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会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管理会计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2528192.jpg)
- 李玉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理会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总论3
第1章 导论:管理会计的作用、历史及发展方向3
1.1 管理会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3
1.1.1 问题3
1.1.2 挑战4
1.1.3 机遇5
1.2 管理实践与管理科学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因5
1.2.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5
1.2.2 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6
1.2.3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现代管理理论6
1.2.4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7
1.2.5 20世纪80年代的系统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8
1.2.6 20世纪90年代的流程再造理论9
1.2.7 20世纪90年代末的柔性管理理论9
1.3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10
1.3.1 管理会计的形成10
1.3.2 管理会计的发展12
1.3.3 管理会计的停滞13
1.3.4 管理会计系统的过时14
1.3.5 管理会计的新动力17
1.3.6 管理会计的展望19
关键术语21
讨论题21
第2章 现代管理会计基本理论22
2.1 管理会计的概念、内容与框架22
2.1.1 管理会计的概念22
2.1.2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23
2.1.3 管理会计的框架24
2.2 管理会计的目标26
2.3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27
2.3.1 多层会计主体假设27
2.3.2 持续经营假设27
2.3.3 适度分期假设27
2.3.4 多种计量假设28
2.4 管理会计的对象28
2.5 管理会计的职能28
2.6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29
2.6.1 相关性30
2.6.2 效益性30
2.6.3 时间价值31
2.6.4 配比性32
2.6.5 稳健性32
2.7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33
2.7.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33
2.7.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34
2.8 管理会计师职业及其职业道德35
2.8.1 管理会计师职业及其考试35
2.8.2 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38
2.8.3 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38
关键术语39
讨论题39
第2篇 作业成本计算43
第3章 作业及作业成本性态分析43
3.1 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性态分析基本理论43
3.1.1 作业成本法必要性分析及形成与发展43
3.1.2 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45
3.1.3 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45
3.1.4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46
3.2 作业能力、资源耗用及成本性态46
3.2.1 作业能力47
3.2.2 资源耗用47
3.2.3 不同资源供应方式下的成本性态48
3.3 作业成本性态分析49
3.3.1 作业成本性态分析中的成本分类49
3.3.2 作业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及意义50
3.3.3 作业成本性态模型50
3.4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方法51
3.4.1 混合成本的分类52
3.4.2 混合成本的历史成本分解法52
3.4.3 混合成本分解的其他方法58
3.4.4 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59
关键术语60
讨论题60
第4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61
4.1 作业成本计算法61
4.1.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相关概念及思想62
4.1.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程序及应用实例64
4.1.3 作业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比较70
4.2 变动成本计算法74
4.2.1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及意义75
4.2.2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比较77
4.2.3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协调应用86
4.2.4 变动成本法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87
关键术语88
讨论题88
第3篇 规划决策系统91
第5章 本量利分析:管理计划的工具91
5.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91
5.1.1 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作用92
5.1.2 本量利分析中的基本假设92
5.1.3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93
5.1.4 涉及的重要概念——经营杠杆94
5.2 保本点与保本分析95
5.2.1 保本点与保本图95
5.2.2 单一产品保本点的测算97
5.2.3 多种产品保本点的测算98
5.2.4 与保本点有关的指标100
5.2.5 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102
5.3 作业成本法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107
5.3.1 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107
5.3.2 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的假设前提108
5.3.3 作业基础保本分析109
5.3.4 作业基础CVP模型与传统CVP模型比较111
关键术语113
讨论题113
第6章 短期经营决策115
6.1 决策分析概述115
6.1.1 决策的含义及分类115
6.1.2 决策分析的原则和程序117
6.1.3 短期决策分析需要研究的成本特性118
6.1.4 相关成本分析与作业资源耗用模型123
6.2 生产决策127
6.2.1 本量利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127
6.2.2 成本无差别点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130
