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结构调整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结构调整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上
  • 苏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929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9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729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工业产品-国际市场-市场竞争-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结构调整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乙烯工业的结构调整专题研究报告3

1.专题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3

1.1 乙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3

1.2 乙烯工业与GDP增长密切相关4

1.3 乙烯工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4

1.4 完成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重组,国企改革脱困措施逐步到位5

1.5 产品结构调整是近期乙烯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5

2.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

2.1 我国乙烯工业现状6

2.1.1 发展回顾7

2.1.2 装置概况9

2.1.3 技术改造情况10

2.1.4 近年生产运行情况12

2.1.5 技术进步14

2.2 我国乙烯工业结构特点及存在问题14

2.2.1 供需结构15

2.2.2 企业生产结构15

2.2.3 规模结构18

2.2.4 产品结构22

2.2.5 技术结构33

2.2.6 原料结构35

2.2.7 布局结构39

3.加入WTO后我国乙烯工业的竞争力分析41

3.1 我国乙烯及其下游产品所处的市场环境41

3.1.1 世界石化工业总体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石化工业的影响42

3.1.2 国内乙烯及其下游产品市场及需求预测47

3.2 国内石化产品竞争力分析52

3.2.1 石化产品竞争力分析52

3.2.2 乙烯装置竞争力分析55

3.3 加入WTO对我国乙烯工业及其下游产品的影响66

3.3.1 加入WTO后乙烯及其下游石化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66

3.3.2 加入WTO后对我国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影响67

4.我国乙烯工业及其下游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70

4.1 我国乙烯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目标70

4.2 我国乙烯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72

4.2.1 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竞争能力72

4.2.2 大型、中型乙烯调整方向80

4.2.3 调整乙烯装置规模80

4.2.4 调整布局结构,推进乙烯工业向集中化方向发展84

4.2.5 调整乙烯原料结构,降低产品成本85

4.2.6 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90

4.2.7 科技开发创新的重点和主攻方向90

4.2.8 新技术、新产品引进的重点91

5.重大项目建议92

5.1 齐鲁、大庆、茂名、吉化四套大乙烯改造的建议94

5.2 聚氯乙烯结构调整专项96

5.3 重大项目建议97

6.政策措施建议119

化肥结构调整专题研究125

1.专题研究的必要性125

1.1 化肥的作用和地位125

1.2 化肥在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26

1.3 化肥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27

1.3.1 化肥是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127

1.3.2 化肥行业是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29

1.3.3 化肥工业对其他工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效应129

1.4 化肥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30

2.现状及问题131

2.1 化肥行业现状131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133

2.2.1 行业竞争能力差,结构性过剩较为严重133

2.2.2 部分企业原料路线不合理134

2.2.3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142

2.2.4 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145

2.2.5 技术水平不高146

2.2.6 工业布局需进一步调整147

3.加入WTO的影响148

3.1 加入WTO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化肥需求的影响148

3.2 加入WT0对化肥补贴政策的影响149

3.3 加入WTO对化肥营销体制的影响149

4.化肥行业的竞争能力分析150

4.1 氮肥150

4.1.1 规模与技术水平150

4.1.2 管理水平152

4.1.3 生产成本152

4.2 磷肥155

4.3 钾肥158

5.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及目标158

5.1 目标159

5.1.1 产量目标159

5.1.2 生产成本160

5.1.3 产品结构160

5.2 主要内容160

5.2.1 装置技术改造升级160

5.2.2 原料结构调整161

5.2.3 产品结构调整161

5.2.4 行业布局调整163

6.重大项目建议与布局设想163

6.1 装置技术改造升级专项163

6.2 化肥品种结构调整与农化服务专项164

6.2.1 尿基复合肥165

6.2.2 硫基复合肥167

6.3 原料结构调整专项168

6.4 中西部化肥基地专项169

7.政策措施建议170

7.1 鼓励性政策170

