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教育史
  • 李东福,宋玉岫,杨进发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06780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04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1104页
  • 主题词:教育史-山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西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山西地区远古历史及教育(?~前22世纪)1

第一节 山西远古历史及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2

一、地理特征对山西文化的影响2

二、考古资料反映的山西远古历史及教育3

三、历史传说反映的山西远古历史及教育12

四、文字的产生及其对教育的贡献16

第二章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西教育(约前22世纪~前221)19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山西教育20

一、夏朝的山西教育20

二、商代的山西教育27

第二节 晋国时期的山西教育30

一、晋国的建立及其历史概况30

二、西周时期的山西教育概况33

三、春秋时期的山西教育38

第三节 三晋时期的山西教育50

一、三晋时期的历史及教育概况50

二、子夏及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63

三、荀子及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75

四、三晋法家及韩非的教育观91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山西教育(前221~公元220)109

第一节 秦代的山西教育109

一、“以法为教”的文教政策109

二、教育制度111

第二节 汉代的山西教育112

一、黄老之学、儒学与教育112

二、山西的官学教育121

三、山西的私学教育124

四、山西的选举130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教育(220~581)137

第一节 山西的官学教育137

一、曹魏时期的山西官学教育137

二、西晋时期的山西官学教育140

三、十六国时期的山西官学教育141

四、南北朝时期的山西官学教育143

第二节 山西的私学与家学教育148

一、山西私学教育概况150

二、山西家学教育153

第三节 山西的选士制度159

一、九品中正制159

二、察举制163

第四节 王昶的教育思想165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西教育(581~960)169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文教政策及山西官学的兴衰170

一、隋朝的文教政策及山西官学的兴衰170

二、唐朝、五代的文教政策及山西官学的兴衰172

第二节 唐朝私学的兴盛——书院、私塾及其他私学形式179

第三节 隋唐时期山西的经学与科举188

一、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及其程序、科目、方法189

二、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山西人才辈出193

第四节 王通及其教育思想218

一、王通的生平、教育活动和著述218

二、王通的教育思想221

第五节 柳宗元及其教育思想232

一、柳宗元的生平、著述和教育活动232

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237

第六章 宋辽金夏时期的山西教育(960~1279)247

第一节 宋辽金夏的文教政策与山西教育248

一、宋的文教政策与山西教育248

二、辽金夏的文教政策与山西教育263

第二节 宋辽金夏的科举及山西的概况267

第三节 孙复的教育主张281

一、孙复的生平、教学活动和著述281

二、孙复的教育主张283

第四节 司马光的教育主张288

一、司马光的生平和著述288

二、司马光的教育主张288

第五节 元好问及其文学和教育活动298

第七章 元代的山西教育(1206~1368)303

第一节 元代“兴学重教”的文教政策304

第二节 元代官学的兴衰及山西的概况305

一、元代的中央官学306

二、元代的地方官学306

第三节 元代私学的兴盛与山西的私学312

一、元代的民间私学312

二、元代的书院及其演变313

第四节 元代山西的科举及相关杰出人物317

第五节 郝经的教育活动及其理学思想328

一、郝经的生平和教育活动328

二、郝经的理学思想及相关教育思想330

三、郝经论经史及其教育功能335

四、郝经“用夏变夷”的文化思想337

五、郝经的书法理论339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山西教育(1368~1840)341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与教育嬗变341

一、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341

二、尊经崇儒,以程朱理学为文教的指导思想343

三、“世治宜用文”的文教动机345

四、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347

第二节 明清山西官学、私学的发展变化349

一、山西官学教育的发展349

二、山西私学的发展变化374

第三节 明清山西科举制度的演变416

一、“三年大比”制的确立416

二、科举考试的内容、标准、步骤和方法419

第四节 薛瑄的教育思想434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434

二、理学思想438

三、教育思想441

第五节 傅山的教育思想448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448

二、“专精”、“博综”、“辨析”、“创新”的治学方法455

三、独居“异端”、探求“真谛”的学术创新思想458

第九章 近代晚清时期的山西教育(1840~1912)461

第一节 清末山西旧教育的延续(晚清书院系统时期)462

一、儒学462

二、书院463

三、义学464

四、私塾465

五、张之洞扶晋时期的教育实践及其思想469

第二节 清末山西新教育的实行(清末学堂系统时期)475

一、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设置476

二、女子学堂的出现488

三、留学教育的兴起490

四、教会学校的产生及初期发展493

五、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495

六、孔祥熙与铭贤学校500

第十章 民国前期的山西教育(1912~1937)505

第一节 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506

一、教育制度的改革506

二、教育行政机构的变迁507

第二节 学校教育迅速发展510

一、对私塾的改造基本完成510

二、幼儿教育开始起步511

三、小学教育走向正规512

四、义务教育成绩斐然517

五、中学教育缓慢发展527

六、师范教育稳步发展534

七、高等教育的调整与发展537

八、留学生教育539

九、教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540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蔚然成风543

一、乙种实业学校544

二、实业补习学校545

三、甲种实业学校546

四、省立中等职业学校546

五、成人教育549

六、农民教育550

七、干部教育552

第四节 学生运动轰轰烈烈552

第五节 晋商与山西教育553

一、晋商的发展及贡献553

二、晋商十分重视教育556

三、晋商的职业教育560

四、晋商的家庭教育568

五、晋商大院丰富的教育内容571

六、晋商对山西教育的贡献573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教育(1937~1949)575

