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3卷 混凝土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1277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49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881页
- 主题词:水利工程(学科: 工程施工) 水力发电工程(学科: 工程施工) 混凝土施工 水利工程 水力发电工程 混凝土施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3卷 混凝土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述1
第一节 概述1
1.国内混凝土坝施工发展概况1
2.国外混凝土坝发展概况3
3.水工混凝土施工特点5
第二节 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6
1.混凝土原材料不断改进7
2.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7
3.混凝土外加剂发展迅速且应用量日益扩大7
4.混凝土浇筑新设备、新工艺8
5.高性能混凝土正在发展8
6.碾压混凝土技术蓬勃发展8
7.工程建设体制的改革9
8.水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9
第二章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划10
第一节 混凝土施工规划的依据和原则10
1.混凝土施工规划的依据10
2.混凝土施工规划的基本原则10
第二节 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11
1.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的特点11
2.施工进度常用表达方式与分析方法11
2.1 施工进度常用表达方式11
2.2 常用分析方法12
3.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编制13
3.1 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编制的原则13
3.2 进度编制的依据13
3.3 控制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14
3.4 混凝土施工进度的编制步骤15
4.混凝土施工强度指标17
4.1 混凝土施工强度指标分析19
4.2 混凝土施工强度指标的确定19
5.混凝土施工进度管理的最新发展20
5.1 P3(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软件20
5.2 混凝土施工计算机仿真技术22
第三节 混凝土施工方案与施工布置25
1.混凝土施工设备的发展25
2.混凝土施工方案的选择26
2.1 混凝土施工方案及组合形式26
2.2 施工方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28
2.3 施工方案选择的步骤28
3.混凝土垂直运输方案29
3.1 缆机29
3.2 门、塔机33
3.3 胶带机38
3.4 其他施工方案40
4.混凝土水平运输方案41
4.1 混凝土的水平运输要求41
4.2 混凝土的水平运输方式41
5.混凝土施工辅助企业布置43
5.1 砂石加工系统43
5.2 混凝土生产系统43
5.3 混凝土预冷、预热系统43
5.4 综合加工厂43
5.5 供气、供水、供电和通信系统43
5.6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拼装厂、机械修配厂、加工厂45
第四节 混凝土施工设备资源配置45
1.混凝土水平运输设备45
1.1 有轨运输设备45
1.2 无轨运输设备48
1.3 胶带机运输设备49
2.混凝土垂直运输设备50
2.1 缆索起重机50
2.2 门、塔式起重机51
2.3 混凝土泵52
第五节 混凝土施工主要材料用量计算52
1.混凝土原材料53
2.钢筋53
3.模板54
4.混凝土施工用水量55
5.混凝土工程施工劳动力55
5.1 劳动力需要量55
5.2 劳动力定额的拟定55
5.3 扩大系数的拟定和选取56
5.4 劳动力需要量曲线的计算56
第三章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9
第一节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59
1.水泥59
1.1 水泥品种59
1.2 常用水泥技术要求60
1.3 常用水泥的主要性能和适用范围62
2.掺合料63
2.1 粉煤灰63
2.2 粒化高炉矿渣粉65
2.3 火山灰质掺合料66
2.4 硅粉67
2.5 非活性掺合料68
3.骨料68
3.1 分类68
3.2 质量要求68
3.3 选择骨料应注意的问题70
4.外加剂71
4.1 外加剂的主要功能71
4.2 技术要求72
4.3 应用74
5.水74
第二节 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5
1.设计原则与基本资料75
1.1 设计原则75
1.2 设计基本资料75
2.配合比设计方法76
2.1 步骤76
2.2 方法76
