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理论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理论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32269213.jpg)
- 杨保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6384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新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闻理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1
一、新闻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2
二、新闻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8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16
第二节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与理论新闻学的基本对象21
一、新闻学的学科结构21
二、理论新闻学的基本对象23
第三节 理论新闻学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25
一、理论新闻学的学习目的25
二、理论新闻学的学习方法26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30
第一节 新闻传播现象的产生30
一、新闻传播活动30
二、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34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发展38
一、前新闻传播业时代38
二、新闻传播业时代41
三、后新闻传播业时代44
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构成46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类型与要素构成46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类型构成47
二、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48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环节构成51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51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环节51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构成54
一、新闻传播内在与外在矛盾的构成54
二、新闻传播内在矛盾的层次性56
第四节 新闻传播模式的构成58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58
二、大众化新闻传播模式的具体构成59
第三章 新闻传受主体62
第一节 作为新闻活动主体的共同主体62
一、共同主体的含义63
二、共同主体的基本特征63
三、共同主体的新闻需要64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主体66
一、传播主体的构成及特征66
二、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的关系70
第三节 新闻收受主体72
一、收受主体的构成及特征72
二、收受主体的地位与作用79
第四节 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关系80
一、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历史演变81
二、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新表现84
第四章 新闻传播内容(上)88
第一节 新闻的形态88
一、新闻的历史形态88
二、新闻的过程形态91
第二节 新闻的本质、特性与功能94
一、新闻的本质与特性95
二、新闻的功能96
三、新闻与其他一些意识形式的关系97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98
一、新闻定义的内涵与意义99
二、新闻定义的基本范式与类型100
第四节 新闻的分类103
一、新闻分类的意义103
二、新闻的分类104
第五章 新闻传播内容(下)107
第一节 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规律性标准107
一、新闻价值标准108
二、新闻传播技术标准124
第二节 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规范性标准125
一、合法性标准125
二、合德性标准126
三、合政策性标准127
四、合纪律性标准127
第三节 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其他标准129
一、宣传价值标准129
二、经济利益标准129
三、主观意志标准130
第四节 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基本过程131
一、新闻传播内容的宏观确定131
二、新闻传播内容的微观确定132
第五节 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主体机制137
一、新闻选择图式的构成138
二、新闻选择图式的功能139
三、新闻选择图式的发展变化141
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式143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143
一、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143
二、新闻传播的价值原则168
三、新闻传播的方法原则175
四、事实、价值、方法原则的关系183
第二节 新闻传通的基本模式与基本方式185
一、新闻传通的基本模式185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方式188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结果与原因191
一、新闻传播的结果样式191
二、失实结果的原因分析193
第七章 新闻传播媒介197
第一节 媒介与新闻传播媒介197
一、媒介的含义与本质197
二、新闻传播媒介201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的类型与特点202
一、新闻传播媒*介的类型及个性203
二、新闻传播媒介的共同特征210
第三节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211
一、建构传受关系的桥梁211
二、传送新闻信息的通道211
三、实现媒体功能的载体212
第八章 新闻收受214
第一节 新闻收受的动力学考察214
一、收受新闻的一般动力214
二、收受新闻的动力差异215
三、激发新闻收受的动力途径216
第二节 新闻收受的对象217
一、新闻文本的基本特征217
二、新闻文本的信息构成221
三、新闻文本的价值属性223
第三节 新闻收受过程227
一、新闻收受的含义227
二、新闻收受的基本样式227
三、新闻收受的过程229
第四节 新闻收受的结果样式231
一、新闻解读结果样式231
二、新闻收受的结果样式232
第五节 影响新闻收受的因素235
一、影响新闻收受的主体因素236
二、影响新闻收受的客体因素237
三、影响新闻收受的环境因素237
第九章 新闻传播规律240
第一节 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240
一、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240
二、新闻传播规律的特征242
第二节 新闻传播规律的构成244
一、新闻传播选择律244
二、新闻传播效用律245
三、新闻传播接近律246
第三节 新闻传播规律的作用方式247
一、自发作用方式248
二、自觉运用方式249
第十章 新闻传播业(上)252
第一节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与发展252
一、新闻传播业的基本含义252
二、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与演变253
三、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257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业的本质261
一、多维视野中的性质分析261
二、新闻传播业的本质与特征262
第三节 新闻传播体制265
一、新闻传播体制的基本含义与作用265
二、新闻传播体制的基本类型267
第四节 新闻传播业的功能270
一、新闻传播业实体机构的功能271
二、各种传播活动的功能272
三、新闻传播的功能效应278
四、新闻传播业的功能差别279
第十一章 新闻传播业(下)282
第一节 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传播业282
一、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业283
二、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284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方针与基本任务285
一、当代中国新闻业的基本含义285
二、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方针286
三、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任务290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新闻业的政治原则292
一、新闻传播业的党性原则292
二、新闻传播业的指导性原则296
三、新闻传播业的群众性原则299
四、新闻传播业的战斗性原则303
第四节 新闻传播业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308
一、新闻业与社会统一体的基本关系309
二、新闻业与社会主要子系统的关系310
第五节 当代新闻传播业运作的基本特征315
一、当代新闻业运作的一般特征315
二、当代中国新闻业运作的特征318
第十二章 新闻自由321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实质与内容321
一、新闻自由的实质321
二、新闻自由的基本内容326
第二节 新闻自由的来源与发展328
一、新闻自由的提出328
二、新闻自由在西方的发展330
三、新闻自由在中国的引入与演变338
四、两种社会形态的新闻自由340
第三节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344
一、新闻自由是政治性的自由344
二、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自由345
三、新闻自由形式的普遍性与内容的具体性347
四、新闻自由的目的性与手段性348
第四节 新闻自由的实现351
一、实现新闻自由的社会条件351
二、新闻自由实现的标志355
第十三章 新闻控制358
第一节 新闻控制的实质与特征358
一、新闻控制的实质359
二、新闻控制的特征360
第二节 新闻控制的根据与限度363
一、新闻控制的根据363
二、新闻控制的限度365
第三节 新闻控制的不同方式及其基本关系367
一、新闻控制的基本方式368
二、他控方式间的基本关系372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自律(自我控制)374
一、新闻自律的含义与目的374
二、新闻自律的基本内容378
三、新闻自律的实现383
第十四章 新闻传播环境389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389
一、新闻传播的内环境390
二、新闻传播的外环境395
三、新闻传播内外环境的关系396
第二节 新闻传播环境的特征398
一、存在形态的有形与无形398
二、边界形式的封闭与开放399
三、表现样式的独立与融合400
四、生存方式的稳定与变化401
第三节 内外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402
一、内外环境影响新闻传播的基本方式402
二、内外环境对新闻传播的效应样式403
第十五章 新闻事实世界与新闻符号世界405
第一节 两个世界405
一、事实世界与新闻事实世界406
二、符号世界与新闻符号世界407
三、新闻符号世界的特征409
第二节 新闻符号世界的创造412
一、新闻符号世界的创造者412
二、创造新闻符号世界的手段415
第三节 新闻符号世界与新闻事实世界的关系416
一、两个性质不同的世界417
二、两个相互作用的世界418
三、两个变化发展的世界421
后记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