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供水卫生安全保障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供水卫生安全保障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211252.jpg)
- 梁锡念,甘日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06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8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饮用水-卫生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供水卫生安全保障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水卫生概论1
第一节 水与人体健康1
一、水是生命之本1
二、饮用水水质与健康3
第二节 公众关注的水问题4
一、自来水可否直饮4
二、自来水的氯味4
三、我国与发达国家自来水的比较5
四、国内几种饮水的比较5
五、水的硬度与健康5
六、水的pH与健康6
七、加氯量与消毒副产物7
八、咸潮与防范8
第三节 水中的微生物9
一、水中的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9
二、饮用水标准指示菌12
三、水中的病毒12
四、水中的原虫15
五、水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16
六、水微生物研究的前景21
第四节 生物性水污染的危害与介水传染病22
一、生物性水污染的危害22
二、介水传染病23
第五节 化学性水污染所致的毒性危害41
一、汞、酚类化合物、氰化物、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2
二、水体微量化学污染物的污染44
三、突发性水质污染的危害50
第六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53
一、地方性氟中毒53
二、地方性砷中毒56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57
第二章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9
第一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59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标准制定的原则59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59
二、确保饮用安全的原则59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60
四、密切结合实际的原则60
五、保证可行性的原则60
六、与国际水质标准相接轨的原则61
七、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的原则61
第三节 水质指标限值制定依据与释义61
一、水质常规指标62
二、水质非常规指标88
第四节 饮用水标准指示菌的确定135
一、饮用水中主要致病微生物及其对供水的影响136
二、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指示菌的选择137
三、饮用水标准指示菌结果生物学的安全评价140
第五节 饮用水及其净化技术的安全评价140
一、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测试技术141
二、生物毒性测试142
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化学指标体系143
第六节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历史回顾144
一、《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修正稿)》144
二、《饮用水水质标准(草案)》144
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选择及水质评价暂行规则》144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145
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TJ 20—1976)145
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146
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147
八、《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1类水质标准147
九、《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卫生部)147
十、《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148
十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48
第七节 我国五大水质标准的比较148
一、新水质标准与四大水质标准的对比148
二、我国五大水质标准项目分类和数量比较153
三、五大水质标准中一些项目的限值比较154
第八节 新水质标准与世界三大水质标准对比154
一、国际水质标准发展的趋势154
二、各水质标准的特点155
三、新水质标准与国际三大水质标准的检测项目及限值对比157
四、新水质标准与国际三大水质标准项目分类和数量对比165
第九节 深入贯彻新标准,促进供水卫生安全保障166
一、开展新标准的深入宣贯166
二、推动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建设166
三、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促进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167
四、强化大局意识,建立并加强多部门联动机制167
五、加强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和保护168
六、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应得到高度关注168
七、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168
八、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基础建设,促进饮用水安全监测水平的提高168
九、强化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监测169
十、强化饮用水卫生管理169
十一、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供水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169
十二、关注重点水质项目,强化水处理工艺和全面质量管理170
十三、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促进深度处理工艺的推广应用171
十四、切实加强二次供水卫生安全保障171
十五、尽快查清两虫的污染情况并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172
十六、通过政策导向促进水业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172
第三章 供水水源保障与保护173
第一节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173
一、水资源分布与水化学组成173
二、天然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卫生学特征174
第二节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175
一、水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175
二、各种水体污染特点178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179
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归181
第三节 我国水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录182
一、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182
