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使用手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使用手册 下
  • 赵丁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341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27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054页
  • 主题词:光学-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使用手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4篇 信息处理部分1

第1章 概述1

1.1 信息处理技术1

1.2 计算机技术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2

第2章 数字逻辑电路4

2.1 概述4

2.1.1 数字逻辑电路的分类4

2.1.2 TTL集成电路4

2.1.3 CMOS集成电路5

2.1.4 其他集成电路7

2.2 74/54系列TTL及CMOS数字逻辑电路8

2.3 4000系列CMOS数字逻辑电路12

2.4 4500系列CMOS数字逻辑电路14

2.5 常用数字逻辑电路15

2.5.1逻辑门电路15

2.5.2译码电路17

2.5.3显示译码驱动器17

第3章 A/D、D/A转换器18

3.1 D/A转换器18

3.1.1 D/A转换原理18

3.1.2 D/A转换器典型器件20

3.1.3 8位D/A转换器及应用25

3.1.4 8位CPU与超过8位的DAC接口27

3.2 A/D转换器28

3.2.1 A/D转换原理28

3.2.2 集成双积分式A/D转换器35

6.1.3交流电动机伺服系统42

3.2.3 集成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44

3.3 V/F转换及接口51

3.3.1 V/F转换原理51

3.3.2 LM331及其接口53

3.4.2 采样保持器的主要性能指标57

3.4采样保持器57

3.4.1 采样保持原理57

3.4.3 LF398及其应用58

3.4.4 AD582及其应用59

3.5多路模拟开关61

3.5.1 CD4051及其应用61

3.5.2 AD7501及其应用64

第4章 存储器67

4.1 存储器概述67

4.1.1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67

4.1.2存储器的分类70

4.1.3存储器的基本组成与技术要求71

4.2内存储器72

4.2.1半导体读写存储器72

4.2.2半导体只读存储器79

4.2.3磁泡存储器83

4.3外存储器85

4.3.1数字磁记录原理与记录方式85

4.3.2硬磁盘存储器93

4.3.3软磁盘存储器97

4.3.4磁带存储器102

4.3.5光盘存储器105

第5章 微机中央处理器108

5.1微处理器的发展和类型108

5.2 Intel公司的微机中央处理器109

5.2.1 8086微处理器110

5.2.2 80286微处理器112

5.2.3 80386微处理器115

5.2.4 80486微处理器119

5.3 Motorola公司的微机中央处理器121

5.3.1 MC6800/6802微处理器121

5.3.2 MC68000微处理器128

5.3.3 MC68020129

5.4 Zilog公司的微机中央处理器132

5.4.1 Z80 CPU主要特性132

5.4.2 Z80 CPU内部结构132

5.4.3 Z80 CPU端子及其功能138

5.4.4 Zilog Z8001/2微处理器142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143

6.1概述143

6.1.1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概况143

6.1.3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144

6.1.2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特点144

6.1.4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145

6.1.5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概况146

6.2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体系147

6.2.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147

6.2.2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形式149

6.2.3中央处理模板150

6.2.4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接口153

6.2.5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155

6.2.6通讯模块及可编程控制器网络157

6.2.7编程器157

6.3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体系158

6.3.1 概述158

6.3.2梯形图语言和助记符语言159

6.3.3其他编程语言160

6.3.4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161

6.3.5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设计165

6.4 国内外可编程控制器产品介绍167

6.4.1 美国SQUARED公司的PLC167

6.4.2 美国A·B公司的PLC168

