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朗润琐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朗润琐言](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2322488.jpg)
- 季羡林著;蒋忠新,王邦维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1531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朗润琐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站在学术新潮流的前面1
二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4
三 中国的考据学5
四 德国的考据学8
五 中国文化的内涵11
六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15
七 文化与气节18
八 爱国主义20
九 陈寅恪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22
一○ 为考证辨诬28
一一 清代考证学之兴起与文字狱无关30
一二 谈义理32
一三 说文章34
一四 论考证35
一五 勤奋出灵感39
一六 才、学、识40
一七 讲道德43
一八 竭泽而渔的精神43
一九 没有创见,不要写文章45
二○ 朱光潜先生实现了生命的价值49
二一 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53
二二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56
二三 歌德看中国文化62
二四 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65
二五 综合与分析67
二六 “天人合一”命题的来源和含义71
二七 印度的“天人合一”思想74
二八 张载75
二九 日本和朝鲜的“天人合一”思想76
三○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80
三一 “求异存同”84
三二 科学决非万能87
三三 “东风压倒西风”89
三四 正——反——正93
三五 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94
三六 药方96
三七 西方向东方学习98
三八 两种思维方式99
三九 漫谈东西文化102
四○ 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新阐释104
四一 顺乎人心,应乎潮流111
四二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征116
四三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22
四四 敦煌吐鲁番学124
四五 史料空白的弥补126
四六 变文的发现128
四七 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的艺术品129
四八 研究语言学和音韵学的价值130
四九 宗教经典131
五○ 研究古代科技的资料132
五一 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132
五二 尊重,但不迷信134
五三 阳关大道136
五四 分析语言特点138
五五 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139
五六 混合梵文产生的原因140
五七 佛教语言多样化问题143
五八 关于原始佛典形成过程的设想144
五九 佛典的写定和梵文化149
六○ 研究吐火罗语的意义151
六一 “佛”不是“佛陀”的省略157
六二 “弥勒”是吐火罗语Metrak的音译名词159
六三 利用音译梵字要特别小心160
六四 确定研究要点的原则162
六五 中印文化交流的意义、特点和规律164
六六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167
六七 佛典中的“黑”与“白”170
六八 文化交流的必然性173
六九 文化交流的复杂性176
七○ 佛教的倒流及其原因184
七一 “甘蔗”名号溯源189
七二 甘蔗的种类191
七三 “校”字考194
七四 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198
七五 老子在欧洲203
七六 关于妓女祷雨问题207
七七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215
七八 佛教兴起时的印度220
七九 谈佛教的起源227
八○ 释迦牟尼的名字233
八一 释迦牟尼的家族234
八二 释迦牟尼的年代235
八三 释迦牟尼的生平236
八四 原始佛教的教义242
八五 释迦牟尼的说法方式244
八六 释迦牟尼对社会改革的看法245
八七 弥勒信仰246
八八 我和外国文学248
八九 一个故事的演变255
九○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261
九一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263
九二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269
九三 “猫名”寓言的演变276
九四 “鹦鹉救火”故事的来源282
九五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285
九六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293
九七 我和比较文学295
九八 说“嚏喷”297
九九 比较文学之我见301
一○○ 对于X与Y比较文学模式的意见304
一○一 关于神韵306
一○二 神韵补遗316
一○三 再说“嚏喷”318
一○四 文学批评无用论322
一○五 论重译828
一○六 著者和译者326
一○七 谈梵文纯文学的翻译329
一○八 谈佛经翻译333
一○九 谈古代的“译场”338
一一○ 翻译的危机347
一一一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353
一一二 我怎样写散文357
一一三 谈写文章364
一一四 《赋得永久的悔》自序365
一一五 历史研究断想368
编后记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