2.3 粗、细骨料用量计算79
2.4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81
3.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81
3.1 有关参数的选择81
3.2 配合比计算82
4.特细砂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3
4.1 特细砂混凝土83
4.2 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要点83
4.3 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83
5.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资料83
第四章 砂石骨料生产系统85
第一节 简述85
第二节 砂石骨料开采86
1.质量要求86
1.1 砂石骨料的技术质量要求87
1.2 砂石原骨料的质量要求87
1.3 岩石的破碎和制砂试验88
2.料源规划89
2.1 砂石原料开采量的计算89
2.2 料场的评价90
2.3 料场选择92
3.料场的开采组织94
3.1 采运能力的计算94
3.2 开采范围的确定与可采贮量的计算94
3.3 覆盖层的剥离96
3.4 料场开采的分层与分区96
3.5 运输与开采方式97
3.6 料场的作业面要素98
3.7 钻爆作业100
3.8 弃渣与环保103
4.常用采运设备的选型与计算103
4.1 采运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103
4.2 单斗挖掘机104
4.3 装载机104
4.4 链斗式采砂船104
4.5 自卸汽车104
第三节 砂石骨料的加工105
1.生产规模与工艺流程105
1.1 规模计算105
1.2 基本参数106
1.3 典型工艺流程111
1.4 流程计算116
2.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118
1.1 破碎设备118
2.2 筛分设备128
2.3 制砂设备136
2.4 分级脱水设备138
2.5 洗石设备143
2.6 给料设备145
2.7 计量设备和金属探测器150
2.8 电气控制151
3.厂址选择和车间布置152
3.1 厂址选择152
3.2 总平面布置152
3.3 车间布置153
第四节 砂石储存及转运设施156
1.砂石储存设施156
1.1 储存设施的类型156
1.2 按储存物料所处的工序分类156
1.3 料场容量157
2.受料、堆料、取料和装车158
2.1 受料设施158
2.2 堆料159
2.3 取料方式及设备167
2.4 装车方式及设备172
3.储仓、料门和溜槽173
3.1 储仓173
3.2 料门180
3.3 溜槽183
3.4 缓降器185
4.堆料场的布置和容积计算185
4.1 布置185
4.2 容积计算186
第五节 砂石系统的环境保护188
1.概述188
2.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88
2.1 料场的选择188
2.2 料场的开采环境保护188
3.废水和废渣处理189
3.1 废水处理189
3.2 弃渣处理及其综合利用191
4.砂石系统中的除尘与噪声防护193
4.1 除尘193
4.2 噪声防护194
第六节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工程实例198
1.三峡工程198
1.1 规模198
1.2 生产设备配置198
1.3 Barmac9000与棒磨机联合制砂199
2.小浪底工程200
2.1 生产规模201
2.2 工艺流程及设备201
2.3 生产系统主要特点202
3.五强溪工程人工砂石系统202
3.1 原设计方案简况202
3.2 系统运行后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203
3.3 强磨蚀性石英岩加工混凝土骨料的研究203
3.4 完善设计方案并实施204
4.二滩工程人工砂石系统205
4.1 系统规模205
4.2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205
4.3 系统布置206
4.4 砂子的分级和干燥处理207
4.5 系统特点与问题208
第五章 混凝土生产系统209
第一节 混凝土拌和系统209
1.混凝土拌和系统的规划与布置209
1.1 混凝土拌和系统的位置选择209
1.2 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210
1.3 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212
1.4 混凝土系统的主要指标213
2.混凝土拌和楼(站)213
2.1 拌和楼(站)的选型213
2.2 混凝土拌和楼(站)生产能力的确定215
2.3 混凝土拌和楼的技术性能217
2.4 混凝土拌和站220
2.5 混凝土生产计算机自动调度系统222
3.水泥储运设施229
3.1 储运设施的组成229
3.2 储运设施的规模229
3.3 水泥的储存设施230
3.4 水泥的机械输送232
3.5 水泥的气力输送232
3.6 气力输送中的物料分离与除尘237
4.砂石供料系统244
4.1 骨料储备244
4.2 给料244
4.3 混合上料和二次筛分244
4.4 拌和楼自动化供料245
5.空压站245