6.4.3 美国GE公司的PLC169

6.4.4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PLC170

6.4.5 香港鹰达公司TNC-810型PLC171

6.4.6 国产KC-1型PLC171

第7章 单片微处理器174

7.1 概述174

7.1.1 单片机的种类174

7.1.2单片机的产生和发展174

7.1.3单片机的应用176

7.1.4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配置177

7.1.5单片机技术发展的趋势178

7.2单片机产品及性能介绍180

7.2.1概述180

7.2.3 8位单片机181

7.2.2 4位单片机181

7.2.4 16位单片机187

7.2.5 32位单片机192

7.2.6模糊单片机194

7.3单片机开发环境194

7.3.1概述194

7.3.2单片机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持软件195

7.3.3开发环境中的人-机界面198

7.3.4开发环境硬件种类199

7.3.5单片机开发环境发展趋势205

7.4.1 串行口与多机系统μlan206

7.4多机与网络系统206

7.4.2μlan网207

7.4.3位总线211

7.4.4 I2C总线214

7.4.5 CAN总线218

7.5单片机的应用220

7.5.1应用系统设计概述220

7.5.2应用系统类型221

7.5.3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222

7.5.4在光机电一体化控制中的应用226

7.5.5在家电中的应用229

第8章 常用数据传输总线232

8.1概述232

8.1.1 总线232

8.1.2总线标准232

8.1.3总线的分类233

8.2 S-100总线233

8.2.2 S-100总线端子功能分类234

8.2.3 S-100总线电气性能234

8.2.4 S-100总线的应用234

8.2.1 S-100总线标准234

8.3 IBM PC总线235

8.2.5 S-100总线的缺点235

8.4.1 MULTIBUS总线的信号和定义238

8.4 MULTIBUS总线238

8.4.2 MULTIBUS总线的应用240

8.5 VME总线241

8.6 STD总线243

8.6.1模块化设计244

8.6.2 STD总线规范244

8.6.3 STD总线工业控制机的应用系统模式246

8.7 IEEE-488总线247

8.7.1 IEEE-488总线的特点247

8.7.2 IEEE-488总线结构248

8.7.3 IEEE-488总线定义及功能249

8.7.4 IEEE-488总线数据的传送技术250

8.7.5 IEEE-488接口消息的编码格式251

8.8.1 RS-232C总线标准252

8.8 RS-232C串行接口总线252

8.7.6 IEEE-488总线与微处理器的接口252

8.8.2 RS-232C串行接口应用举例255

9.2.1集成运放的类型品种257

第9章 模拟集成电路257

9.2集成运算放大器257

9.1模拟集成电路的分类257

9.2.2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262

9.2.3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265

9.2.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267

9.3集成稳压电源269

9.3.1集成稳压器基础269

9.3.2三端式稳压器274

9.3.3开关式稳压电源275

9.3.4 电源变换277

第10章 时基电路279

10.1 时基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279

10.1.1 555/556特点与封装279

10.1.2 555/556的等效电路和等效功能框图280

10.1.3主要参数和外引线功能282

10.1.4 双极型与CMOS型555的比较284

10.2.1单稳态模式工作原理285

10.2单稳态模式285

10.2.2单稳态触发器的四种基本电路286

10.3.1无稳态多谐振荡模式的工作原理287

10.3无稳态多谐振荡器287

10.3.2无稳态振荡频率与占空比的选择288

10.3.3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的11种基本电路289

10.3.4各种振荡器290

10.4时基电路的生产厂家和型号292

10.5 555时基电路应用举例292

10.5.1 自举式锯齿波发生器292

10.5.2脉冲位置调制器292

10.5.3简易电流/频率转换器293

10.5.4线性电压/频率变换器(VFC)293

10.5.6大范围可调定时器294

10.5.7光施密特触发器294

10.5.5长延时电路294

10.5.8触摸式双稳控制器295

10.5.9三态光逻辑笔295

10.5.10电压检测电路295

10.5.11光照度测试仪295

10.5.12直流倍压整流电路296

10.5.13脉冲调制式开关稳压器296

10.5.15电机自动过流保护电路297

10.5.16电压监视电路297

10.5.14 自动充电电路297

10.5.19冰箱保护电路298

10.5.17光敏玩具琴298

10.5.18模拟自然风电路298

10.5.20触摸振铃电路299

10.5.21水温探测器299

10.5.22汽车雨刷自动控制器299

10.5.23汽车前大灯会车控制器300

10.5.24可燃气体报警器300

10.5.25家用防盗报警器300

10.5.26红外光控开关301

10.5.27水位控制电路301

10.5.29单片机复位电路302

10.5.28电机自动调速器302

第11章 显示与记录装置304

11.1显示器304

11.1.1概述304

11.1.2 LED显示器305

11.1.3 LCD显示器315

11.2.1概述321

11.2.2键盘的识别321

11.2键盘321

