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化在未来的关系244

第十章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246

第一节 政治改革、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246

一、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246

二、政治改革、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248

三、政治领域的可持续改革、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稳定250

第二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分析253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之我见256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256

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259

三、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264

第十一章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269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法论269

一、中国为什么成功270

二、试验:改革的内在机理274

三、试验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法论289

第二节 试验论:政治体制改革方法296

一、政治体制改革也可以先试验后推广297

二、每项较复杂的政治体制改革都要连续试验298

三、整个政治体制改革乃是连续性试验300

四、整个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大试验301

第三节 政治改革特区:试验式政治改革的最佳模式302

一、试验式政治改革不等于渐进政治改革302

二、局部集成试验与政治改革特区304

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