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 历史、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 历史、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
  • 喻坤鹏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7133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 历史、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缘起与思维演进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4

三、本书创新点与研究价值9

第一编 历史部分13

第一章 石油危机及其国际政治化演进逻辑13

第一节 国际石油公司控制时期13

第二节 第一次石油危机15

第三节 第二次石油危机17

第四节 第三次石油危机19

第五节 石油国际政治化的基本逻辑及石油秩序20

一、石油国际政治化的基本逻辑21

二、石油危机本质上体现了地区秩序的冲突和重塑24

三、石油危机治理的理论方案与现实治理秩序25

第二章 中东水危机及其国际政治化演进逻辑28

第一节 中东水危机概况28

一、判断“水危机”的依据28

二、中东水资源概况29

三、水资源供需矛盾急剧恶化的原因31

第二节 尼罗河流域的斗争与合作33

一、殖民时期的“1929年协定”34

二、“1959年协定”及其后遗症34

三、尼罗河流域多国合作的新局面37

第三节 两河流域的斗争与合作38

一、60年代前的平静时期38

二、围绕水利工程展开频繁斗争的时期39

三、地区动荡时期及土耳其主导权的确立42

第四节 约旦河流域的斗争与合作43

一、以色列建国前的平静时期43

二、以色列建国初期的斗争与“约翰斯顿方案”44

三、第三次中东战争及以色列水权利优势的确立46

四、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的合作尝试47

第五节 水危机的国际政治化逻辑及水秩序49

一、水问题被国际政治化的逻辑49

二、水危机的本质及其体现出的秩序对抗和重塑特征51

三、水危机治理的困境55

四、国际水法在艰难中前行56

第三章 全球性的“气候危机”及其国际政治化演进58

第一节 气候危机的科学论证及国际政治化的准备时期59

一、气候危机的科学假设及其论证的发展59

二、绿党的兴起及环保意识的觉醒60

三、环境及气候问题的早期国际合作61

第二节 气候国际政治化的启动期及气候阴谋论的兴起62

一、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行的合作与斗争63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及其意义65

三、气候质疑论与阴谋论的兴起与发展66

第三节 气候国际合作的曲折发展期68

一、围绕《京都议定书》的合作与斗争69

二、“巴厘路线图”的指引及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73

三、德班平台的构建及走向全球协议的合作与斗争76

第四节 气候危机国际治理秩序成型的雏形期79

一、《巴黎协定》签署前的合作与斗争79

二、《巴黎协定》的签署及意义80

三、《巴黎协定》通过后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趋势82

第五节 气候危机的国际政治化逻辑、本质及其治理的秩序性特点83

一、气候问题的国际政治化逻辑84

二、气候危机的特点与本质87

三、气候危机治理的秩序性特点90

第四章 三大危机的内在关联与国际生态秩序的理论建构94

第一节 三大危机的内在关联与共同本质95

一、三大危机相互关联的依据95

二、三大危机国际政治化中的差异与共同规律和共同本质97

三、水—粮食—能源—气候“纽带安全”思想的提出与实践101

第二节 国际生态秩序的理论建构108

一、内涵与外延108

二、历史基础111

三、观念基础112

四、规范或制度基础112

五、影响力依据113

第二编 理论部分119

第五章 国际生态秩序理论地图119

第一节 关于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理论119

一、价值批判说120

二、技术批判说123

三、综合批判说126

第二节 关于国际生态危机治理的政治理论132

一、治理与全球治理133

二、建构主义134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135

四、国际法与国际软法137

第三节 关于国际生态关系博弈的理论138

一、现实主义138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139

三、博弈论141

第三编 影响部分145

第六章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对中国的影响145

第一节 理论建设维度的影响146

一、理论学习的便利146

二、理论创新和超越的压力147

三、理论转化为社会觉悟的压力148

第二节 国际实践维度的影响149

一、破解“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外交压力加大149

二、维护生态领域国家利益的外交压力加大151

三、化被动为主动的环境外交战略创新需求加大152

四、增强能源、水和气候安全的外交统筹能力要求加大153

第三节 国内实践维度的影响153

一、国际制度内化的理论分析框架154

二、推动中国生态认知发生转变155

三、推动生态国际合作和治理机构的设置157

四、推动生态领域相关标准、政策及法律的出台158

第七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生态问题的典型案例160

第一节 中缅密松水电站项目160

一、项目概况160

二、项目中的生态问题及其本质164

三、项目反思170

第二节 中秘特罗莫克铜矿项目174

一、项目概况174

二、项目中的生态问题175

三、项目反思177

第三节 中墨坎昆龙城项目178

一、项目概况178

二、项目中的生态问题180

三、项目反思183

第八章 “绿色一带一路”从思想到实践185

第一节 “绿色一带一路”思想186

一、生态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阶段被相对忽视186

二、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地位与功能的反思189

三、反思内容上升为政策与“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成型200

第二节 “绿色一带一路”政策规划与早期实践收获202

一、纲领性文件解读202

二、早期实践收获206

三、未来的努力方向209

第三节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对“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厦门的影响简况210

一、从政府规划透视生态认知观念的转变211

二、从机构设置透视生态环保部门职能的转变212

三、从相关标准、政策及法律的出台透视生态环保要求的转变214

参考资料216

后 记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