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政策研究新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政策研究新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286022.jpg)
- 汪明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902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刑事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政策研究新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资本视野中的刑事政策1
一、社会资本及其刑事政策意义1
(一)西方社会资本概念之提出1
(二)社会资本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4
(三)社会资本之内涵及其在刑事政策研究中的命题假定6
二、社会资本缺失与犯罪生成8
(一)社会纽带断裂与犯罪生成8
(二)社会分化与犯罪生成17
(三)政治权威弱化与犯罪生成22
(四)信用不足与犯罪生成25
三、增加社会资本与犯罪控制28
(一)培养归属感:弥补社会纽带联系断裂而造成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28
(二)社会整合:弥补因社会分化而造成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32
(三)合法性与善治:弥补权威缺失而造成的社会成本存量不足36
(四)打造国民信用体系:弥补因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41
四、余论43
(一)社会资本消极作用43
(二)社会资本的本土化考察44
(三)反思现行刑事政策44
第二章 刑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46
一、刑事政策的制定46
(一)刑事政策制定概念46
(二)刑事政策制定的模式47
(三)影响刑事政策制定的因素50
(四)刑事政策制定程序58
(五)刑事政策合法化66
(六)我国刑事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8
二、刑事政策的执行71
(一)刑事政策执行概念71
(二)刑事政策执行的理论73
(三)刑事政策执行程序74
(四)影响刑事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80
(五)我国刑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85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观念基础与模式选择89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观念基础89
(一)兼顾功利与公正价值观念89
(二)合理组织对犯罪反应观念93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模式选择95
(一)刑事政策模式简论95
(二)治理理论的启示97
(三)社会资本理论与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的启示99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102
第四章 “严打”刑事政策的现实基础与理性思辨105
一、“严打”的现实基础105
(一)转型期的特殊国情:犯罪形势严峻105
(二)现实中的特殊民情:报应情感强烈111
(三)执政党治国经验的特殊性:政策治国色彩浓厚114
二、“严打”的理性思辨117
(一)“严打”万能论的错误及其局限性118
(二)“严打”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122
(三)“严打”可能导致观念上的认识误区133
(四)“严打”的理性定位:赋予“严打”以新内涵135
第五章 证券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追求与现实选择139
一、提出问题139
二、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基本理论140
(一)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制定原则140
(二)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制定依据143
三、当前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宽和的刑事政策145
(一)证券犯罪轻刑化表现147
(二)证券犯罪非刑罚化表现150
(三)宽和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原因:当前证券犯罪刑事政策价值追求151
四、当前证券刑事政策价值追求:功利优先、兼顾公正152
(一)刑事政策价值追求152
(二)当前证券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追求:功利优先、兼顾公正156
五、影响当前证券犯罪刑事政策价值追求的原因162
(一)证券市场的特殊性: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体制性缺陷,“护市、托市、救市”现象明显162
(二)证券犯罪本身的特殊性:难以实现刑罚必定性168
六、当前证券犯罪刑事政策的现实选择172
(一)完善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加大刑罚力度173
(二)完善证券犯罪刑事司法:“轻轻重重”、提高刑罚确定性177
(三)最好的证券社会政策是最好的证券犯罪刑事政策186
七、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展望192
第六章 恶性犯罪增长的社会原因与防控策略193
一、严峻现实:恶性犯罪概说193
二、犯罪社会原因主要观点197
(一)社会控制理论(Social Control Theory)197
(二)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an Age-graded Theory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198
(三)紧张理论(Strain Theory)199
(四)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Theory of Crime Chemical Reaction Equation)201
三、恶性犯罪增长的社会原因解读202
(一)属于“致罪因素”方面的社会原因203
(二)对“带菌个体”和“催化剂”因素产生影响的社会原因218
四、恶性犯罪防控策略235
(一)防控恶性犯罪的长期途径235
(二)防控恶性犯罪的短期途径245
(三)几类具体恶性犯罪的防控策略250
参考文献263
后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