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模式研究
  • 曹萌著 著
  • 出版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5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朱一玄1

绪论 以模式解读中国古代通俗小说6

一、模式是“有意味的形式”6

二、模式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8

三、模式在古代通俗小说中的运用9

四、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于模式研究的启发10

五、以模式解读中国古代通俗小说12

六、模式学研究的意义13

七、以模式解读古代通俗小说中的理论问题15

八、以模式解读古代通俗小说中的理论融合17

九、模式解读与文本阅读19

第一章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模式化表现22

一、题材选取模式23

二、背景设置模式24

三、人物塑造模式25

四、人物命运安排模式25

五、情节结构布局模式26

六、战争场面描写模式27

七、通俗小说创作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28

第二章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产生及其主要特征30

一、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产生30

1.释“小说”30

2.文言小说的产生33

3.白说(通俗)小说的渊源34

4.通俗小说的产生38

二、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40

1.志怪与传奇40

2.劝戒与化俗43

3.叙事方法多样45

第三章 古代通俗小说作家的审美思想51

一、尚怪奇的审美思想51

二、尚补史的审美思想61

三、尚劝戒的审美思想70

第四章 史家文化与古代通俗小说的题材选取模式75

一、通俗小说题材选取模式的表现75

1.演史模式75

2.列传模式76

3.账簿模式77

4.志异模式77

二、史家的审美观与修史作风78

1.实录直书——不虚美不隐恶78

2.微言大义与皮里阳秋80

3.王侯将相——史家审美的聚焦点81

4.不语“怪、力、乱、神”的修史原则82

三、史书与古代小说的渊源关系83

1.通俗小说是稗史的遗传与变异83

2.古代小说的写实传统83

3.由来已久的小说补史观85

四、史家审美观对小说家选材的影响86

1.史家修史之心与作家创作动机的同构87

2.史家审视历史与小说家审视人生的审美同构89

3.史书形象对小说家审美观的影响92

4.小结94

第五章 园林文化与古代通俗小说空间背景设置模式96

一、古代通俗小说布置背景的模式化表现96

1.渲染景观模式96

2.随进苑墅模式104

3.虚构超境模式111

二、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发展与审美特征114

1.园林文化发生的背景114

2.大自然:古代士人最早的“园林”115

3.山水比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116

4.园林文化的载体化118

5.士人园林的出现120

三、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其审美意识121

1.士人园林的基本构造与风格121

2.士人的园林文化审美意识123

四、园林文化与通俗小说空间背景125

1.自然美向小说的渗透126

2.士人园林审美意识定型与小说背景设置127

3.小说家空间审美思维的园林化128

第六章 儒家文化与通俗小说人格塑造模式130

一、古代通俗小说主要人格塑造模式130

1.英雄模式130

2.情圣模式132

二、儒家理想人格的嬗变134

1.儒家的自我人格塑造135

2.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宣扬与实践138

3.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表述141

三、儒家理想人格对古代士人的影响143

1.两汉时期儒家理想人格对士人的影响143

2.魏晋时期儒家理想人格对士人的影响144

3.唐代以后儒家理想人格对士人的影响145

4.儒家理想人格对小说家的影响146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与古代通俗小说人物命运结局模式148

一、通俗小说人物命运结局模式的出现148

1.加官晋爵式149

2.得道成仙式149

3.善恶果报式150

二、通俗小说人物命运结局模式的文化根因150

1.道家文化与得道成仙命运结局模式150

2.儒家文化与加官晋爵命运结局模式151

3.佛家文化与善恶果报命运结局模式152

第八章 传统文化的审美心态与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58

一、理学思潮与夫妻重聚小说往复式结构模式158

1.往复式结构模式的出现158

2.实生活的决定性作用161

3.明初理学思潮的影响163

4.小说家婚姻爱情理想的作用163

5.元末戏剧艺术的影响165

二、明末夫妻重聚小说的合拢式结构模式167

1.合拢式结构模式的出现167

2.合拢式结构模式的艺术成因172

3.明末理学复辟与合拢式模式178

第九章 世俗化社会思潮与市民形象的模式化181

一、通俗小说市民形象的模式化181

二、王学变态与世俗化社会思潮184

三、市民形象模式化的具体内容187

1.新的婚爱观念187

2.新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审美意识191

3.小说形象群体构成市民形象类型193

第十章 交通文化与小说家创作题材选取模式195

一、创作题材倾向引出的问题195

二、交通文化与小说家选取题材模式197

三、封闭地区小说家选取幻想性题材的倾向198

四、交通发达地区小说家选取商业性题材的倾向200

五、地区交通文化与小说家创作201

第十一章 《水浒传》奸情描写与奸情小说创作模式206

一、《水浒传》奸情描写的小说史地位206

二、王婆说风情与奸情小说的“第三者”模式207

三、奸情描写情节布局与报应祸身模式210

四、“捱光”描述与调情说教模式212

五、金莲戏叔与“女挑男”场面模式215

六、结语216

第十二章 《金瓶梅》在色情奸情小说结构模式中的地位217

一、引言217

二、古代通俗言情小说的分类218

三、《金瓶梅》对明中期色情传奇结构模式的继承219

四、《金瓶梅》对其后奸情小说因果式模式的影响221

五、《金瓶梅》在色情奸情小说结构模式中的地位223

六、结语224

第十三章 启蒙思潮与《红楼梦》对某些小说模式的因袭226

一、明末启蒙精神的社会思潮227

二、《红楼梦》对既有俗通小说模式的因袭233

1.表层结构因袭以神话作框架的模式233

2.以敷演的方式进行创作235

3.尚“平中之奇”的创作倾向237

4.描写内容所体现的思想深度240

三、明末启蒙思潮影响《红楼梦》的主要原因241

四、结语243

第十四章 附录一:明末言情小说观发展的三个阶段245

一、引言245

二、明末时间断限及言情小说观发展的阶段性246

三、言情小说观的理论准备阶段248

四、言情小说理论的提出阶段252

五、言情小说观由创作倾向体现的阶段255

六、结语262

第十五章 附录二: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264

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目的265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270

三、辅助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重要因素274

四、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基本类型276

五、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思想277

六、结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几个理论问题278

主要参考文献281

后记284

Foreword&Zhu Yixuan1

Introduction:Ancient China's Fiction for Plebeian Readership(or plebeian fiction)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Coventionalism"6

(1)"Conventionalities are not void of senses"6

(2)"Conventionalities"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8

(3)The forms conventionalism assumes in ancient China's plebeian fiction9

(4)The wa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lends itself to the study of such conventionalities10

(5)Interpretation of plebeian fiction in terms of"coventionalized pattern"12

(6)The role played by"conventionalism"lore13

(7)The problem of theorization that confronts the effort at interpreting plebeian fiction in terms of"conventionalism"15

(8)Th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to be tackled in the course of making effort to interpret plebeian fiction in terms of"conventionalism"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