5.1 空压站的风量配置246
5.2 空压机的选型247
5.3 三峡高程98.7m空压站微机控制248
6.掺合料和外加剂掺入方法简介248
6.1 掺合料248
6.2 外加剂248
第二节 混凝土材料的冷却249
1.混凝土出机口的计算温度249
1.1 混凝土出机口的计算温度249
1.2 岩石及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热学特性250
1.3 冰的冷量利用率η250
1.4 机械热Q的估算250
2.混凝土材料的冷却方式251
2.1 冷却方式251
2.2 各种材料冷却值对混凝土降温效果的影响251
2.3 各种冷却方式与混凝土的降温幅度251
2.4 各种冷却方式的技经参考指标252
3.骨料的冷却计算252
4.骨料和水泥的冷却252
4.1 堆料场骨料冷却252
4.2 水冷骨料256
4.3 风冷骨料259
4.4 砂和水泥的冷却265
5.加冰拌和266
5.1 片冰266
5.2 片冰所需冷量的计算267
5.3 加冰拌和的降温效果268
5.4 冰的储存269
5.5 片冰输送271
5.6 调节冰仓273
6.冷冻水274
7.隔热保温措施274
8.制冷设备276
8.1 制冷压缩机276
8.2 氨泵278
第三节 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实例278
1.水口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278
2.二滩工程(Ⅰ标)混凝土生产系统281
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281
4.三峡工程高程98.7m混凝土生产系统283
第六章 模板、钢筋、预埋件287
第一节 模板工程287
1.简述287
1.1 定义287
1.2 常用模板的分类287
1.3 目前模板材料的使用情况288
2.一般模板设计288
2.1 模板结构的基本要求288
2.2 设计资料288
2.3 设计荷载288
2.4 设计荷载组合及稳定校核290
2.5 模板材料及设计图表291
3.常用平面模板292
3.1 定型组合钢模板292
3.2 悬臂模板293
3.3 碾压混凝土坝模板296
3.4 自升式模板297
3.5 预制混凝土模板298
4.特殊部位的模板299
4.1 进水口喇叭口顶板模板299
4.2 廊道模板300
4.3 牛腿模板300
4.4 键槽模板301
4.5 竖井模板301
4.6 溢流面模板302
4.7 网状模板304
5.永久性模板305
5.1 预制混凝土模板305
5.2 金属模板305
6.滑动模板305
6.1 一般要求305
6.2 竖直液压滑模306
6.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滑模310
6.4 溢流坝面滑模311
6.5 拱坝滑模311
6.6 竖井及斜井滑模312
7.移置模板312
7.1 地下结构混凝土衬砌各种模板台车312
7.2 滑框倒模312
7.3 自升模板313
8.装饰混凝土模板313
9.钢悬臂模板结构设计示例313
第二节 钢筋工程318
1.钢筋性能、规格318
2.钢筋加工厂320
2.1 生产规模的确定320
2.2 钢筋加工厂面积321
2.3 钢筋加工厂人员配备321
2.4 钢筋加工厂主要设备配备322
3.钢筋加工323
3.1 钢筋配料与代换323
3.2 钢筋加工325
4.钢筋连接325
4.1 钢筋接头的一般要求325
4.2 墩、墙钢筋接头估算325
4.3 钢筋的接头方式326
第三节 预埋件施工332
1.止水332
1.1 止水片333
1.2 沥青止水井334
1.3 伸缩缝面填料335
2.坝体排水336
3.坝内冷却水管336
3.1 金属管337
3.2 软管(以二滩工程HDPE软管为例)337
4.接缝灌浆预埋件337
第七章 混凝土浇筑338
第一节 混凝土仓面设计338
1.定义338
2.原则和内容338
2.1 仓面设计的原则338
2.2 主要内容338
3.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339
3.1 设计步骤339
3.2 设计要点339
4.仓面设计的工程实施342
4.1 工程实例342
4.2 计算机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342
第二节 混凝土运输346
1.技术要求346
2.运输方式346
2.1 水平运输346
2.2 垂直运输349
2.3 混合运输355
2.4 其他混凝土运输设备356
第三节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358
1.技术要求358
2.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359
2.1 冲毛359
2.2 凿毛和化学处理剂刷毛361
3.水平施工缝面接缝材料的发展361
第四节 混凝土浇筑362
1.坝体分缝、分块及浇筑层厚度362
1.1 坝体分缝、分块362
1.2 浇筑层厚度366
2.混凝土入仓方式367
2.1 吊罐入仓367
2.2 汽车直接入仓367
2.3 胶带机入仓367
2.4 其他入仓方式368
3.铺料方法和允许间隔时间370
3.1 铺料方法370
3.2 铺料允许间隔时间373
4.平仓振捣374
4.1 平仓方法和适用范围374
4.2 振捣374
5.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筑377
