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原理
  • 袁振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742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学科: 研究生) 教育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社会思想主义的教育观3

一 修道之为教——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3

二 培养哲学王——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8

2 科学主义的教育观12

一 启智——形式主义教育观12

二 知识就是力量——实质主义教育观17

3 人文主义教育观24

一 顺性达情25

二 和谐发展27

三 以天性为师31

四 人格至上33

五 终身教育36

4 钟摆与融合38

1 工具主义教育观与本体主义教育观43

一 工具主义教育观44

二 本体主义教育观54

2 教育是通向平等的入口,还是社会成层的手段57

一 平等入口说58

二 社会成层说65

3 “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72

一 社会化说73

二 个性化说78

4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85

一 通才教育观86

二 专才教育观93

1 学生是反应性的受动者,还是主动的思考者99

一 反应受动的观点102

二 主动思考的观点111

2 学生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121

一 连续发展的观点122

二 跳跃发展的观点126

3 差异与平等、自由与纪律的对立130

一 注重差异还是强调平等131

二 心理学对差异的研究135

三 重视纪律还是强调自由138

4 学生权利144

一 学生权利144

二 来自实践的调查147

三 面向未来的学生观151

四 向学生学习152

1 “蜡烛观”与“发展观”——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157

一 “蜡烛观”反思157

二 “发展观”的新境界161

2 “师范性”与“学术性”——教师职业内涵的界定166

一 “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167

二 “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矛盾与统一168

三 教育水平与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173

3 “社会楷模”与“平凡一员”——教师职业角色的冲突175

一 社会楷模——教师职业的角色期望176

二 平凡一员——教师的五味生活177

4 “权利”与“义务”——教师职责的基础179

一 教师的权利179

二 教师的义务181

5 “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师生关系的核心184

一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之争184

二 不同师生观的本质分歧187

三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89

6 “教书匠”与“教育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191

一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野192

二 教师专业化的进程198

三 教育能力与教育情感的统一200

1 课程形态: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05

一 学科课程206

二 经验课程212

2 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在现实与传统之间222

一 面向现实的课程内容取向222

二 面向传统的课程内容取向230

一 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课程内容240

3 组织课程内容的依据:知识逻辑与学生心理240

二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课程内容248

1 “向书本学”与“做中学”261

一 “向书本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学观261

二 “做中学”——以杜威为代表的教学观269

2 指导性教学与非指导性教学281

一 指导性教学观281

二 非指导性教学观289

3 发现法教学与讲解式教学304

一 发现法教学304

二 讲解式教学315

一 从融合到分离——前制度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25

1 制度化教育325

二 从分散到分工——制度化教育的发展330

三 一次性准备还是终身学习——非制度化教育思潮340

2 教学组织形式346

一 从“一对一传授”到“规模化生产”——班级授课制的建构346

二 个别教学的回归——班级授课制的革命353

三 个性发展的努力——班级授课的改良359

3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形式可能发生的变化364

一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看法365

二 电化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370

三 信息技术下的教育——何去何从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