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
  • 蔡信之,黄君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374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医用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一、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

二、 微生物学的任务4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5

一、 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5

二、 微生物的发现6

三、 微生物学的奠基6

四、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7

五、 我国微生物学的简况9

习题10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12

第一节 细菌12

一、 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12

二、 细菌的细胞结构14

三、 细菌的繁殖方式29

四、 细菌的群体形态30

第二节 放线菌31

一、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32

三、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34

四、 放线菌的代表属34

二、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34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35

一、 蓝细菌35

二、 立克次氏体37

三、 支原体38

四、 衣原体39

五、 螺旋体39

七、 粘细菌40

六、 蛭弧菌40

八、 古生菌41

习题42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43

第一节 酵母菌43

一、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44

二、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46

三、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48

四、 重要代表菌48

第二节 霉菌49

一、 霉菌的形态结构50

二、 霉菌的繁殖方式51

三、 霉菌的菌落特征55

四、 重要代表菌56

第三节 粘菌59

一、 粘菌的形态和结构59

二、 粘菌的生活史60

第四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61

三、 粘菌的分类61

习题62

第三章 病毒63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63

一、 病毒的大小63

二、 病毒的形态64

三、 病毒的化学组成64

四、 病毒的结构66

五、 病毒的对称性66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68

一、 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68

六、 包涵体68

二、 几种病毒的增殖过程72

三、 一步生长曲线73

四、 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74

五、 肿瘤病毒与癌基因75

六、 理化因素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76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和测定77

一、 病毒的分离与纯化77

三、 病毒效价的测定78

二、 病毒的检出78

第四节 病毒的种类和分类79

一、 脊椎动物病毒80

二、 昆虫病毒80

三、 植物病毒81

四、 微生物病毒81

五、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82

第五节 亚病毒83

一、 类病毒83

二、 卫星病毒83

四、 朊病毒84

三、 卫星RNA84

习题85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86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组成86

一、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86

二、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87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91

一、 光能无机营养型92

二、 光能有机营养型92

四、 化能有机营养型93

三、 化能无机营养型93

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94

一、 单纯扩散94

二、 促进扩散95

三、 主动运输96

四、 基团转位97

五、 膜泡运输98

第四节 培养基99

一、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99

二、 培养基的类型101

习题104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105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105

一、 纤维素的分解106

二、 淀粉的分解106

三、 果胶质的分解107

四、 木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107

六、 蛋白质的分解108

七、 氨基酸的分解108

五、 几丁质的分解108

八、 烃类及有机农药的分解110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11

一、 发酵111

二、 呼吸117

第三节 微生物的自养代谢120

一、 光能自养微生物120

二、 化能自养微生物123

三、 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125

一、 固氮微生物128

第四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128

二、 固氮作用机理129

第五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调节131

一、 糖的生物合成131

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33

三、 核酸的生物合成135

四、 代调调节135

第六节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139

一、 次生代谢及其产物139

二、 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节140

习题141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成142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142

一、 纯培养的分离方法142

二、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144

三、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144

四、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149

五、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150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53

第二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53

二、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57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159

一、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159

二、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方法162

习题166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68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68

一、 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168

二、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169

第二节 微生物的突变171

一、 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172

二、 基因突变的特点173

三、 基因突变的机制175

四、 诱变剂与致癌物质179

五、 DNA损伤的修复179

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180

一、 转化181

二、 转导182

三、 接合184

四、 原生质体融合186

五、 溶源转变186

六、 染色体外遗传因子的转移与重组186

第四节 真菌的基因重组187

一、 有性生殖187

二、 准性生殖187

第五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188

一、 诱变育种188

三、 基因工程191

二、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191

第六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193

一、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193

二、 菌种的保藏195

习题197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198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198

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198

二、 水体中的微生物200

三、 空气中的微生物201

四、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202

五、 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203

六、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205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07

一、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207

二、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208

三、 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209

四、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210

五、 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环中的作用210

六、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11

七、 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213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214

一、 互生关系214

二、 共生关系215

三、 竞争关系216

四、 拮抗关系217

五、 寄生关系217

六、 猎食关系218

习题218

第一节 传染219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219

一、 病原菌传染的机制220

二、 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传染的影响222

三、 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223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223

一、 生理屏障223

二、 吞噬细胞224

三、 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226

四、 炎症反应228

一、 抗原的性质229

第三节 抗原229

二、 微生物的抗原结构230

三、 佐剂231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231

一、 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学基础231

二、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234

三、 抗体与体液免疫235

四、 特异性细胞免疫240

五、 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241

六、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43

一、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244

第五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244

二、 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245

习题250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2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251

一、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51

二、 微生物的命名253

一、 经典分类法254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254

二、 化学分类法255

三、 遗传分类法256

四、 数值分类法258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260

一、 细菌的分类系统260

二、 真菌的分类系统261

习题262

一、 微生物与土壤的生物活性263

第一节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263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应用263

二、 微生物肥料265

三、 微生物饲料266

四、 微生物农药268

五、 沼气发酵271

六、 食用菌栽培272

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278

一、 微生物与食品制造278

二、 微生物与饮料生产282

三、 微生物与有机酸生产284

四、 微生物与酶制剂生产284

五、 微生物与湿法冶金286

六、 微生物与石油工业286

第三节 微生物的医药方面的应用287

一、 生物制品287

二、 抗生素289

四、 干扰素292

五、 核苷酸292

三、 葡萄糖酐292

六、 其他药物293

七、 疾病的诊断293

第四节 微生物的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94

一、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294

二、 微生物对固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300

三、 微生物与生物修复304

四、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304

习题306

实验须知307

微生物学实验307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308

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法314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317

实验四 细菌芽孢染色法318

实验五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319

实验六 荚膜染色法321

实验七 微生物拟核的体内和体外染色观察322

实验八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324

实验九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325

实验十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326

实验十一 霉菌形态的观察327

实验十二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观察与识别328

实验十三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331

实验十四 培养基的制备333

实验十五 消毒与灭菌335

实验十六 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338

实验十七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341

实验十八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343

实验十九 菌种保藏347

实验二十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351

实验二十一 平板菌落计数法353

实验二十二 光电比浊计数法355

实验二十三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356

实验二十四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57

实验二十五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60

实验二十六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62

实验二十七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363

实验二十八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366

实验二十九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化反应367

实验三十 微生物的诱发突变370

实验三十一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372

实验三十二 细菌质料DNA的小量制备373

实验三十三 质粒DNA的转化376

实验三十四 水的细菌学检查378

实验三十五 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381

实验三十六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383

实验三十七 凝集反应384

实验三十八 环状沉淀反应386

实验三十九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388

实验四十 牛乳中细菌的检查390

附录393

附录一 染色液的配制393

附录二 培养基的配制394

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配制399

附录四 常用消毒剂的配制401

附录五 洗涤液的配制及细菌滤器的清洗方法402

附录六 教学常用菌种402

附录七 微生物实验必备的器材及仪器403

主要参考文献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