5.1 施工特点377
5.2 施工要求和方法377
第五节 混凝土养护与表面保护381
1.混凝土养护381
1.1 混凝土养护方法和适用条件381
1.2 混凝土养护时间385
2.混凝土表面保护385
2.1 混凝土表面保护的目的和作用385
2.2 表面保护分类386
2.3 表面保护材料386
2.4 混凝土表面保护方法和材料选择387
第八章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391
第一节 混凝土力学与热学性能391
1.混凝土力学性能391
1.1 强度391
1.2 弹性模量及泊松比392
1.3 极限拉伸变形392
1.4 徐变393
2.混凝土热学性能394
第二节 坝体稳定温度395
1.稳定温度395
1.1 边界条件395
1.2 稳定温度计算396
2.准稳定温度396
2.1 无限平板准稳定温度396
2.2 半无限平板准稳定温度396
2.3 墩、墙、薄拱坝等薄壁结构准稳定温度397
第三节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397
1.基础温差397
2.上、下层温差398
3.内外温差及表面保护标准398
3.1 内外温差或坝体最高温度控制标准398
3.2 表面保护标准398
4.坝体设计允许最高温度398
第四节 混凝土浇筑温度399
1.混凝土出机口温度399
1.1 预冷骨料399
1.2 加冰拌和400
2.混凝土入仓温度401
3.混凝土浇筑温度401
第五节 施工期混凝土温度计算402
1.差分法402
1.1 单向差分法402
1.2 双向差分法403
2.实用计算法406
2.1 单向散热浇筑块最高温度计算406
2.2 墩墙浇筑块最高温度计算411
3.有限元法414
4.坝体混凝土的天然冷却414
4.1 外温为常温414
4.2 外温任意变化415
4.3 双向冷却416
4.4 温度分布计算416
第六节 混凝土通水冷却416
1.埋设水管通水冷却的目的和布置原则416
1.1 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的主要目的416
1.2 冷却水管布置的一般原则417
2.金属水管通水冷却温度计算417
2.1 中、后期通水冷却计算417
2.2 一期通水冷却计算420
3.非金属水管通水冷却温度计算421
4.水管通水冷却一般要求422
第七节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综合措施423
1.防止混凝土裂缝在结构方面的措施423
1.1 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423
1.2 适当的分缝分块423
1.3 配置钢筋423
2.防止混凝土裂缝在材料方面的措施424
2.1 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424
2.2 控制混凝土水化热424
2.3 控制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425
3.防止混凝土裂缝在施工方面的措施425
3.1 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425
3.2 控制坝体最高温度425
3.3 表面保护427
4.防止混凝土裂缝在综合管理方面的措施433
4.1 合理安排仓位433
4.2 科学配备资源434
4.3 加快入仓速度434
4.4 避开高温时段435
第八节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及防裂436
1.分缝分块436
2.碾压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437
3.碾压混凝土温度计算437
4.冷却水管埋设437
5.温控措施438
第九章 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439
第一节 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措施439
1.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期的确定439
1.1 低温季节施工期标准439
1.2 低温季节施工期划分439
2.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基本要求439
2.1 防冻和防裂439
2.2 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和混凝土的成熟度441
3.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措施444
第二节 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供热系统444
1.施工供热444
1.1 供热系统的布置444
1.2 供热系统的锅炉及附属设备444
1.3 锅炉蒸汽量计算449
2.热负荷计算451
2.1 室外和室内温度的确定451
2.2 生产系统房屋采暖耗热量Q1计算451
2.3 生产环节耗热量Q2计算452
3.锅炉选型计算454
3.1 已知条件454
3.2 选型计算455
第三节 低温季节混凝土生产456
1.保温采暖温度要求456
2.骨料供应与预热456
2.1 骨料储备和保温456
2.2 骨料预热457
3.混凝土拌和458
3.1 一般要求458
