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乎 人文乎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乎 人文乎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2247527.jpg)
- 秦英君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1337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科学主义-对比研究-人道主义-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乎 人文乎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关于科学与人文1
第一章 西方文化的东渐——19世纪末叶的科学与人文思潮11
一、西方文化东渐——早期传教士对西方文化的输入11
二、从“师夷长技”到“采西学”——早期经世派对西学的认知13
(一)“师夷长技”——林则徐、魏源对西方文化的认知14
(二)从“师夷长技”到“采西学”——冯桂芬对西方文化的认知16
三、“道器”与“体用”——洋务派对西学的认知20
(一)变“器”而不变“道”——李鸿章对西方文化的认知21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对西方文化的认知24
四、“援西入中”——维新派对西学的认知29
(一)从传统文化到西方制度文化——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与“托洋改制”30
(二)“以西释中”和“化西为中”——谭嗣同《仁学》中的西学38
(三)“参采中西”、“会通古今”——梁启超对西学的认知43
五、由变“器”到变“道”——革命派孙中山对西学的认知46
(一)“世界万物皆由进化而成”48
(二)“主权在民”的民权观49
(三)“王道”文化和“霸道”文化50
六、唯科学主义的抬头——严复对西学的认知52
(一)翻译和介绍《天演论》53
(二)系统介绍西学55
第二章 唯科学主义的张扬——20世纪初的科学与人文思潮58
一、科学与民主的呐喊——陈独秀的唯科学主义59
(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60
(二)科学与民主观念61
二、实验主义传播的代言人——胡适的唯科学主义65
(一)实验主义与近代科学67
(二)实验主义的方法论68
(三)实验主义的实在论71
(四)实验主义的真理论72
三、“宇宙一切,皆可以科学解说”——吴稚晖的唯科学主义76
(一)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76
(二)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79
四、科学与教育——蔡元培的唯科学主义85
(一)东西方文明的调和与会通85
(二)科学的追求87
五、“科学精神者、求真理是已”——任鸿隽的唯科学主义91
(一)中国科学社的发起人92
(二)对科学的认知95
第三章 科学与人文之对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101
一、东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之对立——张君劢、丁文江等人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101
(一)论战的文化思想背景101
(二)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人生观104
(三)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派人生观113
(四)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人生观119
二、“西化论”——胡适、陈序经的文化激进主义122
(一)“充分世界化”——胡适的文化主张122
(二)“全盘西化”论——陈序经的文化主张126
三、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杜亚泉、吴宓、梁漱溟等人的文化保守主义133
(一)“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杜亚泉的文化保守主义134
(二)“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138
(三)文化“三路向”说——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142
(四)“本位文化”论——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147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之会通——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151
一、“新理学”——冯友兰对人文主义本体论体系之重建151
(一)现代西方逻辑分析方法对冯氏之影响152
(二)重构形而上学156
(三)“四境界”说161
(四)文化类型说166
二、“新唯识论”——熊十力对人文主义本体论体系之重建168
(一)哲学与科学的划界169
(二)人文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重构172
三、“新心学”——贺麟对人文主义本体论体系之重建178
(一)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知179
(二)“新心学”体系186
四、“道论”与“知识论”——金岳霖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190
(一)新实在主义对金氏之影响190
(二)《论道》和《知识论》193
五、“仁”与科学——张申府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200
(一)罗素的新实在论与分析哲学200
(二)“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203
(三)“仁”与科学:辩证综合的文化观205
六、“自成系统的哲学”——张东荪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207
(一)对西方文化的介绍207
(二)“新哲学”体系211
第五章 科学与人文之扭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218
一、人文、科学文化的短暂繁荣218
二、科学与人文精神之扭曲221
(一)对胡适科学观唯心主义实质的批判221
(二)对梁漱溟人文主义哲学立场的批判23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孔子与儒学的批判236
(四)学者的自我反省和检讨238
三、哲学、政治上的“多元主义”——顾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诉求247
(一)科学与民主的关系248
(二)哲学、政治上的多元主义250
(三)“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不出科学与民主”251
第六章 西方人文精神的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255
一、王若水、周扬对人、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阐述及论争255
(一)王若水对人、人道主义及异化问题的阐述255
(二)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263
(三)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267
(四)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275
(五)周扬对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阐述及结局278
二、《河殇》文化现象284
(一)“黄河文明”的衰落284
(二)呼唤“蓝色文明”285
第七章 东方人文传统的回归——20世纪90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289
一、港台新儒家的崛起289
二、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292
(一)道德的形上学——牟宗三的新儒学主张292
(二)文化本位主义——唐君毅的新儒学主张302
(三)传统与现代化——徐复观的新儒学主张311
三、新一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319
(一)儒学的第三期前景——杜维明的新儒学主张320
(二)“境界的形上学”——刘述先的新儒学主张324
(三)“本体诠释学”——成中英的新儒学主张328
(四)文化的“开”与“合”——蔡仁厚的新儒学主张334
四、大陆对现代新儒家的回应336
(一)大陆对港台新儒家的回应337
(二)现代新儒学的理论难题344
第八章 科学乎、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反思347
一、历史的追思: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347
(一)重提“李约瑟难题”347
(二)求解“李约瑟难题”351
二、未来中国文化的走向360
主要参考书目365
后记373