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2402504.jpg)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508888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人口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资源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环境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意义1
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6
第一节 人口经济思想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口经济思想6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在中国的发展8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的指导意义11
第二节 资源经济思想1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资源经济思想13
二、马克思主义资源经济思想的当代发展15
三、马克思主义资源经济思想的指导意义18
第三节 环境经济思想1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环境经济思想20
二、马克思主义环境经济思想的当代发展21
三、马克思主义环境经济思想的指导意义25
第四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2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26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当代发展28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33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36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36
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唤醒了公众环境意识36
二、增长的极限与传统增长模式37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3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40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40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40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2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43
一、经济增长模型43
二、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45
三、增长、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7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和指标体系50
一、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与原则50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2
第五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54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55
二、中国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58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创新62
第三章 “两种生产”66
第一节 “两种生产”理论66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66
二、“两种生产”理论的要义68
三、“两种生产”的自然基础69
第二节 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74
一、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概念74
二、生产资料再生产75
三、生活资料再生产78
第三节 人口再生产79
一、宏观人口再生产79
二、微观人口再生产84
三、人口转变86
第四章 物质平衡与循环95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95
一、物质与质量守恒95
二、物质平衡与物质补偿97
三、概念模型98
第二节 环境管理模型103
一、基本模型103
二、价值平衡和最优环境管理对策105
第三节 循环经济107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107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111
第五章 生态文明119
第一节 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119
一、中国历史中的生态文明思想119
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121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126
第二节 生态恢复与建设129
一、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29
二、区域生态恢复与建设13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133
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论探索133
二、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探索136
第六章 人口政策与管理141
第一节 人口政策141
一、人口数量政策141
二、人口质量政策145
三、人口结构政策146
四、人口迁移政策147
第二节 人口管理148
一、人口数量管理149
二、人口质量管理151
三、人口结构管理152
四、人口迁移管理156
第三节 我国的人口政策与管理实践158
一、我国的人口政策158
二、我国的人口管理实践161
第七章 资源政策与管理16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167
一、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基础167
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内容168
三、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169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资产管理171
一、自然资源管理体制171
二、自然资源资产和资产管理174
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市场177
第三节 自然资源政策与管理179
一、矿产资源政策与管理179
二、水资源政策与管理183
三、土地资源政策与管理187
第八章 环境政策与管理193
第一节 环境政策193
一、环境政策的概念及特点193
二、环境政策的基本分类与应用194
三、环境政策分析与评估197
第二节 环境管理200
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200
二、环境管理的手段205
三、环境管理体制206
四、环境管理机制208
第三节 中国环境政策与管理实践209
一、中国的环境政策209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218
三、中国环境政策与管理的发展趋势221
第九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228
第一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228
一、协调发展评价的意义228
二、协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228
三、协调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231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协调度”233
一、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233
二、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235
三、协调发展的“协调度”239
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242
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进242
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246
三、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249
第十章 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253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问题253
一、人口城乡结构与人口迁移流动规律253
二、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质量提升263
三、城乡一体化中的就业问题264
四、城乡一体化中的老龄化问题265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266
一、城乡一体化中的资源开发266
二、城乡一体化中的资源可持续利用269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环境问题273
一、城市化与环境变化273
二、城乡一体化中的环境保护机制275
第十一章 灾害应对和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280
第一节 灾害与灾害应对280
一、世界及中国的灾害问题概述280
二、灾害与灾害经济287
三、中国灾害应对的制度建设289
第二节 灾害经济学概述292
一、灾害的经济学特性与实质292
二、灾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93
三、灾害经济学研究的演进历程296
第三节 灾害的价值影响评估299
一、灾害损失评估的基本理论299
二、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302
三、灾害应对及风险管理概述304
第十二章 低碳绿色发展309
第一节 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309
一、低碳发展的国际潮流309
二、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体系312
三、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与中国选择314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316
一、绿色经济的缘起和含义316
二、绿色经济的特征317
三、中国绿色发展新理念、新道路、新举措318
第三节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320
一、国家和区域碳排放清单编制320
二、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322
第四节 节能减排与低碳社会建设323
一、节能减排的理论与实践323
二、低碳交通与低碳建筑326
三、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328
阅读文献332
人名译名对照表335
后记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