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318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2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特征3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1.2.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4
1.2.3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区别4
1.2.4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异同4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1.4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组成8
1.4.1 资源子网8
1.4.2 通信子网8
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9
1.5.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9
1.5.2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构型9
1.6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13
1.6.1 ARPANET简述13
1.6.2 Internet与信息高速公路14
1.6.3 中国的四大网络体系16
1.7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8
1.8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19
本章小结20
习题20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22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2.1.1 信息与数据22
2.1.2 信号与信道23
2.1.3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24
2.2 数据通信方式25
2.2.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25
2.2.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26
2.2.3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26
2.3 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28
2.3.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28
2.3.2 双绞线的主要特性29
2.3.3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30
2.3.4 光纤电缆的主要特性31
2.3.5 无线与卫星通信35
2.4 数据编码方式41
2.4.1 数据编码的类型41
2.4.2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41
2.4.3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42
2.4.4 模拟数据的数字编码方法49
2.5 多路复用技术50
2.5.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51
2.5.2 多路复用的分类51
2.5.3 频分多路复用52
2.5.4 时分多路复用55
2.5.5 波分多路复用57
2.6 数据交换方式57
2.6.1 电路交换58
2.6.2 报文交换58
2.6.3 分组交换59
2.7 差错控制方法60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60
2.7.2 误码率的定义61
2.7.3 差错检测62
2.7.4 差错控制64
本章小结65
习题65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67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67
3.2 分层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67
3.2.1 协议的分层结构67
3.2.2 接口和服务70
3.2.3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70
3.2.4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72
3.3 ISO/OSI参考模型72
3.3.1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72
3.3.2 OSI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73
3.3.3 OSI参考模型中各层之间的通信78
3.4 TCP/IP参考模型78
3.4.1 TCP/IP的发展和管理79
3.4.2 TCP/IP模型79
3.5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81
3.6 IP地址81
3.6.1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81
3.6.2 IP地址结构与分类82
3.6.3 保留IP地址85
3.7 子网掩码86
3.7.1 子网划分86
3.7.2 子网掩码87
3.8 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89
3.8.1 IPv6地址表示方式90
3.8.2 IPv6地址分类91
3.8.3 IPv6报头格式93
3.8.4 IPv6与IPv4的比较97
3.8.5 从IPv4向IPv6的过渡99
3.9 域名系统100
3.9.1 域名规则100
3.9.2 域名、IP地址以及物理网络102
3.9.3 域名解析103
3.10 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104
3.10.1 电子邮件105
3.10.2 远程登录106
3.10.3 文件传输107
3.10.4 WWW服务107
本章小结111
习题111
第4章 局域网技术113
4.1 计算机局域网的概述113
4.1.1 局域网的产生和发展113
4.1.2 局域网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14
4.1.3 局域网的特性115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15
4.2.1 总线型拓扑116
4.2.2 环形拓扑117
4.2.3 星形拓扑118
4.2.4 树形拓扑119
4.3 局域网的类型120
4.4 IEEE 802模型与标准121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121
4.4.2 IEEE-802局域网标准122
4.5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24
4.5.1 Ethernet与IEEE 802.3标准124
