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星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星区志
  • 简阳县《三星区志》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星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单位志审查验收表1

序言2

凡例3

编写工作人员名录4

一 概述篇5

第一章 概述5

第二章 建置沿革6

第三章 场镇和村7

第一节 场镇7

第二节 团保8

第三节 乡保10

第四节 1953年乡村名称13

第四章 面积 人口 民族16

第五章 大事年表18

二 自然篇27

第一章 地形地貌27

第二章 山脉水系27

第一节 山脉27

第二节 水系27

第三章 土壤28

第一节 沙土28

第二节 泥土28

第四章 气候28

第一节 气温29

第二节 雨量29

第三节 日照29

第四节 风力29

第五章 自然资源29

第一节 动物29

第二节 植物30

第三节 矿物30

第六章 自然灾害30

第一节 干旱30

第二节 寒潮31

第三节 秋雨31

第四节 虫灾31

第五节 洪灾31

第六节 霜冻31

第七节 冰雹32

三 农业篇33

第一章 农业管理33

第二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33

第一节 封建剥削33

第二节 土地改革34

第三节 土改后,几个时期的生产关系35

第四节 贯彻农业政策36

第三章 农业生产38

第一节 1949年前的农业概况38

第二节 1950年后的农业概况38

第四章 农业技术改革41

第一节 良种41

第二节 施用化肥42

第三节 改革耕作制度42

第四节 植物保护42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建设43

第一节 农具改革43

第二节 机械化的发展43

第六章 水利、电力44

第一节 兴修水利44

第二节 改革提灌工具45

第三节 电力45

第七章 人民的生活45

第一节 1949年前人民的生活45

第二节 1951年后人民的生活46

第三节 沼气49

四 多种经营篇51

第一章 林业5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林业51

第二节 1950年后的林业52

第三节 林业资源的利用53

第二章 畜牧业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畜牧业54

第三节 1952年后的畜牧业54

第四节 品种改良55

第五节 防病灭病55

第六节 畜牧队伍的建设56

第三章 副业56

第一节 养蚕56

第二节 养蜂56

第三节 养鱼57

第四节 禽畜57

五 工业篇59

第一章 概述59

第二章 1949年前后的手工业59

第三章 工业的发展64

第一节 三星农业机械工业64

第二节 社办、联办企业65

第三节 商办工业66

第四节 二轻局下放工业66

第五节 三星粮站大米加工业67

第六节 校办工业68

第七节 街道工业68

六 商业篇70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商业70

第一节 集市交易70

第二节 米油枯糖经营方式71

第三节 几种商品衡量制换算71

第四节 1949年前市场地址72

第二章 改造私营商业72

第一节 改造情况73

第二节 私改后的工商联组织74

第三节 小商小贩74

第三章 国营企业74

第一节 三星粮站74

第二节 屠宰业75

第三节 三星煤站76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76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的建立76

第二节 主要商品销售情况79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81

第一节 组织机构81

第二节 市场管理8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81

第四节 管理经济合同82

第五节 修建市场82

第六节 工商行政管理所负责人82

七 交通、邮电篇83

第一章 交通8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交通运输83

第二节 1950年后的交通运输84

第三节 三星运输社86

第四节 交通事故87

第五节 交通管理87

第二章 邮电88

第一节 邮政88

第二节 电讯88

八 财政金融篇90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财政税收90

第一节 三星镇的财税机构及业务90

第二节 苛捐杂税91

第二章 1950年后的财政税收92

第一节 财税机构92

第二节 财政9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征购情况95

第四节 1949年前农税调查资料96

第五节 1962、1982年三星区公所财政收支情况9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金融97

第一节 各种高利贷97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98

第三节 币制演变98

第四节 三星场大米价格调查表99

第四章 1950年后的金融99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建立99

第二节 金融政策和金融工作99

第三节 银行负责人名录101

九 政治篇102

第一章 党派群团机构102

第一节 1950年后的党群基构102

(一)中国共产党102

(二)党代会105

第二节 群众团体106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6

(二)妇代会107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党群机构108

(一)中国国民党108

(二)青年党109

(三)三青团109

第二章 地方行政人员10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区长、团总、联保主任、乡长名录109

