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 赵修渝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42293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

一、研究对象1

二、学科内容2

三、学科性质5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6

一、自然辩证法与其他哲学学科的关系6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各门学科7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STS 研究8

第三节 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9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10

二、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11

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13

第一编 自然观16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16

第一节 古代自然观16

一、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16

二、古希腊、罗马的自然观18

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20

四、中国古代自然观22

一、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宗教自然观的衰落23

第二节 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23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兴起24

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与局限27

第三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9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29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33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自然观36

第二章 自然界存在的科学图景37

第一节 自然界以系统方式存在着37

一、自然界是如何存在的37

二、系统及其基本特点38

三、系统的分类40

四、系统的基本属性41

五、涨落与稳定的关系44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46

一、自然界的基本层次47

二、自然系统层次问题的再认识52

第三章 自然界演化的科学图景59

第一节 自然界的演化59

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59

二、地球的起源与演化62

三、生命的起源与进化65

四、人类的产生与发展68

第二节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特征72

一、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72

二、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性76

三、自然界演化的对称破缺性81

第三节 自然界演化的方式85

一、渐变与突变85

二、循环与发展86

一、人与自然的最基本关系——对象性关系90

第四章 人与自然90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90

二、实践——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中介92

第二节 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93

一、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93

二、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94

三、人工自然的扩大与自然界的平衡95

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97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97

二、生态自然观的确立104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06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113

一、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113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与《二十一世纪议程》113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116

第二节 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二十一世纪议程》118

一、《二十一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118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12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126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特点126

第六章 科学技术系统126

第二编 科学技术观126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29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31

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131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134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136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模式139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历史特点139

二、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模式145

三、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模式150

一、科学作用于经济的认识史考察155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5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155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及意义157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162

一、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162

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164

三、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168

四、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170

第三节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政策173

一、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173

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措施178

第八章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181

第一节 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81

一、关于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几种观点181

二、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86

第二节 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89

一、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89

二、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191

三、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194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198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98

二、科学精神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01

第四节 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206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必然性206

二、“科教兴国”的内容208

三、“科教兴国”的目标、任务和意义211

第三编 科学技术方法论216

第九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216

第一节 科学认识及其结构216

一、科学认识的涵义和特点216

三、科学认识的系统结构218

二、科学认识的过程218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层次、分类和意义220

一、科学方法的涵义和历史发展220

二、科学方法的分类和层次222

三、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224

第三节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227

一、科学问题227

二、科研选题233

第十章 科学认识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239

第一节 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239

一、科学事实的规定239

二、科学事实与科学规律的关系242

第二节 科学的经验方法243

一、观察方法243

二、实验方法246

三、观察实验中的机遇249

第三节 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251

一、科学抽象251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253

三、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思维方法258

一、科学假说263

第四节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263

二、科学理论269

第十一章 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274

第一节 数学方法274

一、数学方法及其特点274

二、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276

三、数学模型方法278

四、“数学实验”方法282

第二节 模型方法283

一、模型方法的含义及历史发展283

二、模型的两种基本形式284

三、建立模型的方法论原则287

四、模型的功能288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290

一、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290

二、几种常用的系统科学方法294

三、自组织理论方法300

第十二章 技术方法303

第一节 技术方法与技术创造过程303

一、技术方法及其特点303

二、技术方法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307

一、技术预测及其类型309

第二节 技术预测方法309

二、技术预测的原则和理论基础310

第三节 技术评估方法314

一、技术评估及其特点314

二、技术评估的价值观316

三、技术评估的一般程序318

第四节 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319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319

二、几种技术原理构思方法323

参考文献326

后记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