二、主要工业点源排放的优先污染物183
三、国外禁用的化学毒物183
四、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特点184
第四节 良好的水源是供水卫生安全最基础的保证184
一、饮用水源水质的重要意义184
二、国外供水水源保护基本情况185
三、我国饮用水源水质概况及污染原因186
四、应对严重的饮用水源风险的思考187
第五节 饮用水源选择188
一、饮用水源选择的设计规范要求188
二、饮用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188
三、饮用水源选择的卫生规范要求189
第六节 水源地保护与污染控制190
一、水源地保护规划190
二、水源保护区流域污染控制195
三、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98
四、水源保护区管理202
第七节 水环境修复与水源水质改善技术204
一、水源水质改善的物理方法204
二、水源水质改善的化学方法205
三、水源水质生物修复和改善技术206
四、源水质改善的混合曝气方法216
第八节 突发性水质污染监测与应急技术措施217
一、概述217
二、突发性水质污染特征217
三、有毒化学品污染应急检测与处理处置技术218
四、农药污染应急检测与处理处置技术219
五、溢油污染应急检测与处理处置技术220
六、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检测与控制技术221
七、水源水质突发性污染应急检测与处理措施223
八、水厂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方案与措施224
九、建立快速有效的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理体系224
十、水源水质的在线监测和预警225
第九节 美国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及其借鉴228
一、应急管理的法律依据和机构设置229
二、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30
三、俄亥俄州饮用水源应急预案231
四、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及其借鉴233
第十节 松花江、北江污染事件再反思234
第四章 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措施242
第一节 给水处理概论242
一、给水处理简史242
二、常规给水处理工艺244
第二节 供水安全保障技术几本重要著作简介251
一、《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251
二、《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52
三、《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及成果253
四、《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实施指南》253
五、《中国城镇供水技术发展手册》253
第三节 净水设施技术更新与改造254
一、我国目前净水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254
二、更新、改造的实施254
三、混合设施的更新与改造255
四、絮凝设备的更新与改造257
五、沉淀的更新与改造259
六、过滤的更新与改造262
第四节 合理选用净水药剂268
一、混凝剂268
二、助凝剂272
三、助滤剂275
四、氧化剂279
五、消毒剂285
第五节 净水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294
一、净水过程中需要监测的水质指标294
二、混凝沉淀设施的科学管理296
三、过滤设施的科学管理301
四、常用的在线仪表305
五、净水剂、消毒剂的投加307
第六节 深度水处理技术与工艺308
一、背景与基本方法308
二、预处理技术与工艺310
三、深度处理技术311
四、实施深度处理的建议317
五、深度处理的新工艺317
第七节 藻类的控制318
一、水源地藻类控制技术319
二、水厂藻类控制技术321
第八节 净水过程全面质量控制324
一、净水过程全面质量控制要求及其意义324
二、国内外“净水水质全面质量控制”的现状324
三、净水过程中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324
四、现场质量控制328
五、质量检验328
第九节 管网水质保障与稳定329
一、管网水质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330
二、规划目标和保证措施333
三、建筑给水管网卫生安全与冲洗消毒339
四、消防给水安全与生活给水卫生341
五、无负压供水的卫生安全保障345
第十节 管网规划与管网改造346
一、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建城〔2003〕188号)346
二、管网规划和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347
三、管网改造概念349
四、合理选定改造对象350
五、制定管网改造规划351
六、管网改造的技术措施352
七、城市供水管材的选择357
第十一节 二次供水方式的合理选择359
一、供水方式概述360
二、二次供水使用情况调查360
三、已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362
四、新建二次供水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364
五、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规范建设366
六、二次供水方式的选择366
七、管网叠压供水368
八、结论368
第十二节 水质检测技术与要求369
一、总体要求369
二、2010—2020年城市供水行业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要求370
三、2010—2020年城市供水行业水质检测机构的发展要求373
四、关于水质委托检测376
第十三节 设备优化选择与应用376
一、管道的选择376
二、供水管道选材的推荐建议376
三、管配件和橡胶圈的选择377
四、阀门选择卫生要求377
第十四节 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集成378
一、集成的目标378
二、集成的原则378
三、集成的内容378
第十五节 供水应急处理范例379
一、汶川地震灾后供水的风险和应急处理379
二、贵州都柳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383
三、无锡太湖水污染的应急处理383
四、北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383
五、松花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384
第五章 管道直饮水、小区优质供水与分质供水385
第一节 管道直饮水与小区优质供水概述385
一、管道直饮水系统定义385
二、国外的管道分质供水概况386
三、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和观念的发展387
第二节 建设管道直饮水与小区优质供水的必要性389
一、我国管道直饮水系统的产生背景389
二、建设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必要性390
三、管道直饮水卫生状况391
第三节 管道直饮水的工艺与水处理设备393
一、管道直饮水的水处理工艺393
二、管道直饮水的水处理设备394
三、管道直饮水反渗透处理设备及运行管理395
第四节 小区优质供水的工艺与设备398
一、建设小区优质供水的意义398
二、小区优质供水技术要点399
三、小区优质供水工艺流程399
第五节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和卫生要求400
一、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400
二、生活饮用水管道直饮水卫生标准400
三、管道直饮水水质卫生要求401
四、管道直饮水水质检验的要求401
五、管道直饮水制水间和设备的卫生要求402
六、管道直饮水供水单位管理的卫生要求403
第六节 管道直饮水系统卫生管理要点403
一、管道直饮水系统运行管理及人员要求403
二、管道直饮水系统冲洗消毒的卫生要求404
三、管道直饮水水处理设备的保养与维护404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优质供水网建设规划406
第八节 分质供水案例406
第六章 供水卫生管理415
第一节 供水单位与供水卫生安全保障415
一、供水卫生安全保障是对供水单位的法规要求415
二、保证供水卫生安全是供水单位的社会职责418
