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2264476.jpg)
- 王小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592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与诞生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8
社会心理学美国传统的形成8
西方社会心理学诸理论1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挫折20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20
社会心理学在苏联和中国的挫折24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26
欧美社会心理学的重新定向及发展27
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内地的恢复及本土化32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42
社会化的含义42
社会化的历程44
社会化的内容46
第二节 中国人社会化模式解读47
中国人社会化的目标47
中国人社会化的特点49
第三节 政治道德化:臣民人格的社会化模塑52
政治道德化的内容54
政治道德化的结果57
政治道德化的途径59
第四节 反向社会化在中国62
反向社会化的表现62
反向社会化的驱动力63
反向社会化的价值与意义65
第五节社会化的新因素:网络67
网络社会化的优势67
网络社会化的局限与弊端69
第一节 角色概述72
什么是角色72
角色过程75
第二节“份”:中国人的角色观念78
第三节 中国人的角色分化与角色区隔83
中国人的角色分化83
中国人的角色区隔87
第四节“做”人:中国人的角色扮演88
循礼而不质实88
循人情而轻原则92
世故圆滑94
顺民、暴民、刁民:“草民”的角色扮演96
第五节 中国人的角色冲突97
第一节 自我与人格概述102
“自我”的含义102
“人格”之内涵104
第二节 中国人自我意识之建构107
“天人”关系与“自我”的建构107
“柔弱”的中国人108
“公我”与“私我”109
中西“自我”的对比109
第三节 中国人之自我的不发展111
“个性自我”的不发展112
“深度自我”的不发展116
第四节 中国人的传统人格118
研究进路:社会性118
传统主流人格的特征119
第五节 中国人的公私观123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131
社会认知的内涵与外延131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34
社会认知与文化134
第二节 中国人社会认知的基本特征136
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特点136
中国人社会认知特点的产生原因140
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努力方向141
第三节 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归因偏向143
刻板印象与归因理论概述143
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民族与性别145
中国人的归因偏向149
第四节 中国人的印象整饰:脸与面子152
什么是印象整饰152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153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159
什么是社会动机159
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60
第二节 中国人的权力动机163
关于权力动机的概念163
传统中国人的“恋权情结”164
中国人的权威取向165
第三节 中国人的成就动机167
关于成就动机的概念167
中国人的成就动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167
影响中国人成就动机的环境因素170
第四节 中国人的亲和动机:和为贵173
什么是亲和动机173
中国人亲和动机的心态表现174
乡土中国与中国人的亲和心177
第五节 中国人的助人动机178
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178
中国人的助人动机:特殊主义和恩报观179
第六节 中国人的攻击动机183
什么是攻击183
中国人的攻击动机185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190
人际关系的含义190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总体特征191
第二节 人情、人伦与人缘194
人情194
人伦196
人缘197
第三节 亲情、友情与爱情199
亲情199
友情200
爱情202
第四节 债务抑或资本: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和人际网络204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模式204
人际交往的两面性:债务性与资本性208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信任210
关于中国人信任观的研究210
传统文化中的人际信任213
转型时期的人际信任213
“杀熟”214
第一节 群体心理研究概述217
群体心理的含义217
群体心理研究的历史218
第二节 集体取向、自我取向与中国人220
中国人是集体取向的吗221
中国人是自我取向的吗226
集体取向、自我取向和“关系”228
第三节 中国人的族人团体和非族人团体230
族人团体230
非族人团体233
第四节 内聚与内耗235
内聚及其基础235
内耗及其根源237
第五节“自己人”:中国人的群体认同和群际关系240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