11.2.3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324

11.2.4键盘设计举例330

11.3打印机331

11.3.1概述331

11.3.2打印机的分类与主要型号333

11.3.3微型打印机338

11.3.4微型打印机接口340

第5篇 执行与控制元件341

第1章 机电一体化执行装置分析341

1.1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装置341

1.1.2对执行装置的技术要求341

1.1.1执行装置的技术特点341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品质344

1.3系统能量转换接口349

第2章 半导体器件352

2.1二极管352

2.2双极型晶体管355

2.3场效应晶体管363

2.4光电器件367

3.1.1各种整流电路连接形式与选择373

3.1整流电路373

第3章 整流器与逆变器373

3.1.2单相整流电路375

3.1.3三相整流电路379

3.1.4重叠角及换相电压降382

3.1.5整流电路的参数计算382

3.2逆变电路384

3.2.1逆变的概念384

3.2.2三相零式逆变电路385

3.2.3三相桥式逆变电路385

3.2.4逆变状态的重叠角及电压降386

3.2.5逆变颠覆与最小β的限制387

3.2.6逆变状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88

3.3.1效率、变流因数及损耗389

3.3.2直流电压调整率389

3.3变流装置的运行指标389

3.3.3变流装置工作时的谐波、其危害及对策390

3.3.4功率因数及提高方法390

第4章 直流调速器392

4.1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与性能指标392

4.1.1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与方法392

4.1.2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393

4.2.1开环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394

4.2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394

4.1.3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394

4.2.2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395

4.2.3闭环调速系统的动特性396

4.2.4有静差与无静差的调速系统397

4.2.5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流控制398

4.2.6 电动势负反馈和电枢电压负反馈399

4.2.7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399

4.2.8调速系统动态参数工程设计方法400

4.2.9多环调速系统402

4.2.10可逆直流调节系统403

4.3.1脉宽调制变换器406

4.3晶体管直流脉宽调速系统406

4.3.2脉宽调速系统控制电路408

4.3.3晶体管直流脉宽调速系统409

4.4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410

4.4.1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数字调速系统410

4.4.2转速信号的数字检测方法411

4.4.3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411

第5章 交流变频调速器414

5.1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特点414

5.2 电动机调速节能中几种调速方法的比较416

6.1.2基本结构422

6.1交流伺服电动机422

6.1.1 工作原理422

第6章 伺服电动机422

6.1.4主要技术要求423

6.1.5控制方式425

6.1.6型号及技术数据425

6.1.7典型应用428

6.2直流伺服电动机429

6.2.1工作原理429

6.2.2基本结构429

6.2.3主要特性430

6.2.4设计原则431

6.2.5型号及技术数据434

6.2.6直流力矩伺服电动机437

6.2.7典型应用438

第7章 步进电动机440

7.1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440

7.2结构及特点441

7.2.1结构441

7.2.2基本特点442

7.3绕组及励磁方式442

7.3.1永磁式步进电动机442

7.3.2反应式步进电动机443

7.3.3永磁感应子式步进电动机447

7.3.4振荡与阻尼方法448

7.4驱动电源449

7.4.1运行方式与驱动电源的组成449

7.4.2环形分配器449

7.4.3功率放大电路451

7.5应用455

7.5.1同步系统455

7.5.2高精度同步系统456

7.5.3复杂同步系统457

7.5.4其他应用458

8.2组成467

第8章 电液伺服阀467

8.1 概述467

8.3类型470

8.4技术性能指标和有关的技术术语473

8.4.1技术性能的有关项目473

8.4.2有关的技术术语和定义474

8.5 国内外主要电液伺服阀产品介绍479

8.5.1型号系列说明479

8.5.2 国内外主要电液伺服阀产品的性能481

8.5.3外形及安装尺寸495

9.1概述516

第9章 电液比例阀516

9.2比例电磁铁517

9.3 比例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518

9.3.1 比例方向阀518

9.3.2比例压力阀521

9.3.3比例流量阀523

9.3.4比例复合元件523

9.4 比例阀用电控制器527