三、保证供水卫生安全关系供水企业的发展419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419
第三节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要点419
一、综合419
二、水源安全保障与保护420
三、规范供水卫生管理420
四、加强水质检验421
五、从业人员管理421
第四节 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421
一、我国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422
二、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424
三、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结构与内容425
四、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要求427
五、相关建议428
第五节 供水单位卫生安全保障范例429
一、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供水安全保障与管理430
二、广东省中山市小榄水务有限公司433
三、广东省中山坦洲自来水有限公司437
第六节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管理437
一、供水预防性卫生监督437
二、卫生行政许可438
三、经常性卫生监督439
四、水质卫生监测441
五、卫生行政处罚441
六、饮用水氯化消毒监督监测应注意的问题441
第七节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445
一、目标446
二、原则446
三、工作步骤446
四、日常管理447
五、工作要求(略)448
第八节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及卫生管理要点456
一、《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456
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456
三、二次供水卫生管理要点456
第九节 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监管459
一、二次供水预防性卫生监督459
二、二次供水卫生行政许可460
三、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许可461
四、二次供水经常性卫生监督461
五、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监测462
六、二次供水卫生行政处罚462
第十节 饮用水卫生相关的其他监管462
一、分散式供水卫生监管462
二、学校直饮水卫生监管463
三、管道直饮水卫生监管464
第十一节 水质卫生监测与评价464
一、水质卫生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意义464
二、常规水质卫生监测与评价466
三、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467
第十二节 行业的水质监测监管469
一、供水行业与卫生部门水质监测监管的关系469
二、行业的水质监测监管470
三、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质监测470
第十三节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472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473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479
三、村镇供水单位水质检验要求479
第十四节 水污染的调查、监测和监督481
一、水体污染的调查、监测和监督481
二、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483
三、水污染事故处理484
第十五节 供水卫生安全保障的卫生监管范例485
一、供水卫生安全保障发展基本概况486
二、供水卫生监管策略措施487
附录 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相关法规标准规范492
附录一 法律法规492
附录1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492
附录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95
附录3 卫生部《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97
附录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499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目录)500
附录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条文摘录)500
附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文摘录)501
附录8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504
附录9 《城市供水条例》(条文摘录)508
附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条文摘录)508
附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条文摘录)509
附录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摘录)510
附录13 《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510
附录二 标准与规范515
附录1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515
附录1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目录525
附录1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5750.2—2006)532
附录1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539
附录18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544
附录1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545
附录2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549
附录21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550
附录22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2003)551
附录23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1995)551
附录24 《水处理剂 聚合氯化铝》(GB 15892—2003)553
附录25 《净水剂 聚合硫酸铁》(GB 14591—93)553
附录26 《水处理剂 硫酸铝》(HG 2227—91)554
附录三 设计规范与卫生规范554
附录27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条文摘录)554
附录2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条文摘录)555
附录2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条文摘录)560
附录30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2006)(条文摘录)563
附录3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条文摘录)567
附录32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573
附录3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578
附录34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相关规范名录580
附录35 供水卫生安全保障相关标准规范581
参考文献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