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
  • 张广胜,王新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1884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1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3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

一、总量分析法5

二、边际分析法5

三、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6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6

五、模型分析法7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8

复习思考题12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3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概念及核算13

一、国内生产总值13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7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1

第二节 国民经济活动流程24

一、两部门经济活动流程模型24

二、三部门经济活动流程模型26

三、四部门经济活动流程模型29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几个重要变量30

一、国内生产净值30

二、国民收入31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32

第四节 中国的宏观经济总量33

复习思考题35

练习题35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8

第一节 经济的均衡产出概念38

一、经济关系抽象化与均衡产出38

二、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奥肯定律40

第二节 消费、储蓄与投资理论42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42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50

三、消费与储蓄的数量关系52

四、投资函数53

第三节 乘数理论54

一、乘数定理54

二、投资乘数55

三、加速数57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8

一、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方法58

二、两部门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61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62

一、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分析方法63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政府支出乘数63

三、比例税(诱发性)税收与均衡的国民收入66

四、政府转移支付与转移支付乘数68

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69

一、进口和出口69

二、出口与国民收入水平70

三、进口与国民收入71

复习思考题72

练习题72

第四章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74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74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74

二、IS曲线的推导75

三、IS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78

四、IS曲线的移动78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79

一、利率决定79

二、货币需求80

三、货币供给82

四、货币市场的均衡83

五、LM曲线的推导83

六、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85

七、LM曲线的移动86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87

一、IS-LM模型的曲线与方程87

二、IS-LM模型的区域划分88

三、IS-LM均衡的实现过程88

四、IS-LM均衡的变动:IS与LM曲线的移动89

第四节 宏观经济模型总结90

一、图表总结90

二、公式总结91

复习思考题92

练习题92

第五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93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93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93

二、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94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95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96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98

一、总供给与宏观生产函数98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99

三、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100

四、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101

五、总供给曲线的移动102

第三节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02

一、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02

二、总需求—总供给短期均衡模型及政策含义104

三、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模型共存的政策含义105

复习思考题105

练习题105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106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106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106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07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109

一、国家财政110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112

三、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与财政政策的“斟酌使用”113

四、“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115

五、赤字财政政策117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118

一、货币及其职能118

二、银行体系119

三、银行存款的创造机制121

四、货币政策工具122

五、货币政策的效果125

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政策配合128

第四节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30

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经济“软着陆”130

二、1998—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31

三、2005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32

复习思考题134

练习题134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35

第一节 失业理论135

一、失业135

二、失业的影响136

三、劳动力的市场问题138

四、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40

五、失业的治理145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146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146

二、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影响148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53

四、预期与通货膨胀惯性157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158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160

一、菲利普斯曲线和失业—通货膨胀的交替160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162

第四节 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164

一、中国的失业问题164

二、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紧缩167

复习思考题169

练习题169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171

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述171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71

二、经济增长的事实172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73

一、哈罗德模型174

二、多马模型175

三、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176

四、哈罗德模型的两个问题178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78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定179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179

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稳态分析180

四、稳态的变化182

五、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183

第四节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84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184

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185

三、常见的内生增长模型186

第五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0

一、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0

二、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191

三、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2

四、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3

复习思考题193

练习题194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195

第一节 动态经济模型概述195

一、加速原理195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196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含义197

第二节 经济周期概述198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198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200

第三节 经济周期理论200

一、经济周期理论概述200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03

复习思考题204

第十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205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基础知识205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205

二、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208

三、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含义209

四、外汇和汇率决定211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BP模型)215

一、经常项目、净出口方程和IS曲线215

二、资本项目和净资本流出方程216

三、国际收支函数217

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BP模型)220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调整222

一、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222

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应224

第四节 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调整227

一、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应227

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应229

第五节 开放中的中国经济231

一、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历程231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经济变化233

三、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问题235

复习思考题236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237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237

一、新古典综合派出现的历史背景237

二、新古典综合的含义238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238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240

第二节 货币主义学派240

一、货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40

二、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241

三、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246

四、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247

五、货币主义的影响249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250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和发展250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说250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模型253

四、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258

第四节 供给学派260

一、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260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261

三、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263

四、供给学派的影响264

第五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65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265

二、两个流派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266

三、两个流派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的分歧267

四、两个流派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272

五、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272

复习思考题273

主要参考文献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