第二节 三星区公所区长名录110

第三节 乡级行政人员编制111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112

第五节 三星区各乡、公社领导人名录112

第六节 区、乡农民协会115

第三章 民政、劳动115

第一节 民政机构115

第二节 民政工作115

第三节 劳动116

第四章 治安司法11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机构117

第二节 1950年后的安全保卫机构118

第三节 调解119

第四节 人民法庭119

第五节 典型案件的侦破和审判120

第六节 纠正冤假错案120

第七节 摘帽子和改订成分120

第五章 政治斗争记事121

第一节 平息土匪暴乱121

第二节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122

第三节 抗美援朝122

第四节 整风反右斗争123

第五节 “文化大革革”123

第六章 军事125

第一节 兵役125

(一)民国时期的兵役125

(二)志愿兵和义务兵125

第二节 地方武装126

第三节 基层民兵126

十 教育篇129

第一章 小学教育129

第一节 书院129

第二节 初、高等小学堂129

第三节 乡、保国民学校130

第四节 私塾131

第五节 1950年后的小学教育132

第二章 中学教育132

第一节 私立天健初级中学135

第二节 农业中学136

第三节 小学附设初中班136

第三章 工农业余教育137

第四章 幼儿教育138

第五章 教师138

第一节 教师来源138

第二节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39

第三节 工资福利140

第六章 教学制度和教材 教法141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141

第二节 1950年后143

第七章 经费145

第一节 学田145

第二节 国家和群众办学145

第八章 大专学生145

第一节 1949年前大学生名录146

第二节 1950年后大专生名录147

十一 文化篇152

第一章 文学艺术152

第一节 文学152

第二节 川戏、曲艺153

第三节 民间文艺活动155

第二章 广播、电影、电视155

第一节 广播155

第二节 电影156

第三节 电视156

第三章 名胜古迹156

十二 卫生、体育篇160

第一章 医疗机构160

第一节 卫协会、联诊所160

第二节 卫生所161

第三节 合作医疗站162

第四节 精神病院162

第五节 三星区医院163

第二章 医生163

第一节 中医163

第二节 西医164

第三节 名医及其成就164

第三章 疾病防治16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166

第二节 免疫166

第四章 妇幼保健167

第一节 妇女病的防治167

第二节 幼儿保健167

第五章 计划生育167

第一节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167

第二节 组织机构168

第六章 体育工作170

十三 社会风土篇172

第一章 宗教172

第一节 佛教寺庙的兴废172

第二节 道教172

第三节 天主教173

第二章 封建组织173

第一节 一贯道173

第二节 无生道、瑶池道、归根道173

第三节 槐轩门174

第三章 哥老会174

第四章 其他帮派175

第一节 建安社175

第二节 信诚175

第三节 青帮175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76

第一节 栖离所176

第二节 慈善团体176

第六章 1950年后的社会救济176

第一节 民政救济176

第二节 敬老院176

第三节 五保户177

第四节 福利小学177

第七章 会馆、行会、宗祠177

第一节 会馆177

第二节 行会177

第三节 宗祠177

第八章 风俗习惯178

第一节 婚嫁、祝寿、丧葬178

第二节 过节179

第三节 迷信陋俗179

第四节 社会病态180

第五节 放生会181

第九章 服装、饮食、建筑181

第一节 服装181

第二节 名食181

第三节 建筑182

第十章 社会新风尚182

第一节 社会新风182

第二节 节日和假期182

第十一章 谚语、方言183

第十二章 氏族185

十四 人物篇189

第一章 革命烈士189

第二章 闻人194

第一节 近代名人194

第二节 当代名人196

第三节 先进人物199

第四节 社会闻人203

第三章 其他人物204

第四章 长寿老人207

第一节 八十以上长寿老人数207

第二节 九十以上老人名录207

第五章 去台湾人员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