9.5比例阀的使用527

9.6国产比例阀简介528

9.6.1 电液比例压力阀528

9.6.2电液比例流量阀536

9.6.3电液比例方向阀541

9.6.4新型电液比例阀技术规格546

第10章 电液数字阀547

10.1概述547

10.1.1增量式数字阀控制系统547

10.1.2脉宽调制(FWM)式数字阀控制系统548

10.2数字式电液控制阀548

10.2.1增量式数字控制阀548

10.2.2脉宽调制式数字阀551

10.3.1静态性能554

10.3数字式电液控制阀的性能指标554

10.3.2动态性能556

第11章 电磁阀558

11.1 电磁溢流阀558

11.1.1功用及性能要求558

11.1.2种类、功能及工作原理558

11.1.3典型结构559

11.1.4特性561

11.1.5应用561

11.1.6电磁溢流阀的产品561

11.2.1工作原理567

11.2电磁换向阀567

11.2.2典型结构及特点569

11.2.3主要性能575

11.2.4应用578

11.2.5使用注意事项578

11.3电磁球阀578

11.3.1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579

11.3.2电磁球阀的特点580

11.3.3应用581

11.4产品介绍582

12.1.3按输入信号的性质分类597

12.1.2按激励的阶跃性或连续性分类597

12.1.4按动作原理分类597

12.1继电器的分类597

第12章 继电器597

12.1.1按使用范围分类597

12.1.5按受控电路负荷的大小分类598

12.1.6按外观尺寸的大小分类598

12.1.7按灵敏度分类598

12.2继电器的性能指标599

12.2.1额定参数599

12.2.2时间特性599

12.1.9按结构特征分类599

12.1.8按防护特征分类599

12.2.3接点的开闭能力600

12.2.4整定值600

12.2.5灵敏度600

12.2.6返回系数600

12.2.7储备系数600

12.2.8接触电阻600

12.2.9寿命600

12.3国内外继电器产品介绍600

13.1.2机械传动的类型613

13.1.1传动的任务613

13.1概述613

第13章 机电一体化传动装置613

13.2传动因素分析615

13.2.1转动惯量615

13.2.2摩擦616

13.2.3阻尼617

13.2.4刚度617

13.2.5谐振频率617

13.2.6间隙618

13.3传动装置621

13.3.1滚珠丝杠621

13.3.2滚珠花键632

13.3.3谐波齿轮减速器639

第14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导向装置和执行装置646

14.1导向装置646

14.2导轨646

14.2.1导轨的分类与特点646

14.2.2塑料导轨650

14.3常用执行装置663

14.3.1电动执行装置663

14.3.2微动装置682

14.3.3误差补偿装置687

14.3.4定位装置689

14.3.5 CNC机床动力卡盘与回转刀架691

第6篇 典型系统举例695

第1章 数控机床695

1.1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695

1.1.1 高可靠性695

1.1.2高柔性化695

1.1.3高精度化696

1.1.4高速度化696

1.1.5复合化696

1.2数控机床的技术构成697

1.2.1技术构成697

1.1.7设计CAD化和宜人化697

1.1.6制造系统自动化697

1.2.2数控技术的发展699

1.3数控机床的传感系统702

1.3.1对检测元件的要求与分类702

1.3.2旋转变压器703

1.3.3感应同步器704

1.3.4绝对值脉冲编码器708

1.3.5光栅710

1.3.6磁栅712

1.4.1控制对象及控制功能715

1.4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715

1.4.2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716

1.5数控机床的自动化刀具718

1.5.1数控车床的自动换刀装置718

1.5.2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及刀库类型719

1.5.3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721

1.5.4数控机床刀具种类及特点722

第2章 无人搬运车(AGV)723

2.1无人搬运车系统(AGVS)723

2.1.1物流及其控制系统723

2.2.1无人搬运车的引导方式725

2.2无人搬运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类型725

2.1.2无人搬运车(AGV)的工作特点725

2.2.2无人搬运车的结构727

2.2.3典型的无人搬运车介绍731

第3章 心电图自动分析装置739

3.1组成及分析739

3.1.1 组成739

3.1.2心电位740

3.1.3心电图741

3.1.4心电图导联742

3.1.5分析流程743

3.2.2心电图的输入与记录744

3.2功能744

3.2.1输入被测者的信息744

3.2.3心电图的分析745

3.2.4打印结果747

3.3新式心电图自动分析装置747

3.3.1微机处理系统中的心电导联组合747

3.3.2 ECG-8110K型心电图机简介748

3.3.3 ECG-8110K的技术指标749

3.3.4电路工作原理简介750

4.1 电火花加工机概述760

4.1.1 电火花加工机的工作原理760

第4章 电火花加工机760

4.1.2电火花加工的应用761

4.2电火花加工电源762

4.2.1对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要求763

4.2.2 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分类及特点763

4.2.3非独立弛张式脉冲电源764