4.5.2 Token Ring与IEEE 802.5标准126
4.5.3 令牌总线与IEEE 802.4标准127
4.5.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比较129
4.5.5 3种局域网的比较129
4.6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30
4.6.1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130
4.6.2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133
4.6.3 IEEE 802.3物理层规范136
4.6.4 传统以太网组网方法137
4.7 高速局域网技术141
4.7.1 高速局域网研究基本方法141
4.7.2 快速以太网142
4.7.3 千兆以太网142
4.7.4 万兆以太网144
4.7.5 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144
4.8 交换局域网技术146
4.8.1 交换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147
4.8.2 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148
4.9 无线局域网技术149
4.9.1 无线局域网概述149
4.9.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150
4.9.3 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介绍151
4.9.4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802.11153
4.9.5 IEEE 802.11标准系列155
4.10 虚拟局域网技术158
4.10.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158
4.10.2 虚拟局域网的结构159
4.10.3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160
4.11 结构化布线与智能大厦162
4.11.1 结构化布线的发展162
4.11.2 结构化布线系统162
4.11.3 智能大厦的提出163
4.11.4 结构化布线技术的适用环境164
4.11.5 结构化布线技术的组成和安装165
本章小结167
习题168
第5章 广域网原理与技术171
5.1 广域网概述171
5.1.1 广域网参考模型171
5.1.2 广域网的标准协议172
5.1.3 公用数据通信网173
5.2 公用电话交换网173
5.3 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174
5.3.1 X.25协议174
5.3.2 X.25网的组成175
5.4 数字数据网176
5.5 帧中继网177
5.5.1 帧中继概述177
5.5.2 帧中继网的组成178
5.6 ATM网络179
5.6.1 综合业务数字网179
5.6.2 ATM概述180
5.6.3 ATM网络的组成181
5.6.4 ATM的应用183
5.7 其他通信网络184
本章小结185
习题185
第6章 网络互联与网络接入187
6.1 网络互联概述187
6.2 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的接入设备188
6.2.1 网络接口卡188
6.2.2 调制解调器191
6.3 局域网与局域网互联192
6.3.1 中继器192
6.3.2 网桥193
6.4 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196
6.4.1 路由器196
6.4.2 网关200
6.5 广域网与广域网互联201
6.6 接入技术概述201
6.6.1 对接入技术的基本要求201
6.6.2 接入技术的分类201
6.7 拨号接入202
6.7.1 调制解调器方式202
6.7.2 拨号接入方式203
6.8 综合业务数字网204
6.8.1 ISDN的功能及特点204
6.8.2 ISDN的通道类型205
6.8.3 ISDN的接口结构和接入方式205
6.9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206
6.9.1 ADSL的一般概念207
6.9.2 ADSL的单用户接入方式208
6.9.3 ADSL的多用户接入方式209
6.10 数字数据网210
6.10.1 DDN网络的拓扑结构210
6.10.2 DDN网络的特点210
6.10.3 DDN的接入方式211
6.11 其他接入方式211
6.11.1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方式211
6.11.2 光纤接入网技术213
6.11.3 卫星接入213
本章小结214
习题214
第7章 网络管理技术216
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16
7.2 ISO网络管理功能域217
7.3 网络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217
7.4 网络管理的协议219
7.4.1 SNMP协议概述219
7.4.2 SNMP协议220
7.5 常见的网络管理系统简介221
7.5.1 HP的OpenView221
7.5.2 IBM的NetView221
7.5.3 SUN的SUNNet Manager222
7.5.4 Cabletron的SPECTRUM222
7.6 TCP/IP诊断命令222
本章小结225
习题225
第8章 网络安全技术226
8.1 网络安全概述226
8.1.1 计算机的安全226
8.1.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227
8.1.3 网络安全体系230
8.2 数据加密与数据隐藏技术230
8.2.1 加密/解密算法和密钥231
8.2.2 对称密钥体系233
8.2.3 非对称密钥体系235
8.2.4 密钥分配237
8.2.5 数据隐藏237
8.3 认证与鉴别技术238
8.3.1 数字签名238
8.3.2 CA认证240
8.3.3 数字水印与数字防伪241
8.3.4 其他身份识别技术243
8.4 防火墙技术244
8.4.1 防火墙及其功能244
8.4.2 防火墙的基本技术244
8.4.3 防火墙的配置249
8.5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与安全预警252
8.5.1 黑客的常用入侵手段252
8.5.2 入侵检测系统254
8.5.3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257
8.5.4 入侵检测系统的新发展257
8.6 恶意程序及其防治258
8.6.1 恶意程序与病毒258
8.6.2 网络病毒防范260
8.7 漏洞扫描260
8.7.1 计算机漏洞260
8.7.2 实施网络扫描262
8.7.3 常用的网络扫描工具268
8.7.4 不同的扫描策略269
本章小结270
习题270
第9章 Internet原理与技术272
9.1 Internet的形成、发展和作用272
9.1.1 Internet概述272
9.1.2 Internet的接入277
9.1.3 Internet服务280
9.2 IP的相关技术298
9.2.1 IP地址解析298
9.2.2 因特网控制信息协议300
9.3 路由器技术305
9.3.1 IP路由305
9.3.2 死网关检测307
9.3.3 IP路由协议309
9.3.4 路由协议的分类310
9.3.5 常用路由协议311
9.4 TCP和UDP312
