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字结构析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初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704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汉字-结构-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字结构析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释名1
第二节 治国学不论从任何方向发展皆不可舍小学7
一、义理7
二、辞章11
三、考据12
第三节 文字本身的变易14
第四节 治中国文字学的途径16
第二章 字形的起源及其变迁18
第一节 中国文字的起源18
第二节 古文与籀文21
第三节 古籀之变与籀篆之变30
一、由古文到籀文——古籀之变30
二、由籀文到篆文——籀篆之变31
第四节 篆隶之变36
一、强异为同38
二、将一作二39
第三章 六书总论——六书说的起源及其流变40
第一节 六书之名为后贤所定40
第二节 六书的名称与次第44
第三节 六书体用探微48
第四节 六书非汉字所独有,其分类亦非绝不可易54
第五节 从《说文》说解剖析六书到运用六书57
第六节 三书说平议62
第四章 (上)象形通释67
第一节 释名67
第二节 象形字的肇造70
一、从造字的先民们对实物观察的角度看70
二、就造字先民们取材与描绘的方式看71
三、象形字古文多异体73
第四章 (下)象形释例74
第一节 象形字的分类74
一、纯象形74
二、象形变例75
第二节 象形正例78
一、仰观80
二、俯察83
三、正视85
四、侧视95
五、后视100
第三节 象形变例101
一、增体象形102
二、省体象形107
三、兼声象形109
第五章 (上)指事通释111
第一节 释名111
一、将此八字分作两层次看111
二、将指事分作两类解113
第二节 指事字与象形、会意的分别115
一、指事和象形之别117
二、指事和会意之别119
第五章 (下)指事释例121
第一节 指事字的分类121
一、纯体指事121
二、增体指事123
三、变体指事124
四、省体指事125
第二节 指事正例125
一、以虚拟之符号以表识抽象之概念125
二、借描绘实物的形象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135
第三节 指事变例140
一、增体指事141
二、变体指事148
三、省体指事153
第六章 (上)会意通释156
第一节 释名156
第二节 亦声字探微164
第六章 (下)会意释例168
第一节 由《说文》于会意诠释之术语谈会意字之分类168
一、会意正例169
二、会意变例171
第二节 会意正例174
一、异文比类174
二、同文比类195
第二节 会意变例207
一、省体会意207
二、增体会意211
三、会意兼声215
第七章 (上)形声通释225
第一节 释名225
一、主半形半声之说者225
二、主半义半声者226
三、主即声即义者226
四、主初有声无形者227
五、主初有形无声音227
第二节 形声字的形符与声符231
第三节 形声字的架构235
第七章 (下)形声释例242
第一节 形声正例245
一、象形加声246
二、由于语言孳乳而加形254
三、因文字假借而加形257
四、本字为引申义或假借义所专,遂加形或加声以明其本义者260
五、从某某声261
第二节 形声变例262
一、繁体形声263
二、省体形声267
第八章 (上)转注通释273
第一节 释名273
第二节 转注的成因277
一、适应语言变迁277
二、避免形义相混278
三、声化281
第三节 转注与形声的分野283
第八章 (下)转注释例286
第一节 为避免形之混淆所衍生之转注字289
一、加形转注289
二、加声转注290
三、声化291
第二节 为避免声之混淆所衍生之转注字292
第三节 为避免义之混淆所衍生之转注字294
一、记志引申义294
二、记志假借义297
三、记志本义301
第九章 (上)假借通释304
第一节释名304
一、依声托事抑或不必托事——引申与假借304
二、本无其字抑或本有其字——假借与通假307
第二节 假借之演化309
一、假借始于本无其字309
二、变为本有其字——为别异造假借本字311
三、后世衍出讹字冒称为假借313
第九章 (下)假借释例316
第一节 假借始于本无其字318
一、专名之假借318
二、代名之假借322
三、形况字之假借325
四、虚助字之假借326
第二节 变为本有其字——假借在先造字在后之假借328
一、为假借义造专字328
二、本字为假借义所专另造新字以志本义330
第三节 讹字自冒于假借333
一、讹字自冒于假借释例333
二、讹字自冒于假借之成因339
第四节 综论假借340
第十章 结论——文字的发展347
第一节 六书的发展347
第二节 字形的发展350
一、繁化351
二、简化353
附录355
图例一 新郪虎符355
图例二 ?鼎356
图例三 秦《诅楚文》358
图例四 虢季子白盘360
图例五 石鼓文361
图例六 猎游摹补362
图例七 龙宇纯“六书发展图”363
图例八 王初庆“六书发展架构图”364
参考书目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