4.2.4独立式脉冲电源766

4.3电火花加工自动进给调节系统770

4.3.1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功用、要求及分类770

4.3.2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771

4.3.3电液自动进给调节系统773

4.4.1 电火花加工机床分类774

4.3.4电-机械式自动调节系统774

4.4电火花加工机床构造774

4.4.2电火花穿孔、成型加工机床775

4.4.3电火花切割机设备的组成778

4.5电火花加工机床展望781

4.5.1 电火花成型机床781

4.5.2电火花线切割机床787

5.2.1电子计价秤795

5.2典型的电子秤介绍795

5.1.3电子秤的特点795

5.1.2电子秤的发展趋势795

5.1.1电子秤的分类795

5.1电子秤的优越性795

第5章 电子秤795

5.2.2电子平台秤797

5.2.3 电子吊秤802

5.2.4重力式电子皮带秤805

5.2.5核子皮带秤809

5.2.6非连续累计式自动衡器812

5.2.7 自动轨道衡814

6.1 电子照相机的基本知识821

6.1.1 电子照相机的组成821

第6章 电子照相机821

6.1.2 基本概念822

6.2程序快门自动式照相机824

6.3电子闪光灯825

6.3.1 电子闪光灯的组成825

6.3.2 自动调光闪光灯原理826

6.3.3 自动闪光的控制方式828

6.4电子照相机自动调焦829

6.4.1 自动调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自动调焦方法分类830

6.4.2焦点检测831

6.5.1数码照相机的结构特点833

6.5数码照相机简介833

6.4.3 自动调焦控制模式833

6.5.2数码照相机原理834

第7章 自动绘图系统835

7.1 自动绘图机的种类835

7.1.1滚筒式自动绘图机835

7.1.2平台式自动绘图机836

7.1.3平面电机型自动绘图机837

7.1.4彩色喷墨绘图机837

7.1.5个人用小型绘图机837

7.2图形处理软件837

7.2.2图形处理软件组成838

7.2.1绘图软件的分类838

7.2.4图形软件与其他软件资源的联系839

7.2.3基本图形软件839

7.2.5典型的绘图软件系统840

7.2.6图形软件标准841

7.3 CAD系统842

7.3.1 CAD系统概述842

7.3.2 CAD系统应用843

7.3.3 CAD技术的优缺点843

7.3.4 CAD硬件845

7.3.5 CAD软件846

8.1.1汽油机燃烧基础847

第8章 发动机燃油供给的电子控制系统847

8.1概述847

8.1.2不同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848

8.1.3燃料供给系统850

8.2汽油机电子控制852

8.2.1汽车排放和性能限制852

8.2.2发动机电子控制的动机853

8.2.3经典控制理论853

8.2.4控制规律854

8.2.5 以三效催化转换器为基础的控制概念855

8.3.1系统的工作原理857

8.3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857

8.3.2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的构成858

8.3.3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混合气控制862

8.4 电子控制多点汽油喷射系统864

8.4.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864

8.4.2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及功用865

8.4.3汽油喷射控制868

8.5 电子控制单点汽油喷射系统869

8.5.1单点汽油喷射的发展869

8.5.2单点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特点870

8.5.3系统构成及其组成部件870

8.6.1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873

8.5.4空燃比控制873

8.6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873

8.6.2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875

第9章 电子控制点火系统876

9.1点火系统概述876

9.1.1点火系统的功用876

9.1.2对点火系统的要求876

9.1.3点火系统的分类877

9.1.4各种点火系统的比较878

9.2.1 晶体管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879

9.2晶体管点火系统879

9.2.2晶体管点火系统的组成882

9.3电容放电式点火系统885

9.3.1 电容放电式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885

9.3.2典型的电容放电式点火系统886

9.4数字控制点火系统887

9.4.1数字控制的点火系统的组成887

9.4.2发动机点火的控制888

9.4.3无分电器点火系统891

10.1.1制动物理学892

10.1汽车制动性892

第10章 汽车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892

10.1.2车辆稳定性893

10.2车辆防抱死控制893

10.2.1对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的要求894

10.2.2防抱死控制系统的分类894

10.2.3防抱死控制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895

10.2.4防抱死控制系统组成部件895