6.2.3 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132
6.2.4 贡献毛益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135
6.3 定价决策138
6.3.1 成本加成定价法138
6.3.2 保本定价法139
6.3.3 边际成本定价法139
6.3.4 新产品的定价方法140
6.4 存货决策140
6.4.1 经济订货量决策141
6.4.2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147
6.4.3 适时存货制度148
关键术语149
讨论题149
第7章 长期投资决策150
7.1 长期投资决策概述150
7.1.1 长期投资决策的含义151
7.1.2 长期投资决策的分类151
7.2 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152
7.2.1 牢固树立两个价值观念153
7.2.2 正确运用两个特定概念153
7.3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154
7.3.1 各年净现金流量(NCF)的确定154
7.3.2 长期投资决策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155
7.3.3 先进制造环境下的长期投资决策163
7.4 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166
7.4.1 风险及其衡量166
7.4.2 敏感性分析168
7.4.3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169
7.4.4 肯定当量法172
7.5 长期投资决策应用实例173
7.5.1 项目背景173
7.5.2 项目概况173
7.5.3 项目投资估算174
7.5.4 筹资方案与偿还计划174
7.5.5 财务分析174
7.5.6 投资风险分析177
7.5.7 项目结论178
关键术语178
讨论题178
第4篇 控制与评价系统183
第8章 全面预算管理183
8.1 全面预算概述184
8.1.1 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84
8.1.2 企业战略计划与全面预算185
8.1.3 全面预算的含义及其体系188
8.2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190
8.2.1 预算编制190
8.2.2 预算执行191
8.2.3 预算调控191
8.2.4 预算考评192
8.2.5 预算反馈192
8.3 全面预算的编制193
8.3.1 编制全面预算的原则193
8.3.2 全面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程序193
8.3.3 全面预算的编制期195
8.3.4 全面预算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95
8.3.5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例解198
8.4 预算编制的其他方法206
8.4.1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206
8.4.2 确定性预算与概率预算209
8.4.3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210
8.4.4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212
8.4.5 战略预算与作业预算213
关键术语215
讨论题216
第9章 成本控制制度217
9.1 成本控制制度概述218
9.1.1 成本控制的含义218
9.1.2 成本控制的原则218
9.1.3 成本控制制度的设计219
9.1.4 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220
9.2 目标成本控制制度221
9.2.1 目标成本控制的原理221
9.2.2 目标成本的种类222
9.2.3 目标成本制定的程序222
9.2.4 目标成本控制中的价值工程方法223
9.3 标准成本制度225
9.3.1 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225
9.3.2 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226
9.3.3 标准成本的类型227
9.3.4 标准成本的制定227
9.3.5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231
9.3.6 案例分析236
9.4 作业管理制度238
9.4.1 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238
9.4.2 作业管理的目的——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241
9.4.3 作业管理的过程价值分析242
9.4.4 作业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244
9.4.5 作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255
9.4.6 作业管理的措施259
9.4.7 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的改进260
关键术语261
讨论题262
第10章 责任会计263
10.1 集权、分权对责任会计的影响263
10.1.1 集权与分权的特点264
10.1.2 影响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265
10.1.3 分散经营的趋势与责任会计的产生266
10.2 责任会计的内容和原则267
10.2.1 责任会计的内容体系267
10.2.2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原则268
10.3 责任中心的划分及其评价269
10.3.1 责任中心的含义及设置原则269
10.3.2 收入中心及其考评指标271
10.3.3 成本(费用)中心及其考评指标272
10.3.4 利润中心及其考评指标275
10.3.5 投资中心及其考评指标277
10.4 经营业绩报告与管理业绩报告的内容282
10.4.1 经营业绩报告的内容282
10.4.2 管理业绩报告的内容286
10.5 内部转移价格286
10.5.1 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及其影响286
10.5.2 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288
10.5.3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原则和方法290
10.5.4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有关问题294
关键术语295
讨论题296
第11章 平衡计分卡298
11.1 企业业绩评价概述299
11.1.1 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299
11.1.2 西方国家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300
11.1.3 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301
11.1.4 业绩评价的原则302
11.1.5 业绩评价的指标303
11.1.6 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306
11.1.7 业绩水平的综合计量308
11.2 平衡计分卡评价制度309
11.2.1 平衡计分卡概述309
11.2.2 平衡计分卡与经营战略的计量313
11.3 平衡计分卡制度的实施319
11.3.1 平衡计分卡制度的实施阶段设置319
11.3.2 平衡计分卡制度的实施案例321
关键术语325
讨论题326
参考文献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