7.1.1 鼓励先进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70

7.1.2 鼓励化肥企业热电联产171

7.1.3 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掌握境外资源171

7.1.4 鼓励企业参与西部资源开发171

7.1.5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的改组改造172

7.2 限制性政策172

7.3 需国家支持的政策172

7.3.1 对化肥生产原料、用电优惠供应172

7.3.2 对化肥行业实行更优惠的投资政策173

7.3.3 国产化支持政策173

煤矿机械化与洗选加工技术装备更新改造规划研究177

1.我国煤矿机械化洗选加工现状177

1.1 我国煤矿机械化及洗选加工现状177

1.1.1 采煤工艺概况177

1.1.2 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采煤工艺178

1.1.3 机械化装备现状180

1.2 我国煤矿洗选加工现状187

1.2.1 选煤厂现状187

1.2.2 选煤方法188

1.2.3 选煤工艺流程188

1.2.4 选煤设备189

1.3 我国煤矿机械化装备及洗选加工与国外的差距189

1.3.1 我国综采设备与国外的差距189

1.3.2 我国选煤技术与国外的差距196

2.我国煤矿机械化装备及洗选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2.1 我国煤矿机械化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2.1.1 综采设备老化,需更新报废和待修设备多,能使用的少197

2.1.2 综采和综掘设备数量下降,新增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缺口较大198

2.1.3 综采技术发展快,企业购买急需新设备的能力不足199

2.2 洗选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199

2.2.1 入洗比重低,单厂规模小200

2.2.2 技术装备落后,且升级缓慢200

2.2.3 洗选能力结构性过剩200

2.2.4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

2.2.5 政策不配套201

3.加入WTO后的影响202

3.1 煤炭市场的变化202

3.1.1 国际煤炭市场202

3.1.2 国内煤炭市场204

3.2 我国煤炭市场竞争焦点205

3.3 加入WTO对我国煤炭生产和煤炭市场的影响205

3.3.1 对我国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205

3.3.2 对煤机制造企业的影响206

3.3.3 煤炭企业发展趋势206

4.煤矿机械化及洗选加工竞争力分析207

4.1 我国煤矿机械化装备竞争力分析207

4.1.1 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208

4.1.2 煤炭生产效率和成本209

4.1.3 煤矿安全条件209

4.1.4 劳动者素质210

4.1.5 采掘技术装备210

4.2 煤矿洗选加工竞争力分析212

4.2.1 国内三种不同类型选煤厂竞争力分析212

4.2.2 国内市场上洗选产品竞争分析213

5.调整发展思路和目标及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216

5.1 调整思路216

5.2 主要目标217

5.2.1 煤矿机械化装备217

5.2.2 洗选加工218

5.3 煤矿机械化与洗选加工技术改造主要内容218

5.3.1 煤矿机械化技术改造主要内容218

5.3.2 洗选加工技术改造主要内容220

6.政策建议225

6.1 鼓励性政策225

6.2 限制性政策226

6.3 强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的政策227

基础机械典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231

1.数控机床国际竞争力分析231

1.1 现状及问题231

1.1.1 基本情况231

1.1.2 市场供求状态248

1.1.3 存在的主要问题253

1.2 数控机床发展趋势257

1.2.1 高速化257

1.2.2 复合化257

1.2.3 智能化257

1.2.4 精密化258

1.2.5 绿色化258

1.3 加入WTO后的影响259

1.3.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259

1.3.2 关税降低的影响266

1.3.3 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266

1.4 竞争力国际比较267

1.4.1 分析原则267

1.4.2 分析对象267

1.4.3 数控机床国际竞争力比较267

1.4.4 按竞争力分类272

1.5 调整思路及目标273

1.5.1 调整思路273

1.5.2 调整目标273

1.5.3 重点发展的数控机床产品276

1.6 政策措施建议276

1.6.1 加大投入并实施必要扶持措施276

1.6.2 扩大利用外资277

1.6.3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277

1.6.4 加大宣传277

1.7 结论278

1.7.1 数控机床典型产品的综合竞争力278

1.7.2 数控机床发展方向及投资导向278

2.工业自动化仪表国际竞争力分析279

2.1 现状与问题280

2.1.1 基本情况280

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286

2.2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290

2.2.1 仪表及自控系统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290

2.2.2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发展趋势290

2.3 加入WTO后的影响294

2.3.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294

2.3.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296

2.3.3 加入WTO后对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301

2.3.4 加入WTO后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301

2.4 国际竞争力分析302

2.4.1 分析原则302

2.4.2 分析对象303

2.4.3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典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303