第一节 沦陷区的奴化教育575

一、日军对山西教育的严重破坏和直接控制575

二、日军的奴化教育576

三、广大师生的反奴化活动578

第二节 国统区教育579

第三节 阎锡山与山西教育583

一、阎锡山生平简介584

二、阎锡山的主要教育思想586

三、阎锡山的主要教育活动591

第十二章 革命根据地教育(1937~1949)596

第一节 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管理597

一、教育方针政策597

二、教育管理606

第二节 根据地教育的创办与发展609

一、根据地开创前的教育状况609

二、根据地教育发展概况610

第三节 干部教育与中等学校教育630

一、干部教育630

二、中等学校教育655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小学教育668

一、社会教育(即民众教育)669

二、小学教育681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功绩及主要经验696

一、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功绩696

二、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703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十七年的山西教育(1949~1966)708

第一节 对旧学校的接管与整顿708

一、对山西大学的接管709

二、对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川至医院的接管710

三、对铭贤学院及铭贤中学、铭贤小学的接管710

四、对太谷贝露小学等接受外国津贴的教育机构的接管与接办711

五、对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接管712

六、徐士瑚与山西大学714

七、邓初民与山西大学718

第二节 对旧教育的初步改造721

一、确立共产党对学校的领导721

二、建立团、队、工会等组织,民主管理学校722

三、取消旧学校的旧机构和旧制度,建立新机构、新制度722

四、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722

五、纠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小学教育工作中的混乱现象725

第三节 教育向工农开门726

一、农民教育727

二、职工教育731

三、市民教育733

四、干部教育733

五、教育向工农子女开门736

六、执行中的偏向及其纠正738

第四节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739

一、山西大学的院系调整740

二、山西农学院的院系调整740

三、调整后的山西高等教育741

第五节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进行教学改革743

一、学习凯洛夫《教育学》744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744

三、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745

四、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得与失746

第六节 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与改造748

第七节 中共山西省委文教部754

一、文教部的建立754

二、文教部的有益工作754

三、王大任与山西教育757

第八节 教育战线的反右派运动759

一、从共产党整风演进到反右派斗争759

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764

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及其教训765

四、对右派分子的严厉处理770

第九节 教育事业发展的曲折与反复:“大跃进”—调整—继续“大跃进”—再调整772

一、1958年的教育“大跃进”773

二、“大跃进”后的调整775

三、八届八中全会后的继续“大跃进”777

四、继续“大跃进”后的调整778

第十节 从1958年开始的教育改革781

一、5000名党员干部下学校“插红旗”781

二、学制改革782

三、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改革783

四、《关于教育工作的25个问题》(简称25条)出台785

五、推广万荣县注音扫盲经验787

六、《关于当前教育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草案)》(简称15条)出台788

七、办重点学校790

八、宣传张瑾瑶791

九、贯彻“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792

十、贯彻毛泽东“春节谈话”等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794

十一、推行“两种教育制度”797

第十一节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摇摆中继续“左”倾800

一、1958年对教师队伍的整顿清理与批判800

二、1959年8月前的一段纠“左”努力801

三、1959年8月后的“反右倾”802

四、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段相对安定宽松时期802

五、八届十中全会以后,纠“左”又变成反右803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山西教育(1966~1976)807

第一节 “文革”爆发内乱开始807

一、内乱初起,教育界首当其冲807

二、王中青——山西“文化大革命”中被推上万人批斗台的第一位高级干部809

三、赵宗复——山西“文化大革命”中殉难的第一位高级干部810

第二节 山西的红卫兵运动813

第三节 “斗、批、改”的全面展开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819

第四节 “教育学大寨”824

第五节 对极左的抵制与斗争825

第六节 惨痛的经验,深刻的教训827

第十五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山西教育(1976~1985)829

第一节 徘徊、整顿、恢复时期829

一、教育继续“学大寨”830

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833

三、教育秩序的恢复和整顿840

四、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843

五、秦市义与集资办学860

第二节 各类教育的调整和初步发展862

一、整顿基础教育862

二、恢复职业技术教育871

三、调整成人教育878

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889

第十六章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山西教育(1986~2000)903

第一节 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蓬勃发展903

一、全方位改革教育体制903

二、稳步推进“普九”工作915

三、积极尝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929

四、深入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943

五、加速发展学前教育953

六、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962

七、逐步深化教育科学研究967

八、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978

第二节 职业教育在艰难跋涉中不断壮大980

一、十五年发展脉络(1986~2000)981

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984

三、马文有与左云综合技术学校994

第三节 高等教育在改革中阔步前进996

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年发展脉络(1986~2000)997

二、布局结构调整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999

三、招生就业制度从“双轨”到“并轨”1002

四、教学改革又上新台阶1005

五、实验室、图书馆和教材建设1011

六、“四重工程”建设1016

七、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1024

八、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027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发展、壮大1032

一、社会力量办学历程回顾1032

二、社会力量办学成就及其社会意义1036

三、社会力量办学的基本经验及存在的问题1038

四、百岁老人侯右诚与五爱学校1041

后记10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