9.4.1 传输控制协议312
9.4.2 用户数据包协议313
9.5 DNS与DHCP314
9.5.1 DNS域名系统314
9.5.2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317
9.6 互联网的常见应用协议320
9.6.1 WWW服务的基本原理320
9.6.2 FTP服务的基本原理321
9.6.3 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原理323
9.7 Intranet的基本概念、技术要点、结构与组成324
9.7.1 企业网技术的发展324
9.7.2 Intranet的基本概念325
9.7.3 Intranet的技术要点325
9.7.4 Intranet的结构与组成327
9.8 Extranet技术的基本概念329
9.8.1 Extranet的概念329
9.8.2 Extranet的特性330
9.8.3 Extranet的作用330
9.8.4 Extranet的构建330
本章小结331
习题332
第10章 基本网络开发技术334
10.1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334
10.1.1 客户机/服务器的基本概念334
10.1.2 客户机/服务器的发展335
10.1.3 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的特点335
10.2 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模式337
10.2.1 B/S计算模式337
10.2.2 B/S计算模式的发展338
10.2.3 基于新一代Web技术的B/S计算模式的特征339
10.2.4 B/S计算模式的应用系统平台特点340
10.3 描述网站网页内容和结构的HTML框架341
10.3.1 网站的栏目规划341
10.3.2 栏目规划的任务342
10.3.3 目录结构设计343
10.4 常用网页制作工具344
10.4.1 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特点344
10.4.2 HTML语言简介344
10.5 动态网页编程语言385
10.5.1 JavaScript语言概念385
10.5.2 JavaScript语言及其历史385
10.5.3 JavaScript语言与Java语言386
10.5.4 JavaScript组成部分387
10.5.5 JavaScript与HTML388
10.5.6 JavaScript方法基础395
10.5.7 JavaScript中的对象413
10.5.8 JavaScript与表单元素427
本章小结444
习题445
第11章 网络操作平台和服务器配置446
11.1 一般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446
1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446
11.1.2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449
11.2 Linux系统453
11.2.1 Linux系统的安装准备453
11.2.2 开始安装Linux456
11.2.3 Linux系统配置467
11.3 Linux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方法477
11.4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安装481
11.5 Windows Server 2003常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485
11.5.1 Windows环境下DNS服务器配置485
11.5.2 Exchange Server 2003的安装489
11.5.3 Exchange Server 2003的基本配置496
11.5.4 测试Exchange邮件服务器503
11.5.5 Windows Server 2003下的DHCP设置505
本章小结509
习题509
第12章 网络的新应用——电子商务511
12.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511
12.2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影响511
12.2.1 电子商务的产生511
12.2.2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513
12.2.3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15
12.2.4 电子商务对思维方式的变革516
12.3 电子商务的功能与特性518
12.3.1 电子商务的功能518
12.3.2 电子商务的特性520
12.3.3 电子商务的优点520
12.4 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521
12.4.1 概述521
12.4.2 电子货币与电子钱包522
12.4.3 常见的电子支付方式524
12.4.4 EDI技术526
12.5 电子商务的应用530
12.5.1 网上商店530
12.5.2 网上营销533
12.5.3 电子政务537
本章小结539
习题539
第13章 网络技术的展望540
13.1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40
13.2 全球多媒体网络的特性540
13.3 全球多媒体网络的技术领域541
13.4 下一代网络概述542
13.4.1 下一代网络的产生背景542
13.4.2 下一代网络的定义543
13.4.3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543
13.4.4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544
13.5 软交换技术545
13.5.1 支撑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概述545
13.5.2 软交换技术概述546
13.5.3 软交换的特点547
13.5.4 软交换的功能结构547
13.5.5 软交换的主要应用549
13.6 网关技术550
13.6.1 媒体网关550
13.6.2 媒体网关控制器551
13.6.3 信令网关552
13.7 下一代网络中的主要协议553
13.7.1 H.248/Megaco协议554
13.7.2 SIP协议554
13.7.3 BICC协议555
13.7.4 SIGTRAN协议556
本章小结556
习题556
第14章 信息安全法律558
14.1 国外信息安全立法概况558
14.2 我国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559
14.2.1 相关法律法规559
14.2.2 网络服务业的法律规范559
14.2.3 网络用户的法律规范560
14.2.4 互联网信息传播安全管理制度561
14.2.5 电子公告服务的法律管制561
14.2.6 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562
本章小结563
习题563
附录564
实验1 TCP/IP使用初步564
实验2 Internet常用服务的应用564
实验3 局域网组建与配置的模拟566
实验4 加解密算法的实现(上)566
实验5 加解密算法的实现(下)567
实验6 电子商务的应用568
参考文献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