2.4.4 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分析318

2.5 调整思路及目标321

2.5.1 发展思路322

2.5.2 发展目标323

2.5.3 主要发展内容324

2.6 政策措施与建议326

2.6.1 产业政策及措施326

2.6.2 技术发展政策及措施327

2.6.3 投融资政策建议327

2.6.4 税收政策328

2.6.5 市场政策328

2.7 结论329

2.7.1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典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29

2.7.2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产品发展重点和投资方向329

3.液压件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330

3.1 液压件产品的现状与问题331

3.1.1 基本情况331

3.1.2 液压件行业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337

3.1.3 液压件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339

3.2 国外液压件行业的发展趋势342

3.2.1 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342

3.2.2 泄漏控制343

3.2.3 污染控制343

3.2.4 主动维护343

3.2.5 机电一体化344

3.2.6 液压CAD技术344

3.2.7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344

3.3 加入WTO后的影响345

3.3.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345

3.3.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348

3.3.3 加入WTO后对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349

3.3.4 加入WTO后对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349

3.4 竞争力国际比较351

3.4.1 分析原则351

3.4.2 分析对象351

3.4.3 液压件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352

3.4.4 按竞争力分类357

3.5 调整思路及目标358

3.5.1 调整思路358

3.5.2 调整目标358

3.6 政策措施建议361

3.6.1 优化行业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361

3.6.2 规范市场行为,鼓励公平竞争361

3.6.3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大行业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引导液压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362