3.2 混凝土出机温度458
4.混凝土运输459
4.1 一般要求459
4.2 运输设备的保温459
5.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460
5.1 基岩与混凝土表层加热460
5.2 基岩与混凝土面清基与保温460
第四节 低温季节混凝土浇筑与养护461
1.蓄热法(包括综合蓄热法)462
1.1 施工措施462
1.2 保温要求及材料462
2.暖棚法464
2.1 暖棚法施工工艺465
2.2 暖棚结构465
3.负温混凝土法465
3.1 防冻外加剂掺量467
3.2 负温混凝土的强度467
4.蒸汽加热法468
4.1 适用范围468
4.2 一般规定468
4.3 混凝土强度与养护时间及蒸汽温度的关系468
4.4 蒸汽套469
4.5 工程实例469
5.电热法469
5.1 适用范围469
5.2 电极型式及布置469
5.3 电热法允许最高温度472
5.4 电热法温度变化速度472
5.5 电热法要求472
5.6 电加热养护混凝土的其他方法472
第五节 低温季节混凝土拆模与质量控制473
1.低温季节混凝土拆模的原则473
1.1 拆模时间473
1.2 表面保温措施473
2.质量控制与检查474
2.1 质量控制与检查的内容要求474
2.2 混凝土温度的测量要求474
第十章 混凝土接缝灌浆476
第一节 接缝灌浆布置要求476
1.接缝灌浆分缝分区的一般要求476
2.灌浆系统布置原则476
3.键槽型式和灌浆系统476
3.1 键槽型式476
3.2 灌浆系统477
4.接缝灌浆必备的工作条件480
第二节 接缝灌浆施工准备480
1.灌浆系统埋件的加工和安装480
1.1 止浆片的加工和安装要求480
1.2 灌浆管路的加工和安装要求481
2.灌浆系统的检查和维护483
2.1 专职人员的全过程检查维护483
2.2 通水检查484
2.3 缝面表面检查484
2.4 管口保护和检查484
3.灌浆前准备484
3.1 蓄水前、后的灌浆要求484
3.2 接缝灌浆时混凝土的龄期和强度484
3.3 灌浆区混凝土温度484
3.4 接缝张开度的测定485
3.5 缝面预润湿和冲洗485
3.6 灌浆设备和浆液检查485
3.7 灌浆材料和浆液配比试验486
3.8 灌浆前预灌性压水检查488
第三节 接缝灌浆施工技术488
1.灌浆工序488
2.灌浆顺序和间歇时间488
2.1 基础灌浆层施工顺序488
2.2 接缝灌浆的顺序和间歇时间488
3.灌浆条件488
4.灌浆压力和增开度490
4.1 作用力490
4.2 灌浆压力对坝块稳定、应力、变形的验算491
5.接缝灌浆工艺及质量控制493
5.1 同一灌浆层灌缝分组493
5.2 增开度监测、通水平压和通水循环493
5.3 浆液水灰比的确定493
5.4 灌浆过程控制及灌浆结束标准493
5.5 进浆量及弃浆量记录494
6.特殊情况处理494
6.1 外漏处理494
6.2 与上层灌区或邻缝相串的处理494
6.3 灌浆管路堵塞的处理494
6.4 灌浆因故中断的处理495
6.5 缝面张开度小于0.5mm的灌浆措施495
6.6 负温灌浆495
6.7 碾压混凝土坝接缝灌浆496
第四节 灌浆质量评定497
1.整个接缝灌浆施工过程记录的分析497
2.钻孔检查498
3.凿槽检查498
4.大坝蓄水后检查498
第十一章 混凝土施工原型观测504
第一节 内部观测504
1.观测项目、仪器设备及施工组织504
1.1 观测项目与仪器设备504
1.2 施工组织508
2.仪器设备检验508
2.1 检验依据508
2.2 现场检验内容509
2.3 差动电阻式仪器检验509
2.4 电阻比电桥检验513
2.5 钢弦式仪器检验514
3.监测仪器埋设516
3.1 埋设前的准备工作516
3.2 埋设的一般规定519
3.3 仪器埋设519
3.4 观测电缆埋设、过缝和垂直牵引526
4.质量控制527
4.1 仪器埋设施工质量控制527
4.2 施工期观测及质量控制527
4.3 现场观测有关规定528
5.资料整理分析529
5.1 现场埋设记录搜集529
5.2 施工相关资料搜集529
5.3 监测资料整理的一般规定529
5.4 监测数据的计算、绘图529
5.5 监测资料整理的计算机化531
第二节 外部变形观测532
1.观测项目、精度及仪器532
1.1 观测项目532
1.2 精度要求533
1.3 观测仪器533
2.观测方法及施工组织536
2.1 观测方法536
2.2 施工组织539
3.观测仪器设备的埋设安装540
3.1 水平位移观测540
3.2 垂直位移观测545
3.3 伸缩缝观测547
4.监测资料整理分析547
4.1 监测资料的整理547
4.2 监测资料的分析548
4.3 编写监测报告552
5.工程、实例552
第十二章 碾压混凝土施工553
第一节 概述553
1.碾压混凝土坝的型式553
2.我国碾压混凝土坝的技术特点及成就558
3.碾压混凝土适用范围560
4.碾压混凝土施工常用参考资料561
5.相关标准568
第二节 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568
1.原材料选择568
1.1 水泥568
1.2 掺合料568
1.3 外加剂569
1.4 粗骨料570
1.5 细骨料571
1.6 拌和用水571
2.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71
2.1 设计原则571
2.2 基本资料572
2.3 设计方法572
2.4 计算实例576
3.国内几个典型工程的碾压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576
