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对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对象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210018.jpg)
- 黄颇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ISBN:7805579180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艺对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文艺对象学导论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文艺对象学的理论基础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4
第二节 对反映论批判的批判8
第三节 反映对象与文艺对象1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的划分与文艺的间接对象和直接对象1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关于主观存在的臆测和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抽象发挥17
第二节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对客观存在的强调和对主观存在的忽视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26
第四节 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和文艺的间接对象与直接对象3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一元论、客体论、中介论与文艺对象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39
第一节 一元论:文艺主体通过文艺反映社会生活39
第二节 客体论:文艺间接对象在文艺反映中的本体地位48
第三节 中介论:文艺直接对象在文艺反映中的媒介作用56
第四章 文艺对象形态的分类标准69
第一节 存在形式与反映方式69
第二节 元语言学与语言的本体地位73
第三节 语言的符号及其工具性77
第二篇 文艺客体85
第一章 客体与文艺创作客体85
第一节 视角的转换:本体论与认识论85
第二节 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88
第三节 生产实践客体与文艺创作客体93
第二章 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及其构成102
第一节 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103
第二节 创作客体审美价值属性之构成107
第三章 文艺接受客体的一般属性117
第一节 文艺过程的两个环节和文艺接受客体117
第二节 文艺生产的两种形式和文艺接受客体121
第三节 现实的以及纯意向性的文艺接受客体124
第四节 文艺接受客体的商品性及其特殊性127
第四章 文艺接受客体的语言与符号134
第一节 文艺接受客体的语言134
第二节 文艺接受客体的符号137
第五章 文艺接受客体的意义构成145
第一节 创作意图与客体意义145
第二节 交际语言与艺术语言147
第三节 语言与符号的准同一关系150
第四节 语言与符号的非同一关系153
第五节 符号体系与意义构成157
第三篇 文艺主体165
第一章 主体与实践—精神主体165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存在和相互关系165
第二节 主体性与文艺主体的主体性171
第三节 文艺主体是审美的实践—精神主体179
第二章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与主体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187
第一节 创作客体的生成与接受客体的提供188
第二节 引发被动接受并规定接受主体的活动方式191
第三节 生产出接受主体和创作主体自身195
第三章 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与主体在文艺接受中的作用201
第一节 现实的与可能的接受主体201
第二节 文艺接受主体的能动性206
第三节 文艺接受主体的受动性213
第四章 马克思艺术生产和消费理论与文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关系219
第一节 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同一性219
第二节 创作主体首先是接受主体223
第三节 接受主体同时也是创作主体225
第四节 接受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差异性229
第四篇 文艺对象(上)236
第一章 文艺创作对象的审美反映和艺术创造本质236
第一节 与自然科学对象相比较237
第二节 与哲学社会科学对象相比较240
第三节 与宗教伦理道德相比较245
第四节 审美反映和艺术创造251
第二章 文艺创作的间接对象与直接对象255
第一节 间接对象:创作客体美的规定性及其对象性256
第二节 直接对象:创作主体对间接对象的审美反映259
第三章 作为文艺创作直接对象的心造世界267
第一节 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不完全把握268
第二节 文艺创作对主观世界的不完全表述271
第三节 心造世界的文艺对象学建构275
第四章 文艺创作直接对象的表象性与想象性282
第一节 文艺创作直接对象三种感性存在形式282
第二节 想象是文艺创作直接对象的本质286
第三节 文艺创作直接对象主要是创造想象293
第五篇 文艺对象(下)301
第一章 文学批评对象:读者与文本的双向建构301
第一节 倾斜:文本崇拜主义批评观301
第二节 误会:文学文本等于文学作品305
第三节 偏颇:我所批评的就是我自己307
第四节 双向建构:真正的文学批评对象309
第二章 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电视观众与文学绘画广播电影戏剧接受者比较314
第一节 知觉: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316
第二节 情感:从亚群体走向个体化319
第三节 意志:从理解到证同322
第四节 动态结构与双向建构324
第五节 消遣与娱乐型结构功能329
第六节 认同与参与型结构功能333
第三章 戏曲对象的审美反映特性338
第一节 戏曲的程式化及其审美假定性338
第二节 感觉对象与意觉对象的复合343
第四章 文艺对象审美反映的一般过程349
第一节 审美三距离349
第二节 入与移情353
第三节 出与距离360
第四节 审美活动的一般过程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