3.6.4 支持中西部地区液压件工业发展362

3.6.5 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建立科技先导企业362

3.6.6 重视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362

3.6.7 加快实施股份制或民营化改造,尽快形成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362

3.7 结论意见363

3.7.1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63

3.7.2 加入WTO后的影响363

3.7.3 比较竞争优势363

3.7.4 液压件行业“十五”投资方向364

重大技术装备及典型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367

1.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367

1.1 坚持为国家重点投资服务的原则368

1.2 坚持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原则369

1.3 坚持市场需求和重点领域相结合的原则369

1.4 坚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原则370

1.5 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的原则370

1.5.1 大型火电、水电、核电成套设备,输变电设备371

1.5.2 石油天然气钻采、集输成套设备371

1.5.3 大型乙烯、化肥和煤化工成套设备372

1.5.4 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大型冷连轧成套设备372

1.5.5 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372

1.5.6 大型环保成套设备372

2.现状与发展趋势373

2.1 电力设备373

2.1.1 火电设备374

2.1.2 水电设备376

2.1.3 核电设备377

2.1.4 输变电设备378

2.2 石油天然气设备379

2.2.1 钻采设备379

2.2.2 集输设备380

2.3 石化设备381

2.3.1 乙烯设备382

2.3.2 化肥设备382

2.3.3 煤化工设备383

2.4 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大型冷连轧设备385

2.4.1 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385

2.4.2 大型冷连轧成套设备388

2.5 大型工程施工设备389

2.5.1 土石方、混凝土等大型通用施工设备390

2.5.2 大型专用施工设备391

2.6 环保设备392

2.6.1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393

2.6.2 水污染防治处理设备394

2.6.3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395

3.市场分析396

3.1 电力设备396

3.2 石油天然气设备398

3.3 石化设备399

3.4 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大型冷连轧设备401

3.5 大型工程施工设备402

3.6 环保设备403

4.加入WTO的影响405

4.1 电力设备405

4.1.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405

4.1.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406

4.1.3 加入WTO对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406

4.1.4 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407

4.2 石油、石化设备407

4.2.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407

4.2.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408

4.2.3 加入WTO对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409

4.2.4 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410

4.3 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大型冷连轧设备410

4.3.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410

4.3.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411

4.3.3 加入WTO对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411

4.3.4 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411

4.4 大型工程施工设备412

4.4.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412

4.4.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413

4.4.3 加入WTO对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413

4.4.4 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414

4.5 环保设备414

4.5.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414

4.5.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415

4.5.3 加入WTO对投资与吸引外资的影响415

4.5.4 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416

5.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416

5.1 指标体系的建立417

5.1.1 技术水平418

5.1.2 质量水平418

5.1.3 价格418

5.1.4 研发能力418

5.1.5 市场响应能力419

5.2 典型产品选择419

5.3 数据采集419

5.4 评价方法421

5.5 竞争力比较研究422

5.5.1 电力设备422

5.5.2 石油、石化设备431

5.5.3 大型工程施工设备435

6.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439

6.1 电力设备439

6.1.1 发展目标439

6.1.2 重点领域439

6.2 石油天然气设备442

6.2.1 发展目标442

6.2.2 重点领域443

6.3 石化设备444

6.3.1 发展目标444

6.3.2 重点领域445

6.4 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大型冷连轧设备446

6.4.1 发展目标446

6.4.2 重点领域446

6.5 大型工程施工设备447

6.5.1 发展目标447

6.5.2 重点领域448

6.6 环保设备449

6.6.1 发展目标449

6.6.2 重点领域450

7.政策与措施建议451

7.1 根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依据结构优化的原则,立法并制定技术装备政策451