第三节 施工准备578
1.施工组织准备578
1.1 砂石及混凝土生产系统配置578
1.2 混凝土运输设备配置580
1.3 仓面资源配置581
1.4 仓面准备583
1.5 合理的施工布置584
1.6 施工组织计划585
2.仓面浇筑准备585
2.1 模板吊装585
2.2 埋件安装585
2.3 切缝585
2.4 变态混凝土施工585
第四节 浇筑586
1.入仓方式选择586
2.卸料与摊铺588
2.1 卸料588
2.1 摊铺589
3.碾压589
4.层面与缝面处理591
4.1 碾压混凝土层面处理591
4.2 碾压混凝土缝面处理592
5.碾压混凝土温控方法592
5.1 概述592
5.2 温控方法592
5.3 温控方法的选用593
6.铺料容许间隔时间593
7.异种混凝土浇筑593
8.变态混凝土浇筑593
9.埋设件施工594
9.1 止水594
9.2 其他埋设件594
10.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594
10.1 雨季施工594
10.2 低温季节施工595
第五节 质量控制596
1.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596
1.1 胶凝材料596
1.2 骨料597
1.3 外加剂598
2.拌和过程的质量控制598
2.1 配料过程的质量控制598
2.2 原材料变化时配合比的调整599
2.3 出机口混凝土质量的控制599
3.仓面质量控制600
3.1 拌和物碾压时干湿程度的控制600
3.2 卸料、平仓、碾压作业的检查和控制601
3.3 异种混凝土结合部的质量控制602
3.4 应注意的几个时间参数603
4.养护603
5.保护603
5.1 低温影响及防护603
5.2 高温影响及防护603
6.质量管理与评定604
6.1 质量管理604
6.2 质量评定与验收606
第六节 专用设备、机具和仪器608
1.砂石料生产机械608
2.拌和机械608
3.运输机械608
4.平仓机械609
5.碾压机械609
6.质量检测仪器610
7.切缝机械610
8.冲毛与养护机械610
8.1 冲毛机械610
8.2 养护机械611
第七节 工程实例611
1.江垭碾压混凝土坝施工611
2.大朝山碾压混凝土坝施工611
3.沙牌碾压混凝土坝612
4.棉花滩碾压混凝土坝施工613
5.部分工程资料613
第十三章 砌石坝施工618
第一节 概述618
1.砌石坝的分类及施工特点619
1.1 砌石坝的分类619
1.2 砌石坝的施工特点624
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程序625
2.1 施工组织设计625
2.2 施工程序625
第二节 砌石坝的建筑材料626
1.石料626
1.1 石料的分类626
1.2 石料的质量要求626
1.3 石料开采、加工与运输626
2.胶结材料629
2.1 常用胶结材料629
2.2 配合比的选择631
第三节 坝体砌筑632
1.坝体砌筑的一般规定和工艺要求632
1.1 测量与放样632
1.2 坝体砌筑的一般规定632
1.3 坝体砌筑的工艺要求633
2.坝体砌筑635
2.1 拱坝635
2.2 连拱坝636
2.3 重力坝638
2.4 空腹重力坝638
3.特殊部位砌筑639
3.1 坝基部位639
3.2 坝体面石砌筑639
3.3 边墩与拱座640
3.4 坝内廊道与孔洞640
3.5 浆砌料石溢流面640
3.6 施工分缝处理641
4.冬、夏季和雨天施工641
4.1 冬季施工641
4.2 夏季施工642
4.3 雨季施工642
第四节 砌石坝的混凝土施工642
1.基础垫层混凝土642
1.1 河床基础垫层混凝土642
1.2 岸坡基础垫层混凝土643
2.防渗体混凝土施工643
2.1 砌石坝防渗体的分类和施工要求643
2.2 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643
2.3 混凝土防渗面板644
3.溢流面混凝土646
3.1 施工的一般要求646
3.2 倒悬部分的混凝土施工646
3.3 溢流面的混凝土施工648
第五节 砌石坝的质量控制与检查650
1.胶结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查650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查650
1.2 胶结材料的抗压强度检验650
1.3 胶结材料抗压强度的合格评定650
2.坝体砌石质量控制与检查652
2.1 坝体干密度、空隙率、透水率的控制与检查652
2.2 坝体单元质量评定653
第六节 砌石坝原型观测仪器的埋设653
1.砌石坝原型观测的项目及内容653
2.砌石坝观测仪器的埋设654
2.1 外部观测仪器的埋设654
2.2 内部观测仪器的埋设654
附录A 混凝土胶结材料强度保证率计算方法655
A.1 查表法655
A.2 查图法655
附录B 砌体干密度及空隙率检查655
B.1 灌砂法655
B.2 灌水法658
附录C 砌体的透水率检查方法658
C.1 设备及用具658
C.2 检查方法659
C.3 计算659
第十四章 特种水工混凝土660
第一节 概述660
第二节 高性能水工混凝土661
1.主要特性661
2.高强度水工混凝土661
2.1 原材料661
2.2 配合比参数661
2.3 配合比实例662
2.4 施工663
2.5 应用663
3.抗磨蚀混凝土664
3.1 分类664
3.2 原材料及技术要求664
3.3 无机材料抗磨蚀混凝土配合比665