10.2.5防抱死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896

11.1.1液力传动898

11.1.2机械传动898

11.1历史与现状898

第11章 车辆自动变速系统898

11.1.3电传动899

11.1.4储能传动900

11.1.5液压传动900

11.2原理概述900

11.2.1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900

11.2.2行星齿轮系统变速原理901

11.2.3液压自动换挡原理902

11.2.4无级变速传动控制原理902

11.2.5电传动控制原理903

11.3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905

11.3.1离合器的自动操纵906

11.3.2变速器换挡与发动机供油的自动操纵907

11.3.3坡道辅助启动装置908

11.3.4电子控制系统908

11.3.5安全应急控制909

11.4电控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系统909

11.4.1 电控动力变速器原理概述909

11.4.2 电控动力换挡制动变速系统的电控装置909

11.5典型自动变速系统的结构910

11.5.1 丰田A43D系列、A340E、A341E和A342E自动变速器910

(三组行星齿轮)910

11.5.2 日产公司L4N71B自动变速器(三组行星齿轮)912

11.5.3宝马公司ZF型自动变速器(三组行星齿轮)913

11.5.4通用公司4L60系列和4T60系列自动变速器(两组行星齿轮)913

11.5.5本田公司MPYA自动变速器(平行轴式)913

11.6典型自动变速控制系统914

11.6.1丰田A43DL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控制系统914

11.6.2丰田A43DE自动变速器变速控制系统914

11.6.3 丰田A340E自动变速器变速控制系统918

11.6.4通用公司4L60E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919

11.6.5本田公司MPYA自动变速器变速控制系统920

12.1 开发背景922

第12章 邮件自动处理系统922

12.2连续作业自动处理系统923

12.2.1信函自动处理流水线923

12.2.2信函分类机924

12.2.3缓冲储存器926

12.2.4理信盖销机928

12.2.5信函分拣机931

第13章 传真机940

13.1概述940

13.1.1传真通信的发展940

13.1.2传真机的分类940

13.2.2传真系统的一般功能941

13.2.1传真机的基本组成941

13.1.3 高速传真机的特点941

13.2传真原理941

13.2.3传真机的主要技术规格942

13.2.4传真系统的工作原理943

13.2.5传真的基本技术943

13.2.6传真机机械传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950

13.2.7传真机设计依据及内容952

13.3典型传真机的结构955

13.3.1 国内典型传真机的结构955

13.3.2国外典型传真机的结构955

14.1.1高频加热的物理基础959

第14章 高频电子食品加热器959

14.1原理959

14.1.2加热原理960

14.2红外传感器与温度检测传感器961

14.2.1远红外辐射加热原理961

14.2.2红外辐射检测的基本定律962

14.2.3红外传感器与温度检测传感器963

14.3烤箱中的应用968

14.3.1红外加热元件970

14.3.3远红外辐射涂料973

14.3.2红外反射器973

14.3.4控温元件974

第15章 电视机声控装置978

15.1语音识别原理与组成978

15.1.1语音的产生及其特性978

15.1.2语音信号分析979

15.1.3语音数据的产生及其压缩编码982

15.1.4语音识别983

15.2识别率的问题985

15.3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985

16.1.2程序控制与模糊控制987

16.2.1结构987

16.2程序控制全自动洗衣机987

第16章 全自动洗衣机987

16.1.1 自动控制类型987

16.1概述987

16.2.2微机控制990

16.3模糊控制全自动洗衣机998

16.3.1模糊控制理论简介998

16.3.2模糊控制全自动洗衣机的传感器998

16.3.3模糊控制全自动洗衣机电路1002

17.1.1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1003

17.1概述1003

第17章 车辆空调器1003

17.1.2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1004

17.1.3汽车空调的种类1005

17.2汽车电控自动空调1006

17.2.1 电控自动空调的组成元件1006

17.2.2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1007

17.3 自动空调的输入输出接口1009

17.3.1传统的空调系统1009

17.3.2 W140自动空调控制电路1009

18.2康复仪器1015

18.1病人电子监护仪器1015

第18章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1015

18.3数字X线诊断仪器1016

18.4超声成像仪器1017

18.5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X-CT1019

18.6核磁共振成像装置1020

第19章光电跟踪切割机1022

19.1概述1022

19.2光电跟踪传感器1022

19.3电气控制系统1024

19.4机械装置1025

参考文献10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