7.2 加大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投资力度451

7.3 建立自主创新机制452

7.4 抓好组织结构优化452

7.5 税收政策452

7.6 产品政策453

7.6.1 鼓励性政策453

7.6.2 限制性政策453

7.6.3 淘汰性政策454

8.结论454

8.1 电力设备454

8.2 石油天然气设备454

8.3 石化设备455

8.4 薄板坯连铸连轧及大型冷连轧设备455

8.5 大型工程施工设备455

8.6 环保设备456

农业机械典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459

1.专项设置的必要性459

1.1 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459

1.2 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460

1.3 迎接经济全球化,加快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461

1.4 适应国家有关法律及法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461

2.现状与问题462

2.1 现状462

2.1.1 农机工业基本情况462

2.1.2 收获机械行业情况467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480

2.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机市场差强人意480

2.2.2 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竞争意识有待加强481

2.2.3 科研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产品技术水平低481

2.2.4 生产企业多,规模小,制造水平参差不齐483

2.2.5 产品可靠性、寿命等质量差距较大483

2.2.6 农机与农艺不协调484

2.2.7 大中马力配套动力品种少,可靠性、技术性能等问题突出485

3.加入WTO后的影响486

3.1 加入WTO后我国农机市场面临形势486

3.1.1 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486

3.1.2 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将更趋激烈486

3.1.3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逐步接轨和融合486

3.2 加入WTO对我国收获机械市场的影响487

3.2.1 关税降低对联合收割机市场的影响487

3.2.2 世界贸易规则对联合收割机市场的影响487

3.2.3 加入WTO更有利于发挥国内企业的优势487

3.2.4 收获机械配套动力,加入WTO面临更大的挑战488

4.竞争力国际比较488

4.1 分析原则488

4.2 分析对象488

4.2.1 棉花收获机械竞争对象的确定489

4.2.2 水稻联合收割机489

4.2.3 联合收割机配套动力489

4.3 分析思路490

4.4 竞争力分析490

4.4.1 宏观环境分析490

4.4.2 微观环境分析502

4.4.3 生产要素比较分析515

4.4.4 竞争者优劣势分析520

5.收获机械及配套动力发展思路与目标524

5.1 发展思路524

5.2 发展目标525

5.2.1 总体目标525

5.2.2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525

5.2.3 技术结构调整目标525

5.2.4 组织结构调整目标526

5.2.5 质量目标526

5.2.6 产品开发526

6.收获机械及配套动力投资方向526

6.1 机型选择527

6.1.1 小麦、水稻收获机械527

6.1.2 玉米、棉花收获机械528

6.1.3 收获机械配套动力529

6.2 投资方向529

6.2.1 小麦、水稻收获机械529

6.2.2 棉花、玉米收获机械530

6.2.3 收获机械配套动力530

7.政策措施与建议531

7.1 政府扶持方面531

7.2 加强生产企业宏观管理,提高技术储备532

7.3 加大招商引资共同开发的力度532

7.4 找好推广和服务的最佳点532

汽车及零部件专题研究535

第一篇 轿车535

1.我国轿车工业现状与存在问题536

1.1 我国轿车工业现状536

1.2 我国轿车工业存在的问题538

1.2.1 市场供求结构538

1.2.2 行业组织结构540

1.2.3 配套体系结构541

1.2.4 产品与技术结构541

2.加入WTO对我国轿车工业的影响543

2.1 世界轿车工业发展的趋势543

2.1.1 开发周期缩短和平台战略543

2.1.2 科学管理与目标成本控制544

2.1.3 生产装配模块化544

2.1.4 汽车产品的生态化545

2.1.5 汽车产业的电子商务545

2.2 加入WTO的影响546

2.2.1 加入WTO对我国轿车工业的冲击546

2.2.2 加入WTO以后对我国轿车工业的有利方面549

3.我国轿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551

3.1 品牌与开发551

3.2 质量552

3.3 成本、价格553

3.4 销售与服务555

3.5 我国轿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综述556

4.轿车市场需求预测556

4.1 预测方法557

4.2 预测结果557

4.3 轿车需求结构预测558

5.轿车工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与目标560

5.1 产品结构调整560

5.2 行业组织结构调整561

5.3 自主开发能力建设561

5.4 销售服务体系建设561

5.5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562

6.有关政策及重大项目建议563

6.1 净化消费环境,培养私人轿车消费市场563

6.2 加速集团化进程563

6.2.1 促进大集团形成及发展563

6.2.2 支持其完善产品开发能力建设564

6.2.3 鼓励大集团发展经济型轿车564

6.2.4 建立健全汽车销售服务体系564

6.3 加强轿车工业共性技术的研究565

6.4 建立国家汽车电子商务网站565

6.5 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565

6.6 重大项目建议566

第二篇 重型汽车567

1.我国重型汽车现状与问题569

1.1 概况569

1.2 重型载货汽车主要生产厂家基本情况570

1.2.1 一汽集团公司570

1.2.2 东风汽车公司570

1.2.3 北方奔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571

1.2.4 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571

1.3 重型矿用车生产厂基本情况573

1.4 产品及技术结构574

1.4.1 一汽集团公司574

1.4.2 东风汽车公司575

1.4.3 北方奔驰公司575

1.4.4 原重汽集团公司576

1.4.5 国家主要生产企业的主要车型578

1.4.6 重型汽车技术引进579

1.5 市场供求结构580

1.6 生产布局及行业组织结构582

1.7 主要成绩582

1.7.1 重型载货汽车在载货汽车中的比重不断提高582

1.7.2 产品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583

1.7.3 生产集中度趋于合理583

1.8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583

1.8.1 引进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应有能力和效益583

1.8.2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583

1.8.3 重型汽车性能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84

1.8.4 不合理的税费政策严重制约着重型汽车的正常发展584

2.加入WTO后的影响和国内市场竞争形势584

2.1 加入WTO谈判主要内容584

2.2 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586