3.4 施工666
3.5 其他抗磨蚀护面材料668
4.补偿收缩混凝土670
4.1 分类和特性670
4.2 原材料671
4.3 配合比672
4.4 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674
4.5 质量控制674
4.6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674
第三节 硅粉混凝土676
1.简述676
2.硅粉混凝土(砂浆)的特性676
3.原材料及配合比676
3.1 原材料676
3.2 配合比676
4.施工工艺676
5.应用实例677
5.1 二滩工程硅粉混凝土677
5.2 水口、五强溪工程船闸工程硅粉混凝土678
第四节 纤维混凝土678
1.简述678
2.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679
2.1 聚丙烯纤维679
2.2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的基本性能680
2.3 经济性680
2.4 配合比680
2.5 施工要点681
2.6 质量控制681
2.7 适用范围681
2.8 应用实例682
3.钢纤维混凝土685
3.1 原材料的技术要求685
3.2 配合比685
3.3 施工687
4.玻璃纤维混凝土687
4.1 玻璃纤维混凝土不同成型工艺及配合比687
4.2 玻璃纤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688
4.3 玻璃纤维混凝土的用途688
5.尼龙纤维混凝土688
5.1 尼龙纤维688
5.2 尼龙纤维混凝土的配制688
5.3 尼龙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689
5.4 尼龙纤维混凝土的主要用途689
6.碳纤维混凝土689
6.1 沥青基碳纤维689
6.2 碳纤维混凝土的原材料689
6.3 碳纤维混凝土的配制689
6.4 碳纤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689
6.5 碳纤维混凝土的主要用途689
第五节 喷射混凝土施工690
1.简述690
1.1 喷射混凝土施工的特点690
1.2 喷射混凝土的分类690
1.3 喷混凝土的应用范围690
2.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690
2.1 水泥690
2.2 细骨料691
2.3 粗骨料691
2.4 速凝剂692
3.喷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选择693
3.1 配合比设计693
4.喷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693
5.喷射混凝土施工695
5.1 机械设备695
5.2 喷射工艺696
5.3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698
5.4 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699
6.质量保证措施700
第六节 真空混凝土施工701
1.简述701
1.1 特征701
1.2 用途701
2.混凝土真空作业设备702
2.1 混凝土真空作业设备类型702
2.2 混凝土真空吸水设备构成702
3.真空吸水工艺参数704
3.1 有效真空作业深度704
3.2 真空度704
3.3 真空作业时间704
3.4 脱水率704
3.5 真空吸水过程的短暂振动705
3.6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验证工艺参数705
4.真空模板705
5.真空混凝土施工706
5.1 原材料、配合比706
5.2 施工程序706
5.3 真空作业706
6.质量控制707
7.真空混凝土应用实例708
7.1 真空模板配置708
7.2 施工工艺708
7.3 应用效果708
第七节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708
1.简述708
1.1 分类708
1.2 特点709
2.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机具709
2.1 混凝土709
2.2 预应力钢材709
2.3 预应力锚索防护材料710
2.4 预应力锚索的隔离架与绑扎丝710
2.5 锚具、夹具710
2.6 张拉设备和量测设施716
3.预应力钢筋张拉717
3.1 施工前的准备717
3.2 预应力筋张拉程序717
3.3 预应力筋伸长值的计算和量测718
4.灌浆718
4.1 回填灌浆718
4.2 黏结式预应力锚索的预留孔道的灌浆718
4.3 灌浆材料718
4.4 锚束及锚具的防腐保护及预留孔道(黏结式)或预留张拉槽(无黏结)的回填(简称为封锚回填)719
5.全面测量、检查及验收719
6.预应力混凝土的观测719
6.1 观测仪器719
6.2 观测720
7.预应力梁板的施工720
7.1 先张法施工工艺720
7.2 后张法施工722
8.闸墩预应力混凝土施工725
8.1 张拉参数的测定和试验725
8.2 锚固工艺与施工技术729
9.隧洞环锚预应力混凝土施工734
9.1 有黏结和无黏结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方案及试验735