2.3 取消国产化规定的影响586

2.4 加入WTO后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586

2.5 国内市场竞争形势587

3.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竞争力分析589

3.1 分析原则和对象589

3.1.1 分析原则589

3.1.2 分析对象590

3.2 重型汽车产品竞争力分类590

3.3 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竞争力分析591

3.3.1 国内重型汽车价格成本因素分析592

3.3.2 国内重型汽车质量竞争力分析595

3.3.3 国内重型汽车售后服务竞争力分析595

3.3.4 国内重型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分析595

4.国外重型汽车发展趋势596

4.1 大功率596

4.2 低污染596

4.3 经济性597

4.4 安全性597

4.5 轻量化597

4.6 采购制生产模式598

5.“十五”重型汽车市场需求分析598

5.1 市场需求分析598

5.1.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98

5.1.2 公路建设与公路运输业的发展598

5.1.3 宏观经济环境599

5.1.4 燃油税和公路法的实施599

5.1.5 重型专用车需求增大599

5.2 市场需求量预测600

6.调整思路及目标600

6.1 “十五”重型汽车调整思路600

6.2 “十五”重型汽车调整发展目标600

6.3 “十五”重型汽车调整发展内容602

6.4 重大项目建议及布局设想602

7.政策措施与建议603

第三篇 专用汽车609

1.我国专用汽车工业现状610

1.1 专用车工业基本情况610

1.1.1 企业610

1.1.2 产品617

1.2 专用汽车进出口623

1.2.1 进口623

1.2.2 出口623

1.3 生产布局624

2.专用汽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624

2.1 企业专业性不强624

2.2 投资分散且力度不够625

2.3 专用底盘开发和生产严重滞后625

2.4 行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625

3.国外专用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626

3.1 国外专用汽车生产的组织形式626

3.1.1 主机生产厂626

3.1.2 专用车厂改装627

3.1.3 政府管理628

3.2 国外专用汽车的产品状况628

3.3 国外专用汽车的技术发展629

3.3.1 厢式半挂车629

3.3.2 自卸汽车630

3.3.3 液罐车630

3.3.4 气卸散装水泥罐车630

3.3.5 汽车起重机631

3.3.6 曲臂高空作业车631

3.4 国外专用汽车的发展趋势631

3.4.1 重型化趋势631

3.4.2 高速化趋势632

3.4.3 高技术趋势632

3.4.4 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633

4.加入WTO对专用汽车行业的影响633

4.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633

4.2 专用车行业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634

4.3 取消国产化规定的影响635

4.4 对专用车工业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635

4.5 对国内专用车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636

4.5.1 积极影响636

4.5.2 消极影响636

5.我国专用汽车工业竞争力分析637

5.1 分析原则637

5.2 分析对象638

5.3 我国专用汽车工业竞争力分析638

5.3.1 国内专用汽车企业价格成本因素分析639

5.3.2 国内专用汽车质量竞争力分析641

5.3.3 国内专用汽车售后服务竞争力分析642

5.3.4 国内专用汽车企业竞争能力综合分析642

6.发展趋势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643

6.1 发展趋势分析643

6.1.1 专用汽车发展的突破点643

6.1.2 产品发展重点645

6.1.3 技术引进重点649

6.2 市场需求预测649

7.我国专用汽车工业发展方针与目标651

7.1 发展方针651

7.2 发展目标651

7.2.1 总量目标651

7.2.2 组织目标651

7.2.3 技术进步目标652

8.政策措施和建议653

8.1 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653

8.2 加快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653

8.3 加速专用汽车科技队伍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654

8.4 以市场为依托,加强专用汽车行业管理655

8.5 鼓励并支持专用汽车底盘和专用装置及其零部件的开发655

第四篇 大中型客车656

1.我国大中型客车行业现状657

1.1 我国大中型客车行业基本情况657

1.2 取得的主要成绩658

1.3 存在主要问题665

2.国外大中型客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668

2.1 技术现状668

2.1.1 动力装置及布置形式668

2.1.2 底盘668

2.1.3 车身结构669

2.1.4 内饰670

2.1.5 造型670

2.2 发展趋势671

2.2.1 大型化671

2.2.2 城市公交车低地板化671

2.2.3 高档化671

2.2.4 电子化672

2.2.5 排放清洁化672

3.大中型客车市场预测分析672

3.1 国内市场分析672

3.1.1 公路客车市场673

3.1.2 城市公交客车市场673

3.1.3 旅游业及旅游用车673

3.1.4 机关团体客车市场674

3.2 市场需求预测674

4.加入WTO对大中型客车行业的影响675

4.1 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675

4.2 大中型客车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676

4.3 取消国产化规定的影响677

4.4 对大中型客车工业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影响678

4.5 对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678

5.我国大中型客车工业竞争力分析679

5.1 分析原则679

5.2 分析对象680

5.3 中国大中型客车工业竞争力分析680

5.3.1 国内大中型客车企业价格成本因素分析681

5.3.2 国内大中型客车质量竞争力分析684

5.3.3 国内大中型客车售后服务竞争力分析684

5.3.4 国内大中型客车企业竞争能力综合分析685

5.4 按竞争能力分类685

6.我国大中型客车工业发展思路与目标686

6.1 发展思路686

6.2 发展目标687

6.2.1 总量目标687

6.2.2 组织目标687

6.2.3 产品水平和产品开发目标687

6.2.4 产品出口目标688

6.3 发展重点688

6.3.1 底盘688

6.3.2 整车689

7.政策建议690

7.1 关于投资与融资政策690

7.1.1 客车厂690

7.1.2 底盘厂690

7.2 财政税收政策691

7.3 限制性政策692

7.4 技术政策692

8.主要措施693

8.1 加大战略重组、调整力度693

8.2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大中型客车技术中心693

8.3 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扩大产品出口694

8.4 积极利用外资及民间资本694

8.5 大中型客车企业要加快完善其营销体系建设694

8.6 积极培育大中型客车总成类零部件企业694

8.7 形成配套齐全、性能优良的协作供应体系6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