9.2 两方案的试验和观测736
9.3 两方案的对比737
9.4 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施工738
第八节 水下混凝土施工741
1.简述741
1.1 分类742
1.2 水下混凝土适应范围及特点742
2.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743
2.1 原材料743
2.2 配合比设计743
2.3 配合比工艺流程746
3.水下混凝土施工747
3.1 施工设备与机具747
3.2 工艺流程749
3.3 施工方法749
4.影响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754
5.工程实例755
5.1 岩滩工程升船机导墙水下混凝土施工755
5.2 常州新闸防洪控制工程756
第九节 泵送混凝土757
1.简述757
1.1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发展方向757
2.混凝土泵和输送管路757
2.1 混凝土泵结构类型757
2.2 各类混凝土泵的泵送原理757
2.3 常见液压混凝土泵技术参数757
2.4 混凝土输送管道759
2.5 管道接驳759
3 原材料760
3.1 水泥760
3.2 粗骨料760
3.3 细骨料761
3.4 掺合料761
3.5 外加剂761
4.配合比设计762
4.1 配合比设计762
4.2 工程实例762
5.施工763
5.1 施工工艺763
5.2 混凝土泵的选择及需用台数的确定764
5.3 混凝土泵的布置767
5.4 配管设计767
5.5 布料方式769
5.6 泵送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769
5.7 混凝土泵送770
5.8 泵送施工中常见问题处理770
5.9 泵送混凝土浇捣771
6.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772
6.1 原材料质量控制772
6.2 泵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772
6.3 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772
6.4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772
第十节 模袋混凝土772
1.简述772
2.模袋材料773
3.模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773
4.质量检验774
第十五章 混凝土缺陷修补775
第一节 概述775
1.缺陷分类775
2.修补材料775
第二节 混凝土裂缝775
1.裂缝成因776
2.裂缝检查776
2.1 普查776
2.2 缝深检查777
3.裂缝分类777
3.1 葛洲坝工程裂缝分类评判标准777
3.2 长江三峡工程裂缝分类评判标准778
4.裂缝修补和补强加固779
4.1 标准779
4.2 补强时段781
4.3 修补和补强加固方法781
4.4 典型工程实例792
第三节 混凝土内部欠密实和局部架空796
1.检查796
1.1 打孔检查法(钻孔法)797
1.2 超声波法797
1.3 回弹仪法797
2.缺陷判定标准797
3.补强处理798
3.1 水泥灌浆799
3.2 化学灌浆801
3.3 凿除填补801
3.4 喷混凝土(砂浆)802
4.工程实例802
4.1 葛洲坝二江泄水闸闸室底板802
4.2 丹江口水电站802
4.3 葛洲坝二江泄水闸中墩超声波检测803
4.4 石门水电站3号机座环下衬板混凝土脱空化灌803
第四节 低强混凝土804
1.检查方法804
2.补强处理804
2.1 局部挖除修补804
2.2 整块挖除重浇805
2.3 过流面高低强度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的检查与处理805
第五节 渗漏808
1.分类808
2.调查808
2.1 渗漏规模及其空间分布808
2.2 渗水来源及渗漏途径调查809
2.3 测定渗漏水量和有关参数809
3.渗漏处理809
3.1 处理原则809
3.2 堵漏基本方法809
3.3 堵漏灌浆材料813
4.工程实例816
4.1 葛洲坝3号船闸伸缩缝堵漏816
4.2 小浪底工程消力塘底板伸缩缝堵漏817
4.3 五强溪水电站大坝横缝动水堵漏817
第六节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缺陷819
1.过流面不平整度控制标准819
1.1 国内标准819
1.2 国外部分工程标准821
2.不平整缺陷修补822
2.1 修补原则822
2.2 修补方法822
2.3 常用主要修补材料及施工工艺824
3.掺气防蚀和减蚀,掺气后的不平整度控制标准831
3.1 掺气浓度为1.1%条件下不平整度控制和处理标准831
3.2 临界免蚀掺气浓度831
4.工程实例832
4.1 空蚀破坏型——潘家口水库溢流坝832
4.2 悬砂磨损型——黄河三门峡工程833
4.3 推移质冲磨型——渔子溪二级电站排沙洞833
5.水下检修设备、材料及施工方法835
5.1 气压式自浮沉柜835
5.2 RCV-225潜水器及TC-125手提式水下摄像机836
5.3 主要修补材料和施工工艺(要点)837
参考文献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